标签:
杂谈 |
分类: 诗歌见解 |
论海子诗歌的博爱情怀
摘
要:海子是近代中国诗坛近乎传奇的一位诗人。他用自己短暂的一生留下了许多脍炙至的诗篇,也在用生命来实现自己的诗歌理想,开启了90年代个人化写作的先河。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诗人们所敬仰。而在海子的诗歌中,博爱情怀贯穿始终,成为海子诗歌取得成功的重要一个因素。本文着重分析不同主题下海子诗歌博爱情怀的独特存在,既与时代背景对比之下的独特存在,对故乡、村落、麦地的真情歌颂,对亲情、爱情、自我的情感表达,以及对时代意义和诗学精神的积极引领,以此来展现海子诗歌博爱情怀的方方面面。海子诗歌的博爱情怀是深远的,但更接近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周围人的生存状态,并不脱离于现实。同时海子对爱情和亲情的描绘是真实动人的,让读者能够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海子内心波折。诗人在诗歌中以爱的形式深深耕耘,这种博爱情怀下的指引,造就了海子诗歌深入人心的一面,也成就了海子在诗歌上取得的成功。
关键词:海子,博爱情怀,乡村,麦子
The theory of Hai Zi poetry love feelings
Author:Li Sheng
Tutor:Fan Wenhe
Abstract: The legendary Hai Zi is a modern Chinese poetry a
poet. He used his short life left many popular poems, is also to
realize his poetry ideal with life, opens up a personalized writing
in the 90 s. Famed for people, still admired by poets. In the poems
of , Hai Zi love feelings throughout, as important a factor in the
success of Hai Zi poetry. In this paper,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of Hai Zi poetry love feelings under different theme unique
existence, both with a unique era background contrast, to the truth
to the home town, village, wheat,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 of
affection, love, self, as well as to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
poetic spirit of actively guide, to show every aspect of Hai Zi
poetry love feelings. The charity of Hai Zi
Keywords: Hai Zi ; Love feelings; Rural;
Wheat.
目 录
绪 论…………………………………………………………………………………………1
一、海子诗歌博爱情怀的独特存在…………………………………………………………2
二、海子诗歌博爱的具体体现………………………………………………………………3
(一)深耕不辍的乡土世界……………………………………………………………3
1、对故乡村落的深情表达………………………………………………………………3
2、对麦地世界的哲理思考…………………………………………………………4
3、对农民生活的整体关照………………………………………………………………5
(二)悲欢离合的爱的世界………………………………………………………………5
1、苦乐交织的爱情………………………………………………………………………5
2、自爱意识的萌发………………………………………………………………………7
3、对父母的爱……………………………………………………………………………7
三、海子博爱情怀的诗学意义………………………………………………………………8
(一)彰显了一种诗性精神…………………………………………………………………8
(二)铭刻了一种时代意义…………………………………………………………………9
结 论………………………………………………………………………………………11
致谢……………………………………………………………………………………13
参考文献……………………………………………………………………………………14
绪 论
海子是80年代著名青年诗人,海子的诗歌在他离世的近几十年时间里也得到很多关注与发掘。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海子诗歌的意象研究,一方面海子在诗歌中大量引进“麦子”意象,使这一意象突显的进入诗坛,并得以繁殖。另一方面海子的诗歌中集中出现的“野花”、“马匹”、“盐”等等意像。这些多与乡村、自然、生命联系在一起的意象,多为研究者所探究。通过这些意象,渐渐发掘出海子诗歌意象与海子生活之间的联系。
第二,海子的诗歌与其死亡的联系。关于海子,世人把他的一生和死亡过于神话,高波在《解读海子》里,以实事求是的视角对海子的死亡进行了探讨,从海子在日记流露的自杀倾向,以及海子友人西川记录海子死亡前对感情问题的自我否定态度,到后来海子自杀前夕莫名其妙的遗书,以及医生的精神病鉴定结果。种种现实的依据,都表明海子的自杀是精神分裂的直接结果。
而研究海子的诗歌写作能够有效的发掘海子所处年代的诗歌状况,及当时海子写作的出发点及创作状态。针对现在诗歌界纷繁复杂、门派林立的诗歌生存状态,研究海子的诗歌创作,有利于在当今的诗歌文学中,寻找诗歌最本初的原始意义。而海子诗歌博爱的情怀,自始至终的孕育在海子的诗歌创作中,通过考究海子诗歌博爱情怀的各个方面,能有效的审视当代诗歌发展的内在修养问题,并对当代诗歌的价值观及方向寻找到最切合实际的出发点与目的地,即诗歌要有引领大众,济世博爱的社会意义,又有关注人类内心心灵的抚慰意义。这样诗歌才能长足的得到发展。本文从海子留世的诗歌中,寻找到海子诗歌所具有的博爱情怀,并一一展现,进行探讨与考究,发现当代诗歌能在海子的诗歌中所吸取的养分,对诗歌的发展起到推动的指向作用。
一、海子诗歌博爱情怀的独特存在
海子[1]出生于六十年代,成长于七十年代,创作于八十年代。与当时主流诗坛不同的是,海子在朦胧诗与“第三代”诗人之间,独挚浪漫主义旗帜,为中国诗坛留下了一笔辉煌而灿烂的精神财富,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海子创作的八十年代,正是一个新旧思想交锋的年代,主流诗坛上从朦胧诗的发展到“第三代”诗人打倒朦胧诗而迅速占领诗坛,中国的新诗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朦胧诗注重对人的主体意识,他们以诗歌的方式,“写出了一代人的思想困惑、矛盾以及在这之后的深沉思考。”[2]与此紧跟的“第三代”诗人在打击朦胧诗“理想化”“贵族化”“英雄化”而逐渐繁荣至极的过程中,却逐渐走向衰落。而海子的写作却独立于诗坛纷繁复杂的思想之外,以浪漫主义诗歌的独特慰藉,从对家乡、麦地、亲情、爱情的歌颂中开启了90年代个人化写作的先河。海子的诗歌不同于当时时代的诗歌背景,海子的抒情性诗歌往往从自身的经历或遭遇出发,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错落有致的诗歌结构,引人共鸣的诗歌语言以及直击心灵的诗歌灵魂都使海子的诗歌令人难以舍弃,不忍卒读。海子的诗歌与其他类型的诗歌不同的是,海子的诗歌更接近于平民现实,人类的生存状态、情感状态以及灵魂状态。海子的诗歌没有狂暴的激情,却不乏激情;海子的诗歌没有“贵族化”、“英雄化”的倾向,却使人深深为之折服。在诗歌的语言上,海子精准地把握诗歌本身应具有的语言形式,在扬弃传统中国诗歌本身豪放、婉约的形式之外,海子独辟蹊径却没有沦为口语化的诗歌写作,没有丧失诗歌语言本身的美感。其中穿插于诗歌当中带有哲理性或触动人心的语句,更是为诗歌带来了抚慰人心,引发思考的现实功能。如“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通过这样一种独特的浪漫主义诗歌写作,表达了对世界万物以及精神领域诸多情感的歌颂与传达,海子诗歌的博爱情怀由此应孕于他诗歌创作的各个阶段。
二、海子诗歌博爱情怀的具体体现
(一)深耕不辍的乡土世界
1、对故乡村落的深情表达
在家乡的土地之上,村庄是海子的容身之所。村庄给了他二十五年人生的大部分记忆和真挚难忘的童年生活。海子在1984年创作的《村庄》中,生动的描绘了村庄之下静谧、和谐的生活。在离乡而作的诗歌《给安庆》中,海子看到了童年时“五岁的黎明/五岁的马”,他怀念村庄中曾与他有关的友情、亲情,和那份难以舍弃的故乡之恋。
“村庄和土地是海子心中永远的痛,又是他爱的源泉和精神的归宿”[4]。在另一首题为《村庄》的诗歌中海子写到“村庄,在五谷丰盛的村庄,我安顿下来/我顺手摸到的东西越少越好/珍惜黄昏的村庄,珍惜雨水的村庄/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
2 、对麦地世界的哲理思考
3、对农民生活的整体关照
但海子在这种生存境况下还是有所满足的,“我们是麦地的心上人/收麦这天我和仇人/握手言和/我们一起干完活/合上眼睛,梦中注定的一切/此刻我们心满意足的接受”(《麦地》),在收麦的季节,海子同众人一样,会忘记千百年来农民所背负的沉痛负担,加入到这收获的快乐中去。但收获之后“丰收后荒凉的大地/人们取走了一年的收成/取走了粮食骑走了马/留在地里的人,埋得很深”(《黑夜的献诗》),这是海子在收获的喜悦之后重新面临农民的生存境况,所发出的不可逃避的悲叹之音。
(二)悲欢离合的爱的世界
1、苦乐交织的爱情
海子的爱情故事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也是在海子的诗歌世界中最唯美、最动人、最令海子真诚歌颂的情感。海子为此也写下了很多首与爱情有关的诗歌,为自己、为诗歌、为爱情甚至为人类留下了绚烂动人的一笔。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沙与沫》中写道:“爱情是一个光明的字,被一只光明的手写在一张光明的册页上的”
[5]。诗人生活中所渴望的或者经历的爱情,都会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而往往表达出来的正是不能言传的心底的最真实的情感。
但现实中,海子的爱情观是与现实有冲突的,这也直接导致了海子恋爱的一次又一次失败,与诗人笔下的理想爱情不同,现实的爱情过多的成了海子心灵上的苦难。关于海子恋爱的失败,高波在《解读海子》中归结为两方面原因,其一,海子农村的出生背景,使海子只能“路过爱情”;海子在《得不到你》中这样叙述,“其余的家庭成员俯伏在锅勺上/得不到你/有弱点的爱情”。在海子的现实生活中,家庭的差距以及海子自身的责任感都是海子在爱情中所面临的一大困扰。其二,海子的爱情观,海子只想要爱情,不想要婚姻。但当爱情离海子远去,海子便一次又一次的陷入到悲伤的漩涡,无所自拔。B是海子的初恋,是内蒙古人,海子在1985年创作的《你的手》结尾中写到,“北方/有两盏灯/只能远远的抚摸”。在1988年海子在路过德令哈的途中,为P直白的表达“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日记》)。这些诗歌表明海子在失恋之后对故人是充满思念与痛苦的。但海子深深明白爱情的失败,他在诗歌《在昌平的孤独》中“孤独不可言说”表明此时的孤独是在爱情中的失败。而海子在爱情幸福的表达中与失恋的痛苦中却最真实的证明海子内心丰富博爱的世界。
2 、自爱意识的萌发
海子并不是永远的懊悔在过去的恋情中,经历失恋的痛苦,海子把对失恋的痛升华到诗歌上去,从而创造了一种更深远的巨大精神享受。《黑夜的献诗》是海子1989年创作的诗歌,在这首诗歌里海子表达出“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的巨大情感,并在末尾以自白的形式写到:“走在路上/放声歌唱/大风刮过山岗/上面是无边的天空”,海子把自己内心的剧烈情感与天空大地结合在一起,既体现出伤痛深邃的力量,也表达出把自己情感寄于天地之间的洒脱之态。在《秋日黄昏》里,海子在大部分诗篇里叙述痛苦的景色与记忆,但海子同样在诗歌末尾写到:“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愿爱情保持一生”,“再不提起过去/痛苦与幸福/生不带来
而在苦难的风暴过去之后,海子对爱的理解逐渐延伸到对自己身上,海子很多诗歌里表达出对自我的认同。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当你爱的时候,你不要说‘上帝在我心中’,却要说‘我在上帝心中’”[7]。这是一种对自身幸福的完美表达,海子对自己的爱与这句话很是契合。在《幸福的一日中》海子写到,“我无限的爱着新的一日/今天的太阳
3、对父母的爱
三、海子博爱情怀的诗学意义
(一)彰显了一种诗性精神
而海子的笔下的远方,则是海子对自己的启迪,海子在他的笔下歌颂远方、期待远方也搜寻远方,海子曾到西藏、青海等地远游,远离自己的工作地,同时也远离自己的家乡,这是海子对远方的一种行动上的叩问,而海子真正的远方,则是心灵上的远方,如同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叙述的那样,这便成了海子现实中未能达到的远方目的地,海子的远方在海子的诗歌里就成了自己对自己的一种启迪,这是海子诗歌对诗人本身的启迪作用。而在海子所处的年代,各种诗歌形式弥漫诗坛,难免有沦于低俗,世俗化的诗歌,如后现代主义对诗歌随性的破坏,口水诗泛滥等等。而海子笔下的浪漫主义诗歌,正是海子作为一个诗人,对天地万物,对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一切都是海子自己的内心体会与生活经历的结合。虽然摈弃了世俗大众化的审美要求,在当时的诗坛鲜为人知,却经的起时代的检验。正如海子一位做律师的朋友不能理解海子诗歌时而错乱不同的意象一样,同时代的人包括诗坛,对海子的认识度也不是很高的,但海子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坚持自己的写作,坚持自己的信念,执笔耕耘,这是难能可贵的。海子对人类的的悲悯情怀是海子诗歌精神上宏大的一面,海子对史诗充满了极大的热情,以生命的极限向着这个宏大的目标而前进,这是海子对诗歌的一种巨大追求。在海子笔下的史诗中,海子把古老的东方世界与西方世界联系在一起,几乎包括了所有古今文明,这是站在全人类的视角,把诗歌放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在这一过程中,包括海子的短诗、长诗与史诗都表现出对人类的悲悯情怀,这是诗学精神崇高的一面。海子尽管在恋爱失败,精神遭受严重打击时,也会想起“姐姐
(二)铭刻了一种时代意义
结 论
海子离开这个世界,已经近乎三十年的岁月。而面对当今商业化的滚滚洪流,诗歌也正在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线,人们关注的视角往往在金钱、娱乐甚至崇洋媚外之上。试问诗歌作为触动人心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的立足之地又何在?诗歌本身所独有的激励人心、排解情感的积极意义又如何被发掘,这个不断前进的二十一世纪,我们不应该只看到以往那些经典的作品和著名诗人,更应该发掘新时代的作品,使诗歌这一文学形式得以不断延续发展。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海子在所处的八十年代,做到了这一点,为那个诗歌曾经兴盛的年代留下了独特的诗歌记忆,并为时间所长存。海子诗歌的博爱情怀也将以爱的形式不断地一次次打动人心,这是对一个诗人来说最好的慰籍,也是一个诗人最高的理想。
我无法接受你的死亡/却感受到你的永生/我无法成为你的窗前伙伴/却可以与诗为伍/和你共度黄昏/美丽的诗歌有美丽的故事/有家乡的山川、麦田/有四姐妹/面朝大海,散落四方/枕木喝饱了血/才滋养了一段年华/捧着一本诗集/发出沉甸甸的叩问/远方啊/究竟多远,才算(《为海子而作》)
致 谢
历时几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篇学士学位论文。然而在写这篇论文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但是在范闻鹤老师耐心地指导下,解决各种难题,使我最终能够完成这篇论文。在此,我真心地感谢我的指导教师——范闻鹤老师,谢谢老师长时间以来的鼓励与指导,谢谢老师的肯定与建议。
这篇论文的完成,也是借助于参考文献中的各位作者的研究思路、方法等,在这里衷心感谢参考文献中的每位作者。
还要感谢一路上所有教导过我的老师,老师们教授给我丰富的知识,让我能够有能力去完成这篇论。还有我的大学同窗们,感谢你们在大学里给予我的陪伴与支持,使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的绚丽多彩。
最后,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老师们与同学们,我的学术能力有限,对于论文的不足之处还恳请大家给予批评和指正。
大学生活即将接近尾声,感谢父母一路以来对我学业的支持,感谢每一位老师的教诲,感谢同学们的陪伴,感谢自己的坚持……站在人生的新起点,我会继续努力,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 程光炜.中国当代诗歌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高波.解读海子[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3] 西川.海子诗全集[M].作家出版社.2009年
[4]崔卫平主编.不死的海子[M].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
[5]田中阳.中国当代诗歌史[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6]徐敬亚.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1986--1988
[M].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年
[7]陈超编.最新先锋诗论选[C].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