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新根一论五代柴窑研究

(2017-06-18 18:10:29)
标签:

收藏

 

一、 柴窑瓷器诞生前后

二、 柴窑瓷器

三、 青如天,滋润细媚,布满细纹http://s8/mw690/006qZLKPzy7bYbhPDLxb7&690


(一) 柴窑瓷器诞生前后

一、后周世宗柴荣(公元921927日—959727日),又称柴世宗,汉族,荆州尧山柴家庄人(今河北省荆台市隆尧县郭圆村)。他15岁从军,24岁称将,33岁称帝,不仅精明强干,而且节约简朴,赢得广泛的民众拥戴,(公元954年—公元959年)在位,在位时间五年六个月,后因重病无治而逝,终年三十八岁,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

纵观柴荣一世,武功上高平大捷,西取后蜀凤陇四州,南唐江北14州,北攻辽,兵不血刃,取三关四州,这些军事上的成就是他在位短短的年半的时间内取得的更重要的是,柴荣给五代时饱受战争之苦的人们带来了黎明的曙光,他基本解决了自中唐以来近200年藩镇割据的局面,结束了五代频繁政权交替的历史,为结束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奠定了基础。他继位之初,曾立下了十年平天下,十年休养生息, 十年致太平的中国历代最朴素的皇帝梦,可是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最无情的玩笑,历史没有给他三十年,甚至没有给他十年,而只给了他短短的五年零六个月。而就是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柴荣创造了光耀千古的伟大功绩,效率之高,功绩之大,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帝王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代帝王

据史书记载:柴荣执政初期,中国泛钱,下诏悉毁天下铜像用以铸钱,柴荣从政治和经济上的战备出发,下诏,禁天下铜器,始议立监铸钱,当时因为佛教盛行,民间纷纷以铜铸造佛像,甚至销毁铜钱来以铸造佛像。由于铜材缺乏,政府已久没铸钱,已经无钱可用,诏书规定:“除县官法物,军器及寺观钟磬铎之类所留外,自余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绐其值。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处死不及者论刑有差”。

早在世祖郭威时,就已将宫中所有的珠玉珍宝、金银器具等奢华之物全部砸毁,又严令“凡珍华之物,不得入宫”。而世宗柴荣又在“限佛”运动中颁布“铜禁”,朝廷除留铜制法物、兵器外,其余铜器尽皆交监铸钱。金银器没有了,铜制器物也没有了。皇宫里众多人员生活所需的器具,依照典章、祖制进行各种庆典、祭祀所需的礼器,以及宫廷的陈设之器,从何而来?另由于全国大面积的禁铜,限制铜制品及铜制用具,首当其冲的是皇亲国戚及一大批社会上的名门贵族,禁铜的主要对象还是这批人,把他们日常铜制品用具收缴后,有什么办法来解决他们在实际困难,在封建社会,这批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涉及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如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会造成社会的动乱,用什么办法来取代收缴铜器后,来取代铜器用品的使用呢?作为与瓷器多有交道,深谙制瓷之术的世宗柴荣,采用原料来源广泛,造价低廉的瓷器,替代材料稀缺,价值昂贵的金银铜器,便成了必然的选择;建窑烧瓷,以供宫廷之所需,更是顺理成章。以陶瓷之质,仿金银铜器之形,制精色异的柴窑瓷器也就应运而生。柴窑瓷器的创烧,才有了今天的中国六大名窑之说,五代柴窑瓷器以及天青色釉见长,五代柴窑瓷器的“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天青釉烧制工艺,为诸窑之魁。

(二)、柴窑瓷器

柴窑瓷器生产于五代后周柴世宗柴荣执政时期的显德初年(954年—959年)向后2年柴荣逝世后还在生产,前后生产的时间在78年,是我国天青釉瓷的创烧者,五代柴窑瓷器以天青釉色见长,柴窑瓷器所创烧的天青釉的炼制工艺,为后面的钧窑瓷、官窑瓷以及北宋晚期的汝窑瓷的天青釉色瓷的烧制开创了先河,并奠定了早期我国天青釉瓷生产的工艺基础。

清代梁同书在其所撰的《古瓷器考》中记曰:柴窑,后周柴世宗所烧,以其姓柴故名。后周都汴,出北地河南郑州,其地本宜陶也。宋政和,官窑亦起于汴、汝,亦唐河南道所辖之州。柴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媚有细纹。相传当日请瓷器式,世宗批其状曰: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试问如此严格之皇帝,如此幽默之命令,制瓷专官唯有邀同工匠翘首云天,静待阴晴之变幻,先为实际之观察,适至进入窑场,又须详察所有之本能,即釉色之预备能否尽如天象之形色,种种谨慎之心理及今人难思之。

图(一)图(二)是一对不配套单色天青色紫砂坯胎茶盅,茶盅的釉面上有一层极淡、极薄的青色,同时釉面滋润细媚,在茶盅极薄的釉面下,布满了不规则细纹,纹浅很细,纹线的颜色带很淡的鳝鱼色的颜色。图(二)的茶盅极薄的天青色釉面比图(一)青色釉便淡一点,同样的淡青色釉面下布满了不规则的细纹的同时,在布满了不规则的细纹的同时,在布满细纹釉面茶盅的内外壁上,开了部份冰裂纹,在两只茶盅的盅壁上,在两只茶盅的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留着早年入土时陪葬后受的磷沁后留下的黄沁痕迹,图(一)茶盅的口沿向下因釉薄而产生的0.5厘米宽的一圈黄浅色圈色带(茶盅因口沿釉薄露出里面紫砂坯胎,经釉面氧化后成黄色,正是所谓铜口)图(一)的茶盅是玉壁底足,底足中间有一条长2厘米宽1厘米,上面阴刻着“东海堂”堂铭款的长方块,另在玉壁底的中间有一个直径3.3厘米,宽0.3厘米圆圈支烧圈,长方块和支烧圈没有上青釉,在紫砂坯胎上加刷了黄浆水,刷的黄浆水应是矿物质颜料雄黄配制的,呈现黄土色,另图(二)茶盅是圆圈足,紫砂坯胎,没有刷黄浆水,紫砂坯胎原色,圆圈足中间有一块直径1.8厘米小圆块,阳刻着“东海堂”的堂铭款,这小圆块也没上青釉和刷黄浆水,呈现紫砂坯胎原色,由此可以看到,两只茶盅,同是“东海党”祀祠用茶盅,做的款式和风格完全不一样,由此可以看出柴窑瓷器是多样化,因物而宜,厚薄不一,款式不一,天青色有深有浅,品种繁多的一个窑系。

(三)、青如天,滋润细媚,布满细纹

http://s11/mw690/006qZLKPzy7bYbwOYoq6a&690

 

柴世宗柴荣的两句“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的幽默的旨意,用了千年,所有烧制天青色釉的窑口都在用这句柴世宗告知来请示柴窑制式和釉色的批示,旨意是五代后周柴窑瓷器烧成天青色的标准色, “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就是我五代后周柴窑瓷器的天青色,见图(一)和图(二)的天青色,图(一)比图(二)的茶盅的颜色更深一点,图(二)的茶盅的颜色就是标准的天青色,并且釉色和瓷器的坯胎已经完全溶为一体了,瓷器坯胎上的釉色比纸还薄。

北宋欧阳修的《归田录》书中,汝窑花觚,时写道:柴氏窑色如天,声如磬,世所稀有,得碎片者,以金饰为器,北宋汝窑颇仿佛之。当时设窑汝州,民间不敢私造,今亦不多得。

谁见柴窑色,天青雨过时。

汝窑瓷较似,官局造无私。

粉翠胎全洁,华腴光暗滋。

指弹声戛玉,须插好花枝

另许蛰民撰: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刊印的《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记载,琉璃厂某古玩肆有残瓷一片,就琢为圆形,周径三寸余,厚分许,釉淡青色,光足可鉴人,四周露紫砂胚,柴瓷青如天,明如镜,虽色光俱佳,而薄如纸一节已属不符。从图(一)图(二)的茶盅来看,茶盅虽是千年之古物,仍可光照人影,色光俱佳,滋润细媚,就瓷釉而言,而且精细滋润俱有玉质感,用手触摸光滑舒适,特别是紫砂胚胎配淡天青色釉清淡雅洁,经过陪葬后的磷沁和留在茶盅壁上的黄斑痕迹,在光亮下晃动,闪耀出忽明忽暗的蛤蜊光彩,光泽光鲜如水的色泽,千年的火气早于隐于岁月的逝失之中,一片水光披耀,一片火气退去退尽釉面沉静,已经披上一层洁净加水的华衣,这正是木柴燃烧的挥发物与釉面化合面产生的特殊光泽,银光流泻,洁净如水正是对柴窑瓷器光泽的写照,淡天青色的釉色清淡雅洁,看起来滋润可爱。

在图(三)图(四)茶盅的内外的盅壁上,布满了细小带清淡的鳝鱼血色的细纹,因柴窑茶盅是紫砂坯胎,和天青色釉面结合不好,而产生细小的开片,因柴窑瓷器釉面很薄很薄,因而显得在柴窑器上开出的纹片非常细小,这种特殊的开片只会出现在这种紫砂坯胎和天青釉相结合的瓷器上,淡天青釉因釉很薄,坯胎和天青釉结合不好,产生开片后,便将紫砂坯胎原色露出来后,细纹看上去,便以鳝鱼血色也。古人对这种出现在柴窑瓷器特别现象的开片,称为细纹,图(三)图(四)茶盅内外的盅壁上,开满了大片而稀疏的“牛毛纹”似细纹,各种形状的细纹交替重叠,图(四)茶盅内外盅壁上,在原先开满了细纹的盅壁上,茶盅因历年既久表面釉层渐渐形成的收缩,表面又开许多大小不一冰裂纹片覆盖在原先开的细纹上面,原先的细纹在新开的冰裂纹下面,若隐若现,疏密略有差异,开的纹片非常细小,妩媚的细小开片,片纹纵横交错,或长或短,或连或断的纹路,不由人产生遐想,赋予了静置的器物之生机,赋予了柴窑古瓷千年不朽,长青不衰的艺术生命力,这就是千年古柴窑不规则细纹开片艺术的魅力所在。(文档连接见吴新根二论五代柴窑研究)

                0一七年六月十六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