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宋皇家官窑瓷器剖析

(2017-05-23 18:32:46)
标签:

收藏

http://s3/mw690/006qZLKPzy7biJE0jke12&690

北宋皇家官窑瓷器剖析

翠绿花口水仙盆

吴新根

一、前言

宋代瓷器的艺术水平最高,尤其官窑瓷器。玩瓷器收藏家常用:“如冰类玉”形容官窑器其釉色之美,官窑生产的瓷器,专供皇室使用,烧出来的残瓷品,全部摔碎掩埋,不准流入民间,因此官窑瓷,除了品质上乘,更反映出宋代皇室的执政思想和审美情趣,北宋官窑在原料选用上可以说是极其讲究和奢华,根据笔者查阅有关文献和资料,官窑在山上选好的做瓷泥料,先要集中在某一个地方,要经过四季的风吹日晒,雨水,冰雪的浸润,到了春季自然软化,碾磨粉碎,过筛成粉,水积池澄,从中提炼瓷泥,反复揉搓,使之成为“绕指柔棉”。另说,还选用了上乘的翡翠、玛瑙等玉石磨粉入釉,使其釉质淳厚均润,肥若堆脂,纯净如水,莹润如玉,真正达到了:润、蓄、雅、净的效果。北宋官窑瓷器的选型古朴浑厚,而不失精巧俊秀,比例协调,曲线优美,形态恰到好处,北宋官窑瓷器无不表现出宋徽宗的审美境界和文人气质,这是历朝历代所不能仿到位的,有个别朝代仿了,但是,仿品看似有形,但是无神韵,北宋官窑瓷器无精美的雕饰和艳美的涂绘,唯以简单的造型及梦幻般的釉色,俊俏的自然的开裂纹片,让所有的人感到迷人的魅力来自艺术,而古人创造艺术的人,一定秉承着尽善尽美的艺术追求,才能创造出一种大自然与天地合一艺术魄宝。

二、胎胚

从图(一)上的北宋官窑翠绿色花口边水仙盆,水仙盆里显得釉肥胎厚,胎体厚重,整个盆从口沿到山字形的足,全都上满了翠绿色釉,整个水仙盆底上五个圆形的支烧钉痕,从露胎的地方看胎胚,里面的胎泥为紫砂色(应是紫金土做的胎胚),水仙盆足为山字形,足底呈现不规则的泥鳅背。北宋官窑的胎胚泥原料,一般都是就地取材,选用河南的本地的瓷土和原料配炼成胎胚泥,北宋官窑的胎泥都淘练非常精细,胎质细润,由于河南本地用于制作胎胚的泥料中,都含有铁质成份,所以真正的北宋皇家官窑瓷器的胎质有两类,一类就是有一般坯泥和特殊坯泥两种。一般的坯泥成型的器物呈现“紫口铁足”,另一类就是经过精制淘练过沥的胎泥,做成器物则没有“紫口铁足”的这一特征现象。

三、色、釉及开片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有如下记载:……狻貌出香亦翡色也……诸器此物最精绝,其余,则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大概相类。从这句话里是两个意思也。第一、亦翡色也;第二、汝州新窑器。一是指北宋官窑是翠绿色。二是汝州也新生产了官窑瓷器也。那么从《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这段论述,那么是汝州又生产出官窑瓷器,而官窑瓷器的颜色是翠绿色,那么官窑的生产地那么在汝州,而并非在汴京(今开封市内),从图(一)的水仙盆来看,该盆的釉色正是正宗的翠绿的釉色。胎质细润,水仙盆的盆内开满了重重叠叠的龟背纹。龟背纹,古代几何纹样的一种,指以六角形为基本单元,连缀起来的四方连续纹样,形状以龟背的纹路而定名,又像似隐隐约约鱼鳞片的重叠,如水波粼粼,晶莹剔透,闪烁着钻石般的宝光,仿佛是宋代艺人无意用冰镐开的冰花,穿过悠悠时空来到了我们面前。美妙、温润而细腻,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忽隐忽现的鱼粼般重叠的冰裂纹,全靠瓷器自身的素雅,含蓄的独特造型,以及釉质、釉色和奇妙的纹片美感让人折服,釉质如冰似玉,琥珀盈盈,油润闪现的北宋官窑,晶莹剔透,其开片不仅流畅,开片有如龟背纹,纹线如淡淡的鳝血色,映衬出龟裂纹的美感,产生出令人惊叹纹裂美,瓷器开片原本是由于坯釉结合不好而导致釉面开裂的弊病,但北宋官窑缺陷,而聪明北宋官窑制作艺人开创出著名的龟裂纹纹饰,同时利用其独特坯釉工艺配方,施釉方法和烧成技术,创烧出“龟裂纹”这一美妙的裂变纹饰,远看由“龟裂纹饰”组成的龟裂纹画面,近看像一片片的鱼鳞巧妙地编织成一幅鱼鳞画的画面,在水波中抖动下,产生出五颜六色的彩色光芒,折射在那如脂如冻的,如宝玉般莹澈的釉面上,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哈唎色的光彩。

四、足及支烧支钉

北宋官窑瓷器烧造工艺,均为匣钵装烧,垫饼垫烧或支钉支烧,支钉大小与器物大小轻重相匹配,器物大的支钉大,器物小的支钉小。支钉一般都采用圆形支钉,图(四)支钉断茬处显示出瓷胎的颜色为棕褐色,北宋皇家官窑的胎泥淘练得比较精细,胎质细润,由于北宋官窑的胎泥中含有一种铁质成份,所以胎体烧出来后,胎体在没有釉露胎处,一般会显示出铁黑色或棕褐色。本花口水仙盆的盆底平面的山字形足,山家形的足的顶部有点像鱼鳅背的形状,山家形的足是上满釉没有露胎,水仙盆的内外釉色完全相同,都是一律的翠绿色,但盆的内外开片有所不同,水仙盆内大部份开的龟裂纹饰,盆的外面,龟裂纹和鱼鳞片纹交替相映,在瓷器如冰似玉的釉面上,在各种不同开片纹饰的映衬下,散发出特殊的天然的美感。

五、气泡

北宋官窑的重要的特征就是气泡,也是人们鉴别北宋官窑瓷器的法宝,北宋官窑气泡的特征,气泡大的如蚕豆,中的为黄豆,小的如绿豆,见图(三)翡翠绿色花口水仙盆外面开了几十个大小不同的气泡,有的小气泡(该盆早年可能入过土),像绿豆大小,由于时间长,空气氧化侵蚀或埋在土里,水和土里浸沁所造成,大部份气泡的釉面已经破损,露出釉面下胎土,中的像黄豆,部份破损,露出里面紫棕褐色的胎土色,有的由于氧化的作用,釉面下气泡没有破损,釉面向胎里凹进去,大的像蚕豆,四个釉面没有破损的气泡,釉面微微向胎里凹进去,一颗蚕豆大已破损的大气泡,釉面已在空气的氧化下,气泡已破损的釉面边沿已经氧化成比纸还薄,釉面原本翠绿色的釉面的边沿口已经变成了紫黄色了,整个气泡穿插在龟背纹和鱼鳞片纹饰间交叉相映,组成如同一幅美丽的画面。

图(三)上花口水仙盆上开的气泡存留和已经氧化破损的气泡,既是官窑瓷器本身烧制时,形成很多乳沫状的气泡,在的气泡破了,形成了釉下的空洞,经过长期自然氧化和埋在泥和浸沁的物理变化后氧化形成的,特别是经过八九百年自然氧化后,用肉眼就可以看气泡洞内胎泥颜色和胎泥渣块,气泡的洞内渣块颜色呈现焦状物泥块和颗粒,以成紫褐色,而形成气泡洞这种焦状物的紫褐色,自然的氧化最少也要五、六百年以上,官窑瓷器存世时间越长,死亡破损后在之气泡内的自然氧化颜色就越深。这是谁也仿造不出来的。

北宋官窑瓷器釉质肥厚,从图(一)图(三)看,水仙花口盆,釉光宝晕,有玉质感,釉下的气泡颗粒大而明亮,并累叠密集,有史料文献上介绍的“聚沫攒珠”的效果之说。在花口水仙盆那翠绿色的釉面上,一层膜状的晶莹体,有一种像朦胧的乳浊感觉,像一团雾状水气,如水波粼粼,晶莹剔透。

六、紫口,铁足

“紫口铁足”是宋代官窑瓷器特征之一,北宋官窑所谓“紫口铁足”是口沿部由于釉薄,露出了胎坯里面紫色的胎骨,圈足露胎的部份,呈现出铁褐色的颜色,古人归纳为“紫口铁足”这个特征在北宋官窑瓷器上并不明显,因为北宋的官窑瓷器釉面较厚,釉面一厚“紫口铁足”的特征就不明显了。图(四)翠绿色花口水仙盆的口边,露出淡淡的一圈浅黄色,宽约0.8厘米的紫黄色带,另在水仙盆的花口边端上11个花边尖上,在翠绿色映衬下,微微露出一点浅黄紫色,另水仙盆底上,三个山字形的足,只有一个因釉薄而磨损后露出一块1.2厘米长,0.8厘米宽,紫褐色胎坯原色,其它2个山字形的足,还是满釉,没有磨损,盆足完好如初。也验证了,北宋官窑因采用是特殊的胎泥,经过精制淘练,做成官窑瓷器,没有“紫口铁足”的这一特征,或者说是轻微的,不是很明显。

七、结束语

北宋官窑,造型简洁雅致、干净利落,有一种特别的年代古朴感,仿佛一出窑就经历了千年的风雨和风霜的氧化,北宋官窑生产是严格按照宋徽宗诏赦编的《宣和博古图》为蓝本,以仿夏、商、周三代青铜式样为主,以参考高古玉和其它古物为标本,生产出的官窑瓷器件件有典,禀赋深义,体现当年北宋的统治者,在官窑瓷器制作方面,国家投入巨大财务、物力、人力,支持官窑瓷器的制作开发。北宋官窑瓷是中国陶瓷的极致和巅峰,它的研制成功,沁润着帝王独具禀赋的智慧,将宋代的艺术审美境界给后来中国各朝带到了一个新的纪元。时隔千年之后,看到北宋王朝留给我们的图(一)的翠绿色花口水仙盆,仍觉得光彩照人。

北宋朝代生产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可谓是独具禀赋,充盈着皇室高贵典雅的艺术神韵和光彩。从图(一)的翠绿色花口水仙盆来看,不论从形、釉、色等各方面来看,都是一只不可多得的国宝级艺术品,称得上大师巨匠精湛技艺和宋室皇家统治者杰出艺术才华合壁的典范,代表着千年之前当时中国青瓷制作的最高艺术成就。

 

 

0一七年五月二十二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