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忆里的上海牌

(2025-11-10 11:22:46)
标签:

情感

散文

随笔

文化

杂谈

周末的时候,在爸妈家门口的便利店买了几盒金上海,多少显得有点炒冷饭的嫌疑。这一款烟在书生的日记里提及不止一次了,无非是承载了本人多年的回忆。还是前不久的事情了,昔日单位里的那一位值班员大叔周师傅就购买了这一款海派名烟,说劲儿大,适合他这样的老烟民。朋友开玩笑,说要给他抽高焦的日本和平,这款烟专治各种嘴硬。本人却始终觉得没必要捉弄这位老朋友,身为烟民还是有权利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口味。金上海如此畅销,每每单位里的超市进货,没几天便被抢购一空。有朋友说这个口味可以平替硬中华,家里养狗的那一位好大哥却说这属于自我安慰。毕竟价格差异放在那儿,口味的区别也令人感叹。上海牌的香烟,还是值得我们津津乐道的,其中的回忆可圈可点。

记得那时候,家父打算去江西插队落户时的老表家里做客。一行团队里的那位老阿姨提议,让家父带几条烟当礼物送去。原以为老爹会选择硬中华来应酬的,没想到他老人家就买了几条金上海去了江西,惹得书生大跌眼镜。在家父那一位插友的眼里,不是中华买不起,而是金上海更有性价比。就那一位老阿姨说的,当地的金上海售价二十五一盒,无异于抢钱的行为。虽然事实无从考证,但在我们看来江西贩卖的这一种烟无异于串货。就像利群硬阳光,被誉为是杭州乃至于浙江的标志性产品,在当地买四十五左右一盒。而魔都的硬阳光则是罕见烟,价格也是飙升到了四十八个大洋一包。地域差异之下,这位阿姨眼里的金上海还是令朋友们瞩目的产品,江西老表们也是喜闻乐见了。

那一年,本人已经是某高校后勤的员工。初中同学里有一位好大哥姓刘,一直苦苦地寻找工作,未果之下只能在我们学校附近的路边兜售唱片。他是一位节俭的孩子,平日里就选择金上海作为口粮。那一个夜里恰逢这位好大哥回家,递给我一根这样的烟。吞云吐雾之下,我们俩都回忆起了读书时的点点滴滴。在他眼里,初中的生活还是很快乐的。即使考试成绩差,学业不理想,顶多是被家里人斥责,不会像社会里这样艰难。虽然本人认可这样的逻辑,毕竟书生的工作也岌岌可危,成天担心被单位解聘,可是每一段年华都有自己的可取之处。尽管工作方面有难题,但是笔者在这一所大学里混迹还是很高兴的。没事喝喝茶,没钱喝喝西北风,记录一下日常生活同样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行为。回到过去的想法,还是毫无可能的。

进上海的粉丝,不仅仅是周师傅、刘家好大哥,也有初恋女友的弟弟,以及那一位保险公司的大领导。这一种香烟当年卖十块钱,俨然属于中产阶级的首选。就像当年在某物业公司实习时,就是红双喜金上海满天飞的场景。就连保险公司的大领导周总,同样嗜好这一款名烟。眼下,这一群好朋友的口粮是否会跌落神坛沦为工薪阶级的口粮?答案是肯定的。毕竟十几年以前,利群就被那一位爱逃课的老同学视为江湖标配。现如今的书生,同样自认为是个穷苦人,十几块钱的烟是本人的标志性产物。外地罕见的金上海,一如本人眼里的利群硬阳光,始终是一种无法割舍的美味。至于说百人百口,自然是公认的哲理。这款烟一度被归类为红双喜系列,眼下的金上海归来,是否还是当年的味道?这就留给大家来欣赏评判,作为一段段故事的题材好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向往爱情
后一篇:回忆小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