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云旧梦
(2025-11-05 13:17:03)
标签:
情感文化杂谈 |
点一根百乐门,诉说一份心情。这款烟前一阵子被本人晒过,只是那时候选购的是十毫克的一类,眼下品尝的则是八毫克的水蓝。原以为百乐门过滤嘴都很有特色,有一节是中空的,不曾想这一种印度尼西亚产品过滤嘴规规整整,丝毫没有传承这类特点。今天刚拆出两根来拍照时,还纠结自己是否遇见了假货。孰真孰假就交给朋友们来评判吧,至于说本人和香烟的故事还是可圈可点的。一如香烟的警示语,目前大众们的视野里常见的是劝阻版和尽早版。这一条百乐门里竟然占全了这两类警告,稀奇之下还在朋友圈里咨询个中区别。朋友说了,这两种警示语无非是让你们少抽烟。尽管我们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可是烟瘾困扰之下也只有无视其中的警醒了。
还是二零零八年的事情了,本人无意间在父母面前暴露了烟民的身份。原以为老爹会抱以老拳相向,不曾想他只是斥责了笔者,说他自己享用的美味都是靠自己赚来的。对此我也只有默默忍受家父的责备,毕竟那一年的本人还是个弱势群体,兜售保险根本养不活自己,更何况香烟对于我辈中人来说俨然是奢侈品。那时候被老爹捉住时,手里的香烟还是六块五毛钱一盒的软红双喜,被后来的同事雷老师视为精品。家父却说这种烟卖得比硬盒子便宜,多少有点假货的嫌疑。对此笔者也只有一声叹息,说老爹这么认识有失偏颇。毕竟资历再老的烟民也有自己没见过的品牌,不能单靠价格来蔑视别人口袋里的烟是真是假。而软盒红双喜绝迹江湖以后,我们也只有扼腕的份了。
说到口粮,本人是个嗜好双打的孩子,无论是烤烟还是外混都来者不拒。之所以偶尔会选择混合型的香烟,也是因为笔者的那一些小心思。虽然本人自视慷慨,钱财却不那么富足,所以见到朋友塞一根烟也显得抠抠搜搜的。华子好抽是公认的道理,拿出来始终倍有面子,但中华烟始终是逢年过节的奢侈。红双喜才是生活,拿出来容易让大佬们怀疑本人的生活状况不佳。偶尔抽一抽罕见的外混,朋友们始终摸不清路数,所以不会对笔者是否窘迫产生怀疑。至于说高中同学老夏,同样是个不挑食的孩子,不似木工小杜师傅及部分朋友那样排斥混合型香烟。偶尔见面时,递给他一根百乐门,老夏照样抽得津津有味。而身边双打的朋友很罕见,便用不着多分混合型香烟给他们,节约弹药也是人之常情了。
抽烟容易戒烟难,踏上了这一条不归路也是本人的失误。记得那时候,被单位的维修工师傅们调侃,笔者脸皮薄,所以一度尝试戒烟。那半盒百乐门留在了电工间,被这一群朋友们消灭干净了。至于说是哪位朋友享用的这款烟,本人无从考证,反正这一场戒烟的闹剧没坚持几个小时便以失败告终,偷偷摸摸地买了一盒烟打发烟瘾。此后,陆陆续续地萌生戒烟的念头,却被笔者无情地压制住了。偶尔担心自己会不会抽出问题来,也是体检前后的想法,等检查结果下来了,本人也侥幸地说一声可以多抽一年的香烟。如此心理恐怕是很多朋友的共同之处吧,徘徊在吞云吐雾与戒烟之间,久久无法自拔的孩子,只能慢慢地减少抽烟的频率,渐渐走上健康的道路好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