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的回忆
(2025-09-04 11:01:34)
标签:
情感文化杂谈 |
还是暑假里的事情了,高中同学老夏找书生玩,正值本人暑期值班的日子。原本只是计划一起吃一顿晚饭的,怎奈书生白天百无聊赖之间提起让他来我们单位玩一圈。午餐在单位的第一食堂打发的,这位吃货简直就是个大胃王,要了一碗面条外带二两水饺。谁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吃下这么多餐食的,反正他人比书生高大,比我能吃也是很合理的事情。那一天,本人要的是三两鲅鱼馅水饺,吃的有些不知其味。这一份饺子,明显吃出了韭菜味儿,鱼肉的鲜香半点都没尝出来。虽然对这一顿午餐失望至极,好在老夏不挑剔,晚饭一起吃了东盛自助烤肉,算是弥补一下自己的遗憾了。我们这两个吃货,始终有很多回忆可以记录。
记得那是十几年以前,书生和老夏穷得光屁股了还能玩到一起。虽然兜里零花钱不多,但是吃一碗面条馄饨或者是小笼包子还是可以的。当年的苏州汤包馆自然不用多解释了,两块五一笼的小笼包眼下涨价到了九块钱一笼,足以见得时代变迁之下生活成本的提高。这样的变革是无可奈何的,就像我和老夏手里的香烟,涨价、停产的产品自然不用多作说明。而书生当年念念不忘的金上海,也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即使是单位底层的工人师傅都能消费。十块钱买不来可以登堂入室的香烟,可是这个价位的零食糕点却可以拿来哄老婆或者红颜知己了。老夏当年陪伴我吃过的那些小笼包子,依然鲜美可口,眼下这家苏州汤包馆更名为老盛昌汤包馆,还推出过蟹粉小笼作为季节性的产品。这些经历与变化,都是我们难以忘怀的点滴。
回想起高三那一年,书生和老夏还是针尖对麦芒的对头,行事风格多少有点冲突。已经忘了那时候咱俩是怎么结为至交的了,反正因为汤包馆里的握手言和,便成为了好朋友。当年,高三快毕业时的那个夏天,我们俩就经常回学校复习功课,顺便拿来家里十几二十块钱吃午饭,算是一段难能可贵的逍遥。学校后门口开了一家炒饭馆,十块钱一份炒饭显得极其精致。好心的店家附送例汤或者饮料,老夏就特别喜欢拿炒饭兑可乐一起吃。海鲜炒饭里放的是带壳的蛤蜊,书生不喜欢,总觉得剥壳太麻烦。老夏却对这种海鲜炒饭趋之若鹜,吃过不止一次。一顿美餐吃得酒足饭饱,俨然成了当年高三忙碌之下的犒劳。至于说吉祥馄饨,也是那一年我们特别喜好的美味,令人久久无法忘怀。
单位里的那一家小餐馆关门了,依稀记得叫做桃李园餐厅。书生曾经带了老夏一起去,品尝他们店里极具特色的京葱孜然羊肉。那时候我们部门的保洁蔡阿姨在这家餐厅里做兼职,当一名服务员。见我带了老夏来用餐,还拉我到一边嘀咕:“你带男孩子来有啥意思?带个姑娘来玩啊!”在她眼里,我们这一群单身青年除了搞对象就没别的追求了,书生对此也只有苦笑。好心的蔡阿姨怕我们吃不饱,私自送了两碗米饭给咱俩。老夏说蔡阿姨热心,是个值得结交的朋友。虽然当时我们俩光顾着喝啤酒,米饭显得有些多余,可是蔡阿姨这位老朋友的慷慨却是弥足珍贵的。这些吃货之间的点滴回忆,都是我们赖以维系的情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