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风
(2025-04-03 14:58:25)
标签:
情感文化杂谈 |
点一根烟,祭奠过往的前辈,权当是清明节的感怀。外公离世已经有几年的光阴了,外婆独自生活了没几年,也随他一起去了天堂。记得老人家们在世时,小吵小闹属于家常便饭,但从没有什么原则性分歧,所以这些过往都是生活里的小插曲。外婆自然不用说了,坚决反对书生抽烟的。每每让她老人家捉住本人吞云吐雾,都会耐心地教导我几句,并责备家父说不该带坏了书生。老爹闻听此言也只有无奈,毕竟他早在书生出生以前便染上了这种坏习惯,容易让人想起“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一句话。而外公是否抽烟也成了一段争议,书生和家父都依稀记得外公有过吸烟史,家母则认定了外公不抽烟。至于说外公大人是否属于烟民?这个问题俨然成了迷一样的问题了。只愿两位老人家在天堂安好,他们俩在世时,我们待之优厚便是正道。
外公的亲弟弟,家里人一直嘱咐我称呼他为小外公。当年他老人家来魔都探望我们时,书生亲自送他去搭乘虹桥枢纽站的长途汽车。那时候小外公总是带中支的苏烟出来享用,这款烟性价比还是可以的,比硬中华好抽一些,还带有一股苏系独有的香味。而小外公虽然被家父津津乐道,说他是老丈人家里屈指可数的几位人才之一,享用百元档的烟也是抽得起的。而老人家谦虚低调,只抽这种四十多的烟,彰显身份的同时也不至于和别人攀比个中价位。现如今小外公因病离世了,八十多的岁数虽然不算短,在当今社会也不算是高寿。当时还打算送他老人家一张上海的公交卡当礼物,说鼓励小外公常来魔都玩的,这种小小的梦想未能如愿以偿,属于一份小小的遗憾。而表哥大婚时,小外公来共襄盛举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斯人已逝,也是生离死别的无可奈何了。
回想起那一年,单位里机动岗的顾师傅,和书生玩得特别好。记得那时候书生恋爱不顺利,总是喝得稀里糊涂,宿醉以后难免呕吐。有一次本人不小心把厕所吐得一塌糊涂,不得已只能求保洁阿姨替我清扫一下。这位蔡阿姨收拾完厕所以后怒斥书生:“活了二十几岁还不知道自己能喝多少酒吗?”本人惭愧,指了指领导的屋子,示意她给我留一些薄面。蔡阿姨依旧不依不饶:“你做了错事还怕领导知道么?”虽然当家的王老师没说什么,书生却无地自容。事后顾师傅来安慰书生,说今后再遇见这样的事情可以跟他说,他来打扫,不会像蔡阿姨这般责备书生。此后的书生再也没闯下这般祸来,可是顾师傅这位朋友书生愿意结交。他退休的那一天,本人请他喝了一顿小酒,并奉上了黄鹤楼雅韵。这位老朋友承我的情,说今后有事尽管吩咐。这一份情谊是弥足珍贵的,本人时至今日都无法忘怀。
顾师傅眼下也不在了,接到他去世的消息时,书生虽然伤心、震惊,却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事实。毕竟顾师傅嗜好烟酒是出了名的,享年六十七岁匆匆离世也是命不久远。老顾生前结交的那位女友,这会儿估计也很落寞吧!不过即使书生和顾师傅结为至交,同事老吴却要求本人佯作不知,毕竟我和他关系再好,也没必要招惹不必要的麻烦来替他安排身后事。书生忘不了这位老烟友,毕竟贱内和书生离婚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时,顾师傅还出面说和,要我们俩彼此珍惜。那一盒黄鹤楼雅韵,还有无意间塞给老顾的硬中华,都是历历在目的旧情谊。逝者如风,这些亲朋好友虽然都离开了人间,但是书生宁愿相信死亡不是一切的终结,而是一个新的开始。这些烟友、酒友、亲朋至交,是去往天堂?还是重入轮回?这就交给上苍来安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