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
(2025-03-03 15:14:00)
标签:
情感文化杂谈 |
大清早的,被一场雷暴雨浇灭了魔都上空的热烈。书生被雨水打湿了鞋子,却依然希望躲在角落里吞云吐雾。单位指定的吸烟点处在二十五宿舍的门口,和我们办公室还有几步路的距离,下雨时去吸烟点还是需要打伞的。朋友开玩笑,说书生宁愿淋一些雨水也要过足烟瘾,这一点本来是无可厚非的。所谓的嗜好令人感叹,用风雨无阻来形容书生的习惯还是恰如其分。至于说最近的口粮,无非是那一位好大哥送来的黄鹤楼。这一段往事还是春节前互换口粮得来的礼物,本人身无长物,只有免税的七星、短支大前门以及方中相赠。好大哥给我的烟,有一部分是魔都找得到的,这一款中支黄鹤楼却是本人从来都没尝试过的罕见货。天下名烟,和天下名楼的附庸风雅还是书生一贯以来追求的美好事物。
昨天的事情,在某聊天群里谈及了这种烟,说是好大哥送我的名牌货。某一位昵称罕见的朋友还打趣,说这是书生自己买来的烟,谎称是朋友送的。这段轶事似乎让本人无奈,毕竟好大哥送来的情谊被朋友们无视了,不知那位湖北客到底会怎么想。书生却始终坚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即使是魔都俯拾皆是的黄鹤楼也有其存在的意义。一如当年,本人推荐了黄鹤楼烟给退休的同事大叔老吴,便是一段人间佳话。素来交恶的关系也因为一壶壶酒、一根根烟冰释前嫌了,这位老同事自认为大人不记小人过,书生却始终觉得各有各的对错,没必要把过错归咎于任何一方。而老吴总是驳斥我的行为举止不入流,本人却始终觉得他在倚老卖老,至于后来怎么结为好友的,这些点滴就连当事者书生本人都忘却了。
记得那一年,论坛某位前辈找了书生,说让本人捉刀,替他写一篇关于黄鹤楼香烟的文章。那时候的本人领了这位大佬叁佰大洋的定金,信誓旦旦地说要写一篇精品出来。自说自话地定了一个《楼烟往事》的标题,已经记不清到底写了什么样的过往。反正那位朋友说过,希望书生写一段关于黄鹤楼景区的故事。当年的书生,随父母去往长江三峡游玩,本来是有机会攀登黄鹤楼的。怎奈随性成员阿莫老师不愿意冒风险,说一会儿赶不上回魔都的船了。大好的天下名楼就这么失之交臂了。因为这件事,家父对阿莫老师嗤之以鼻,并一直以来都抱以非议,声称这位教书育人的老师枉为文人雅士了。而书生笔下,也只能自吹自擂地说自己路过了黄鹤楼,其余的很多词汇还是照搬照抄了一些成语。烟和楼的故事,恐怕还是我辈中人津津乐道的典故了。
依然忘不了当初认识的湖北女孩海燕,她弟弟抽过我精心挑选的黄鹤楼软蓝。虽然他们一家人口口声声说书生待海燕极好,总是有求必应,可是分手时,竟然没有一人劝我留下。现在回想起来,书生也不够霸气,只和海燕抱了一回,亲嘴拉手都没经历过。朋友总是说我这场恋爱谈得亏了,本人也在纠结自己到底有没有错。毕竟海燕不可信,私自让陌生男人上了她的企鹅号,并扬言说是海燕老公,和本人大吵了一架。这也是书生选择分手的导火索,连父母都没让她见过就匆匆地离开她的身边。这段轶事本来想写进《楼烟往事》送给那位大佬的,他却要我去掉这一部分桥段,说是太巧了,和高中同学老夏的故事有一些重复。现在的书生,始终忘不了海燕,却只能任由她消失在茫茫人海里。黄鹤楼的回忆,也是让人感叹而又怀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