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客之途
(2024-08-27 13:20:50)
标签:
情感文化杂谈 |
终于还是忍不住提笔写下一点什么,来诉说近期的故事。记得前两日我们单位还在放暑假的时候,书生应邀去陪高中同学老夏玩了半日。除了自己最欣赏的中华双中支奉送给老夏,还悄悄递上了一根王冠雪茄。苦于当时没带雪茄开孔器,所以只能让他亲口咬开茄帽。点了老半天,老夏也觉得这种东西远不如香烟那么容易燃烧。书生也只有惭愧,自认为在雪茄这一方面还属于传说中的小白。老妈责备书生,说我抽了香烟嫌不过瘾,还想品尝雪茄的美味,这样的行为是否属于中毒已深?而书生也知道,抽雪茄是不能过肺的。若是强行咽下这一股烟气,恐怕要晕茄,这是一种令人无法消受的感觉。初涉雪茄这个江湖的书生,还是有很多东西要学的。
记得当时的老夏,自称抽雪茄时过了肺,晕乎了老半天。这种行为令人刮目相看,毕竟尝试新事物的时候,闹一点小笑话也是情有可原的。而那一年物业公司的宓阿姨送我一盒子低端的王冠雪茄,貌似是二十块钱一盒的。十根又粗又长黑黑的雪茄令人望而生畏,书生自己都不知道该如何享受这一等美味。听山东大姐头的言语里,无不是替她父亲大人哭穷,说他老人家最近很可怜,烟都没得抽了。书生只有惭愧地拿了这一盒王冠雪茄双手奉上,自认为这份薄礼太过简单。至于说王冠大国粹,是若干年以后好奇心起才选购的美味。虽然大国粹很粗很长,但是味道还算柔和。书生从此便迷恋上了雪茄的香味,虽然这份嗜好颇为奢侈,好在书生还是比较懂得节制的。逢年过节或者发工资时才舍得消费一盒雪茄,算是平常生活里的小点缀了。
初识黄鹤楼雪之韵二号是在一个秋天。虽然当时的气温不算太低,依稀有一点秋老虎的味道,可是那时候的空气里已然弥漫着一股中秋的味道。这种雪茄,前半支还是可圈可点的,到了后端就显得辛辣,冲鼻。不知道这是雪茄质量的缘故?还是书生抽得太猛了?反正朋友说过,雪茄要小口品,才显得其中回味甘甜,唇齿生香。而同事老张则对这款廉价的黄鹤楼情有独钟,说那一年魔都封城时,庆幸这一款雪茄陪伴他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日子。老爹眼里,书生是一个嗜好请客的冤大头,送给老张的雪茄不只是黄鹤楼雪之韵,也有王冠系列的。他总是说雪茄是一种美味,谁也不知道是他故作高大上?还是雪之韵二号的确美味?反正尝百草的旅程上,我和老张还有很多路要走。
朋友说,抽雪茄的孩子霸气,所以书生削尖了脑袋要往雪茄客的行列里钻。只是很多品牌的雪茄,价格不菲是公认的。书生崇尚国产雪茄,自认为内地生产的茄子还是可圈可点的。在下不才,这一点小感悟恐怕会让此道中人笑话,说这样的怀念只能糊弄小白。至于说那一个秋天,书生在单位门口吞云吐雾享用一根黄鹤楼雪之韵,还被同事小姐姐谆谆教诲,要我别抽得太猛:“书生啊,你这么抽法是要晕掉的!”笔者只有自嘲,说本人是个初学者。至于说将来会对哪一个品牌感兴趣,这个就交给时间来检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