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交流篇。
(2024-08-15 12:43:06)
标签:
情感文化杂谈 |
点一根漫天游,还是一位朋友送我的好东西。那一位本站的大佬说,这款烟的爆珠属于另类,不捏的话味道更好一些。书生却自认为是个强迫症的孩子,不捏掉这颗爆珠就像错过了什么似的。除了漫天游以外,这位大哥还送了书生心心念念的黄鹤楼软红和硬红,淡雅柔和的香味令人感叹。平时的书生,消费的香烟焦油量都在八毫克或者以下,如此习惯还让本人自嘲,说是为了感怀恋爱时的味道。收到了这位好大哥的烟,书生无以为报,只有那些寻常的魔都特产双手奉上。而互换香烟是否属于违法行为?这个就连好大哥都否认了,毕竟我们都没有收过彼此的钱财,算不得兜售。网络销售香烟是不合规范的,这一点书生知道。今后还是只送不代购,也算是同道中人的交流了。
那一天,书生在给好大哥选购方中华时,无意间遇到了高中同学老夏。本人的自行车篮子里扔了两盒好烟,无奈之下只能分给老夏一盒。这一批快递,略有缺憾,毕竟书生强装慷慨,让人汗颜之下也只能对好大哥解释一下个中原委。毕竟书生和老夏是从最穷困潦倒时一起玩的好朋友,若是揣了方中华不给他分享,那也违背了朋友之间的初心。庆幸这位大哥不介意,说书生送去的香烟已经相当丰盛了。本人只有哑然,我们都拿香烟当做大餐享用,算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而老夏也自称是湖北佬,他和这位好大哥算是老乡了。再见老夏时,是否该给他选购两盒一九一六当礼物?这样的想法一如既往地被老爹批判:“你小子又没发财,老是充当好汉干嘛?”无论是魔都、湖北,都具有自己老家的骄傲。所谓中华和黄鹤楼,都是我们乐于品尝的美味。
回想起某一年的春节,书生应邀去往小姑父家,参加了我们一直以来都习以为常的家庭聚会。当年的书生还是个抠抠搜搜的毛头小伙子,有心给小姑父选购名牌香烟,却苦于囊中羞涩,只买了零碎的一九一六给他老人家。这款烟背面是标注了汉语拼音的,姑父大人却误以为是英语,还纠结我买的似乎不是国产品牌。书生解释说这是黄鹤楼的极品美味,一百块钱一盒,这两盒美味够我抽一条烟的。而那一天中午,书生多喝了两杯酒,豪迈之下拿了仅存的一盒一九一六给了小姑父的儿子。这一位好兄弟还跟我客气,说这盒烟没几天就可能让他老爹,我的小姑父大人抢去了。书生也只有苦笑,说老爹拿儿子的烟抽不符合江湖道义。按照同事雷老师的意见,前辈抢晚辈的口粮多少显得不符合身份。至于说这盒黄鹤楼最后落入了谁的口袋?这些点滴书生自己都无从知晓了。
抽完一盒烟,写下一片情。无论是那一位送我漫天游的好大哥,还是高中同学老夏,亦或是小姑父和我那位好兄弟,都属于书生的烟友。好大哥自然不用说了,他是论坛里的贵宾,自然是一位文采出众的写手。我和老夏那一段段生活点滴,也在过去的日记里提起过不止一次。而小姑父每年来送大闸蟹给我们家里人享用,也是一种慷慨。书生不才,那一次送的一九一六算是绝唱吧?这个问题书生不敢评价,毕竟日后的生活还很漫长,本人还期待多选购一些美味让小姑父和大兄弟一起品尝。而漫天游的美味,书生也是头一次消受,其中的烟云过往也是不言而喻的。这些交流的过往,也属于人间快意的福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