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如旧事
(2024-07-29 14:17:45)
标签:
情感文化杂谈 |
签一个到,证明书生还活着。印象里的利群,属于味道浓郁的代名词。书生虽然迷恋,却始终觉得可遇而不可求。白利群自然不用多说了,一入市场便被哄抢一空,书生始终难以寻觅到其踪影。长嘴利群同样属于备受欢迎的好口粮,和软玉溪是差不多的价位,书生则觉得长嘴利群味道美妙,不似软玉溪那样始终充斥着一股奇怪的味道。今天这一款传说中的硬阳光,书生同样趋之若鹜,自认为口感淡雅柔和,能抽出一股所谓爱情的味道。朋友开玩笑,说是穷塔山、富红云、脾气爆的抽利群。自认为脾气相对柔和的本人,最近也是有点暴躁的倾向。不知道是因为抽了利群香烟?还是因为天气影响?反正关于香烟的顺口溜很多,书生也无法一一枚举了。
硬中华的影子在魔都属于中档,四十五一盒的价格虽然不算高,却不是想抽就能抽得起的。就好比有些朋友说的那样,硬中华属于我辈中人的首选:人穷,却始终喜欢嘚瑟。前两天陪高中同学老夏一起吃吃喝喝,书生就给这位老朋友准备的硬中华当那一天的口粮。这位跟我相交二十年的老朋友,无意间透露出了心声,说要拿这盒硬中华留给他父亲大人品尝。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书生便多给了老夏一盒这款精品。老夏虽然有些客气,推脱了一下才勉强多拿了一盒烟。在本人看来,也庆幸当时准备充分,不然这一盒烟还不够他们爷儿俩分的。至于书生,这个月虽然勉强糊口,却一直期待下个月拿工资的日子。七月份的加班费不少,也能平添一份暑期的高温费。传说中的华子还是能准备两盒的。
说来惭愧,从前分不清中华双中支和金中支,由此还在公众号里闹过一场大笑话。眼下的书生,对中华系列虽然不算如数家珍,却自认为分得很清楚了。今天中午陪同事老张一起用餐,这位老朋友本来叫我别开全新的香烟。在他眼里,我抽什么他抽什么是朋友之道,书生却有自己的想法。毕竟书生的万宝路在这位同事眼里属于另类,不那么合他口味。双中支即使备受非议,好有说是中华烟的附属产品,本来是没啥可圈可点的特色。笔者却对这款烟较为青睐,毕竟这款双中支各项理化指标还算是比较低的,不似金上海那么凶悍。淡雅柔和的味道让书生想起了那一位嗜好抽绿双喜的大学同学熊哥。眼下书生和他天各一方,见面比较艰难。曾经风靡一时的绿双喜也停产了,让人感慨之下,也只有拿中华烟来凭吊过往了。
不管怎样,笔者今天的口粮还算是理想。只是有点小遗憾,前阵子去往某医院配药时弄丢了半盒硬阳光,为此书生还心疼了很久。不过安慰自己一下才选购的三盒硬中华,自己只抽了一盒。至于说双中支,书生在同事老张面前吹嘘,说这是苏州某位表妹的喜烟,让他别跟我客气。而所谓的喜烟,家父手里还有两盒,今天没带在身边。招待老张的烟是书生自己买的。虽然这样的小心思无伤大雅,爸妈却认为我不该吹牛,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书生也自认为爱吹一些小牛算是本人的一大缺点了。老婆大人却说,这属于善意的谎言,无非是劝老张抽一根好烟,仅此而已。这些小点滴,也许都是过往,跟抽过的烟一样容易随风飘散。但是我们经历的好友往事,还是值得书生津津乐道好好珍惜的。一篇流水账,送给大家,也希望各位看官天天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