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小叙
(2024-05-06 14:37:51)
标签:
情感文化杂谈 |
点一根方中华,吞云吐雾间也令人感慨。这款烟本来是想独自消受的,毕竟就连不抽烟的顶头上司燕子姐姐都知道中华是香烟里的精品。在工作单位里还是夹着尾巴做人比较合适,抽抽红双喜反而更能体现出书生的低调。可是前几天还没放假的时候,书生吹了个大牛,说五月五日值班时让单位的老同事木工小杜师傅来我们部门玩,好烟相待成了书生的然诺。说过的大话自然要兑现的,所以拿了家里这两盒方中华来,陪小杜师傅一起享用。在书生眼里,方中华比之本系列的其他产品味道更浓一些,开盒便有一股浓郁的梅子香扑面而来。安安静静地燃烧,大有几分美味的享受。传说中的华子,一如既往的香浓可口,属于我辈中人追捧的经典。
昨天值班,在书生眼里就跟闹着玩似的,无所事事地虚度了一天的光阴。没事可干的值班日,很多朋友都趋之若鹜,毕竟能换到两百多个大洋的加班费,也是同事们向往的小外快。老婆大人心疼书生,给了我一笔钱用于充值饭卡,就当做本月的伙食费。书生偷偷选购了两盒中华双中支,高高兴兴地开封享用,当做茶余饭后的消遣。高中同学老夏约我见面是昨天晚上的事情了,考虑到家母抱恙,所以不便陪他大吃大喝。唯一拿得出手的无非是这款双中支,即使有朋友说这货不如软中及方中,书生看来却是一款良心产品。虽然双中支的梅子香没有方中那么浓郁,却是淡雅柔和的典范,适合初涉江湖的新手。物业公司的前经历吴总也喜欢这款,还曾经拿来当礼物送给书生。所谓朋友交往,香烟往往也是其中的硬通货了。
人生难免起起落落,也不可能每天有中华为伴。书生自认为是个极端的人,抽的烟不是五六十的中华就是十块钱左右的红双喜。想来书生最初认识红双喜还不明就里,分不清特醇和普装版的区别。后来才知道这种书生最喜欢的特醇被昔日实习单位的领导视为异端,在他老人家眼里这款烟实在不好抽。书生却对这种淡雅柔和的香味趋之若鹜,自视口味异常,所以很多时候都拿这款烟作为口粮。而那一位令我念念不忘的老领导,眼下是年逾古稀还是到了耄耋之年?当时该和他好好地请教,并结为忘年交的,可惜书生情商一直堪忧,反应过来时已经是将近二十年以后的事情了。点一根红双喜,祭奠过往,也希望那一位老领导能健康长寿,好好地享受晚年的幸福。
之前的日记里写过关于快乐往事的种种情节,依稀记得是自己烟酒相伴的日子。那一栏帖子里,最贵的酒也才十块钱左右,味道始终令人难忘。朋友打趣,说自古烟酒不分家,十块钱的酒都能喝得下,那这一档次的烟是否是书生最为欣赏的美味呢?这款软盒的红塔山,被朋友们加以好评,堪称和软玉溪齐名的好烟,价格却和红双喜平起平坐。那一年老朋友陪我喝酒,抽起这款经典一九五六,他对此抱以认可,说味道很不错。回想起那一刻,书生身无长物,只能拿抽剩下的半盒烟送给他。而这位老朋友就是书生从前津津乐道后来又分道扬镳的同事老张,是非种种已经无法追忆。可是世事无常之下,书生爱喝酒爱抽烟的习惯始终如一,恩怨是非就留给各自评价。传说中的美味名烟,终究是我们追捧的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