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岁月
(2024-01-15 08:21:42)
标签:
情感文化杂谈 |
安安静静地点一根软红塔山,诉说一段往事。回想起当年的书生,还是一个刚刚学会抽烟的坏孩子。虽然大专时期的同学少爷一直劝导本人,说抽烟的人容易缩短寿命,书生却置若罔闻,依然故我地选择了这种嗜好。虽然当时的笔者也知道中华烟是硬通货,难得的好东西,可是兜里就那么些银子,还是父母给的零花钱,所谓的名烟是买不起的。记得那一年,白牡丹诗书生的标配,同学条子哥哥也很喜欢这款烟。老爹那一年崇尚的红牡丹还有硬盒的,比之软牡丹便宜五毛钱,所以家父更喜欢所谓的软盒美味。而书生道听途说的事情是,软盒香烟的加工更为繁琐,所以软中华无论是口味还是包装都比硬中华高了不止一个档次。至于说牡丹为什么软的反而更便宜?这个区别书生时至今日都想不通个中道理。
工作以后,书生成天嚷嚷着说要女朋友,老爹好心给我介绍了初恋小聂。恋爱以后,本人的经济生活一天不如一天,抽不起当年小白领的标配红双喜,只能陪伴所谓的廉价烟。小聂不允许书生抽烟,每每闻见我身上的烟味都大发雷霆。而书生则是个不知死活的孩子,分手以后依然故我地吞云吐雾,并且扬言说没有小聂的日子本人过得反而潇洒很多。本人谈恋爱不顺利,不光是我们同事知道,就连通讯科的老同志徐老师都建议我抽红牡丹。回想起那一段日子,书生也是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失偏颇,不该沾染这些嗜好的。一如姑姑说的那样,好烟我抽不起,低端香烟拿出来又让人看不起。虽然书生偶尔也尝试便宜货,也经常自称是为了怀念当初的情怀。抽烟原本就是一条不归路,不会吞吐的孩子还是别尝试了,免得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也令人感到劳民伤财。
红塔山虽然也属于一代名烟,当年很多高级干部才有资格享用这款产品,可是现在的情形不比当年,时过境迁之下这个品牌也没落了。朋友总是调侃,说什么“穷塔山,富红云,脾气爆的抽利群”,这样的顺口溜足以见得红塔山现在的地位。回想起当初,书生陪家里人旅行时,坐在火车上就见到了同行的乘客放了一包硬红塔山在桌上。当时老爹还在纠结这款烟多少钱,书生说出了价格,家父就嗤之以鼻:“也不是什么贵重香烟嘛!难怪会被随意摆放。”现如今,这些廉价香烟反而不好找,成了稀罕物品,书生却甘之如饴,说是能抽出当年经济拮据时的味道。所谓的过往,无非是过眼云烟,不可能回去了。就像陈奕迅的《十年》里唱的那样,只是那种温柔,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书生爱抽烟,也喜欢怀念过去,这两大爱好算是本人最出名的习惯了吧!
这一次晒的烟,属于价格亲民的产品。红牡丹如今价格飙升到了十五到十六块钱一盒,比之过去四五元档次提升了不少,可是这样的味道饱受诟病,朋友说再也找不到当年的香气。而红塔山属于冷门产品,今天下午和物业公司的刘师傅一起品尝,他老人家还说这货很难找。不管怎么说,书生总觉得软盒香烟比较适合出门嘚瑟,只是硬牡丹停产了,硬红塔山更为罕见,所以这两款烟本人尝试之下,也觉得颇为感叹。小时候就被家父的红牡丹熏陶,说他的二手烟很香,至于说自己抽下的烟味道和二手烟相去甚远。谁也不知道书生是否是因为自家老爹的关系才染上烟瘾的,反正烟民同事范师傅的儿子痛恨抽烟,舅舅也嗜好抽烟,他儿子同样对烟草制品嗤之以鼻。书生是个另类?还是因为遗传及经历才踏上了抽烟的道路?这些问题,本人无法解答,就算是一种世事难料的谜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