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分类: 山西 |
位置:山西省石楼县前山乡张家河村南十多公里的殿山
年代:元、清
级别: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殿山后土圣母庙,修建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殿山山脊上,周围村庄距离后土圣母庙都非常远,况且交通十分的不便利,如遇雨天更是寸步难行,庙会期间全靠两条腿翻山越岭的前来祭拜。据庙内碑载庙宇是周围十八村村民共同募捐修建的,但在庙的选址上发生了冲突,最后商议选在了殿山这个地方,距离各村的路途基本上都相近,大家没有了意见,平时庙里的神仙倒是显得有些孤寂。其创建年代不详,据现存庙内灯柱上
“元至正七年(1347年)****”
题记和具有元代建筑特征的戏台分析,元至正七年(1347年)重修。清康熙五十二年、光绪三十重修。
后土圣母庙整体建筑坐北面南,沿中轴线两进院落,依次建有山门、钟鼓楼、戏台、东西厢房、正殿和东西配殿。除戏台为元构外,其余均为清代建筑。
戏台,坐南面北倒座。面阔进深均为一间,平面方形,单檐歇山顶。条石砌台基,两山及后部砌墙,前檐下敞明。台四角立四根立柱,柱上承木额枋,额枋上承斗拱,拱尾搭交于梁架叠置成藻井,藻井承托歇山顶屋面。脊檩上有“大清光绪叁拾年岁次甲辰捌月初肆日吉时上梁”墨书题记,说明清光绪三十年重修过。在目前已发现的元代戏台中,殿山后土圣母庙戏台是最小的。这也是殿山后土圣母庙进升为国保的主要原因。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砖砌窑洞式建筑,置有插廊。三间均设四抹格扇门,三间窑洞内互通,窑洞内北墙设神坛,神坛上设木骨泥塑神龛三间,龛内彩塑子孙娘娘、后土圣母、豆生娘娘,东西两侧彩塑催生娘娘和不知名字的娘娘以及侍女、女官造像共计十三尊。龛顶部悬塑亭台楼阁,各路神仙、珍禽异兽、花卉点缀其间。造像身后上下两侧彩塑孩童裸身造像,倒也符合明间求子的特点。门洞敷泥墨书大清康熙五十二年建题记两方,说明正殿及其殿内悬塑均为清康熙五十二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