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2019-07-12 10:01:44)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24~25页内容

【学情分析】

乘法运算定与之学的加法运算定律类似,学理解度不大,是本班有三名学困生,需要重点关注和引导他们,掌握乘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不仅有助于加深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还能使计算简便,所以需要学生理解并注意与加法运算定律的区别本节课的讲授注重从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并充分利用之前所学的加法运算定律,由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起来类比归纳乘法运算定,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性。

【教材分析】

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初步认识,在作业或者练习中已经接触过当一个乘法算式里的因数交换位置后,通过计算会发现它们的积并不变。这节课利用例子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观察、发现对任意两个整数相乘有同样的性质,从而总结出“乘法交换律”。对于乘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正确理解掌握乘法运算定,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灵活性选择,同时,对今后整数的乘法、有理数的乘法都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学好乘法运算定,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和桥梁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法交换律、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方法】

教法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启发、引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学法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交流、练习的方式进行课堂学习。

【教学准备】 课件   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前我们学习了什么运算定律?

学困1: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困2:a+b=b+a        学困生3: (a+b)+c=a+(b+c)

:其实乘法也满足一些运算定律,你想知道乘法满足哪些运算定律吗? (想)  

今天我们就学习乘法运算定律。

(板书课题:乘法运算定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为即将要学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作铺垫,促进知识之间的迁移

探究新知

    你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

1.教学乘法交换律。

(课件出示教材情景图)

:你从图中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困2: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

:要求什么问题?

学困2: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怎么列式?

学困1:4×25   

:还可以这样列式25×4

设计意图:以植树为背景,展示了植树过程中同学们挖坑、种树、抬水、浇树等活动的情境。通过情境图让学生认识植树活动中的数学知识,并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计算这两个算式的积是多少?

:都是100

师:4×25=25×4(板书)

师:你能仿照这个式子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生:能。

学生举例。

师:这样的例子能举完吗?

生:不能。

师:请仔细观察这有什么特点?

:因数不变,积相等,因数位置变化。

: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计算,观察,比较,初步感知规律,再举例验证,透举例验证这一数学方法,进而发现规律这样设计,学生不仅理解了法交换律的验证过程,也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活动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你自己尝试总结乘法交换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很好,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吗?

生:能。

:把它表示在练习纸上。

学困生2回答。

设计意图:总结发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用字母表示定律,使知识点由抽象向具体过渡,建构模型渗透了“符号化”思想,使学生理解数学的抽象性并体会了符号的简洁性,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教学乘法结合律。

:刚才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乘法也有交换律,那么乘法中会不会也有结合律呢?下面我们继续观察植树情景图。

(课件出示植树情景图)

:一共需要浇多少桶水?怎么列式?

学困1: (25×5)×2     生:25×(5×2)

:你能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吗?

学困1:算式(25×5)×2中,25×5是先算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再算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算式25×(5×2)中,5×2是先算每个小组要浇多少桶水,再算25个小组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设计意图:通过发现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自己寻找要解决这一数学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它计算在练习纸上。

做完后让学困生3和其他学生写在黑板上。

: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什么?

:积相等。

:(25×5)×2=25×(5×2)

: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生:能。

2和其他学生举例。

师:这样的例子能举完吗?

生:不能。

师:请仔细观察这有什么特点?

:因数不变,积相等,运算顺序不同

: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一起概括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设计意图:利用乘法交换律的方法来总结乘法结合律,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

生:能。

:把它表示在练习纸上。

设计意图:学生用字母表示定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对知识的概括和运用能力。

:比较(25×5)×225×(5×2)的算法,哪种计算简便?为什么?

学困1:第二种,后两个数先乘是整十,容易计算。

:对。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也可以简便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比较两种算法,发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能够简便运算,了解乘法运算定律的作用。

:前面我们学过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我们来比较一下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有什么发现?

生:相同点:交换律是交换数的位置,数和结果不变结合律是改变运算顺序,数和结果不变。不同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中的数之间是加号连接,数叫加数,结果叫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数之间是乘号连接,数叫因数,结果叫积。

【设计意图:对知识进行分类梳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备基本功,教学中,将加法的运算律和乘法的运算律进行分类梳理,提高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熟知两种定律的区别,对两种定律认识更清晰,应用更熟练。

、巩固练习

1、在里填“>”“<”或“=”。

36×1919×36          27×4×2527×(4×25)    

125×24125×8×3     67×868×7

学困生2回答。

2、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填上合适的数。

12×32=32×___      108×75= ___×___

学困生3回答。

30×6×7=30×(6×___)

125×(8×40)=(___ ×___)×___

其他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巩固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作用。

四、归纳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1:我们今天学习了乘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

2:乘法运算定律与加法运算定律的对比,让我知道了它们的区别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总结知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及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五、课堂检测

完成后对答案,互判。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六、布置作业

课本27页练习七第1、2、3题。

【设计意图:巩固法运算定律。】

七、板书设计

乘法运算定律

           25×4=4×25         (25×5)×2=25×(5×2)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

两个因数的位置,         ,或者先乘后两个数,

积不变。                不变。

a×b=b×a               (a×b)×c=a×(b×c)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上重点关注了学困生。乘法运算定律与前面学习的加法运算定律类似,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是本班有三名学困生,需要让他们也掌握乘法运算定律。课堂上学困生在教师的引导、同学的带动下,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特别是三名学困生比着、抢着回答问题,学习热情很高,对他们及时鼓励和表扬,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由此可见学困生只要会也愿意回答问题,也愿意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我要利用学困生的这种心理,积极引导他们在每节课上保持这种势头,相信他们成绩会有大幅度提高的。这节课他们学会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达到了预期目的。

从课堂互动上看,教师引较多,学困生只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归纳总结运算定律,还是靠学习程度好的学生。这将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反思、改进、总结和反复实践。最终研究出符合我班学困生特点的教学模式,使这种教学模式在小学课堂教学各年级段中都能普遍应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提高

 

 

《乘法运算定律》练习纸

 

学校:___________            年级_____          姓名:________

 

 

1、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2、(25×5)×2               25×(5×2)

 

 

 

 

 

3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4、在里填“>”“<”或“=”。

 

36×1919×36                  27×4×2527×(4×25)  

   

 

125×24125×8×3             67×868×7

 

 

5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填上合适的数。

 

 

12×32=32×____    

 

 

108×75= ____  ×____

 

 

30×6×7=30×(6×____ 

 

 

125×(8×40)=(____ × ____ ×____

 

《乘法运算定律》课堂检测

 

学校:___________           年级_____            姓名:________

 

1、判一判。(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25×9×4=25×4×9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2)145+86+55=145+55+86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3)25×7×4=7×(25×4)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4×5=5×24                                   

 

8×6×125=8×125×6                                

 

26×25×4=26×(25×4)                    

 

8×13×125=13×(8×125)                  

 

3、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 35×125×8            (2)72×25×4  

                                 

 

 

 

 

(3) 25×42×8               (4)23×50×6

 

 

 

 

 

4、四年级有8个班,平均每班55人,平均每人捐款5元,四年级一共捐款多少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