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8大流派,你最爱吃哪一种?

标签:
粽子端午美食杂谈 |
分类: 地方特产 |
粽子古称“角黍”,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食品。每逢端午,天南海北的这场粽子盛宴总要争个不休。
从口味到馅料,再到包裹的形状,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角黍”已经跳脱了原料和形态的桎梏,逐渐形成了8大流派。
|| 北京派:甜粽代表
北人淳朴豪爽,北方的粽子也普遍比较简单、朴素,馅料较少、口味唯甜,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北京粽。
北京粽个头较大,一般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粽叶则选取苇叶。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是糯米粽。红枣、豆沙是常见的馅料,有的还辅以果脯。吃的时候,往往还会撒上一点白糖。
|| 广东派:咸粽代表
广东粽子的最大特点在于包罗万象。甜咸之争在这里和解,各种各样的食材在这里互相成就。这背后,体现的是广东人在食材运用上的丰富想象力。
咸肉棕是广东最常见的粽子。这种粽子一般呈三角形,个头较小,用粽叶和水草包扎而成。主料为糯米,馅料有鲜肉、蛋黄、鸡肉、叉烧、绿豆、板栗等等,荤素搭配,口味较咸,所以广东粽子也便成了咸粽的代表。
||
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以麻辣著称。当地的人们爱用红椒加上烟熏鱼包粽子。煮熟食之,麻、辣、鲜、香,一边默默抹汗,一边大快朵颐,绝对地道的川味享受。
|| 嘉兴派:鲜粽代表
嘉兴所处的太湖流域是我国最早的稻作起源地之一,嘉兴粽子历史悠久,闻名华夏,尤以鲜肉粽最为出名,被誉为“粽子之王”。
这里的鲜肉棕为四角形,粽叶多为干箬叶,吃的时候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是典型的江南风味。
|| 云南派:香棕代表
以筒盛棕是中国最早的粽子制法,云南的文山州盛产竹子,至今仍保留着竹筒棕的原始制法。
它以新鲜的金竹、香竹、薄竹、甜竹的竹筒为容器,在每一节竹子中盛水乘米盛配料,用宽大的蕉叶、粽粑叶封口放如锅中,煮熟之后,劈开竹筒,食材被竹膜所包,香软可口,有香竹之清香和米饭之芬芳。
|| 闽南派:热棕代表
闽南的粽子基本上就两种:碱粽和烧肉粽,而烧肉粽最具闽南特色。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0qkzTk4pcdj1vXUGZHJCXZnSQcmibINMhQlt6ljsNe1vVqFicqNjJEl3icQyksEOVYHyuwT03zrxb6hX1KOuDdey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这种粽子一定要有一大块五花肉、香菇、板栗等做馅炒熟,上乘的糯米也要炒过,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不腻。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0qkzTk4pcdj1vXUGZHJCXZnSQcmibINMhMZ7D4euJtusuwESwla2JmOfY5jlFYAUph4ib9CjHvpqAWIvEopnPbC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闽南话 “热”与“烧”同含义,所谓“烧肉粽”,就是要趁热而食的粽子,热食则更有风味。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0qkzTk4pcdj1vXUGZHJCXZnSQcmibINMhghicibjKl4X0TZvnJo35cFnxyjWhEBV34wOwiaHXgUViaiazs1AeDuN7Wh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 西安 派:凉粽代表
西安的蜂蜜凉粽是少见的冰凉甜粽子。唐朝诗人元稹曾在《表夏十首》中书:“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可见,西安的凉粽自古以来便是这般白白净净,虽没有江南粽的肉香酱色,品的却是食材最本真的味道。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0qkzTk4pcdj1vXUGZHJCXZnSQcmibINMhqicOVcO5Libic6Mnw1DeaTVlibMVlWwBjgmKJic1MeYGEUyCJbvr1HncpY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它食材简单,只用糯米,无馅,煮熟后晾凉。夏日时节,用丝线或竹刀将粽子割成小片,放在碟子里,淋上关中秦岭山脉中所产的地道好蜜或桂花糖浆,粽子化身为甜丝丝软糯糯的消暑佳品,也算是难得的清新派。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0qkzTk4pcdj1vXUGZHJCXZnSQcmibINMhpruEksta9f03LiaL3bgrUq52FviaYwHhocib5bNDgMAVEcpB0v0D1Uab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 山东派:辈分最大的粽子
在诸多品种的粽子里,辈分最大、资格最老的首推山东的黄米粽子。
黄米棕选用黄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夹以红枣,风味独特。食用时可佐以白糖,增加甜味。
|| 其他粽子
在粽子界,绵延千年的甜咸之争从未停息,但有些地区的人们并未参与到这场唇枪舌剑之中,他们有更为独特的喜好。
在盛产美食的潮汕地区,有一种栀粽。这种在糯米粉里渗入栀子汁、食碱液、茶水,再用纱布包裹装入竹箕蒸熟的另类粽子,走的是苦味路线。
衢州江山,人们爱用农家酸菜配上自家腌制的腊肉做成粽子的内馅料。蒸熟的粽酸混合着粽叶的清香,粽子也可以如此酸爽。
除此之外,丽水遂昌的长粽,广西仫佬山一只重达五六斤的枕头粽,广东清远的黑糯米驼背粽,用柊叶和水草裹制的肇庆裹蒸棕,加入咸鱼的海南那大粽将糯米磨成粉后蒸制的台湾粿粽……中国大地上到底有多少种粽子,显然不得而知。
粽子
一个变相的火锅
一个变相的饺子
一方水土,一方口味
你的家乡是否还有不一样的粽子呢?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