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观点|上海一中学女教师出轨16岁学生的法律问题讨论
2024-02-21 10:49:14
近日,上海市徐汇区某中学女教师“被丈夫实名举报出轨16岁学生”的相关截图流传网络,引发公众关注,也引起了法律层面的讨论。从法律角度来看,这一事件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法律问题,下面笔者将尝试进行分析。
图片来源网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之一,规定了“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但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女性,并不包含男性;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了强制猥亵罪、猥亵儿童罪,被侵害的对象可以是女性,也可以是男性,但构成强制猥亵罪的前提是侵害人对受害人实施了暴力、胁迫等手段;猥亵儿童罪,受害人须为
14 岁以下,才可构成猥亵儿童罪,而在本事件中男生已满 16
岁。可见,女老师从法律上来看不涉嫌犯罪,但显然是违规的,是有悖于师德师风的,是违反职业道德的。
图片来源网络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规定,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包括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有任何形式的猥亵、性骚扰行为等,学校及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发现后,应当及时组织调查核实,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开除。
此外,女教师丈夫采取社会曝光的做法也值得商榷。根据民法典规定,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而且此次事件牵涉有未成年人,涉事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正处于三观塑形阶段,因此《未成年人保护法》尤其强调了对未成年人隐私权的加大保护。该法第49条规定,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涉及未成年人事件应当客观、审慎和适度,不得侵犯未成年人的名誉、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在此次事件中,丈夫公开聊天记录,且传播范围较广,加之很多网络媒体和自媒体推波助澜,这种博“眼球”的做法的确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但却忽视了对未成年人隐私权的保护,对未成年人今后的成长不利。因此笔者认为,此次事件中,女教师丈夫若避免公开曝光,而迳行采取举报、报案、起诉等合理合法方式维权,更为恰当。
总的来说,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法律层面的思考,也促使社会高度关注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热议师生关系和谐相处话题。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是教育事业的根本。教师身肩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更要有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师风。教师平时的言行举止和与学生的交流相处方式,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时刻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也有责任采取积极措施来保护学生的权益,以更好地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
综述,这一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我们必须从中汲取教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塑造新时代良好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呵护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保障教育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律师观点|上海一中学女教师出轨16岁学生的法律问题讨论
近日,上海市徐汇区某中学女教师“被丈夫实名举报出轨16岁学生”的相关截图流传网络,引发公众关注,也引起了法律层面的讨论。从法律角度来看,这一事件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法律问题,下面笔者将尝试进行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之一,规定了“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但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女性,并不包含男性;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了强制猥亵罪、猥亵儿童罪,被侵害的对象可以是女性,也可以是男性,但构成强制猥亵罪的前提是侵害人对受害人实施了暴力、胁迫等手段;猥亵儿童罪,受害人须为 14 岁以下,才可构成猥亵儿童罪,而在本事件中男生已满 16 岁。可见,女老师从法律上来看不涉嫌犯罪,但显然是违规的,是有悖于师德师风的,是违反职业道德的。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规定,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包括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有任何形式的猥亵、性骚扰行为等,学校及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发现后,应当及时组织调查核实,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开除。
此外,女教师丈夫采取社会曝光的做法也值得商榷。根据民法典规定,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而且此次事件牵涉有未成年人,涉事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正处于三观塑形阶段,因此《未成年人保护法》尤其强调了对未成年人隐私权的加大保护。该法第49条规定,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涉及未成年人事件应当客观、审慎和适度,不得侵犯未成年人的名誉、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在此次事件中,丈夫公开聊天记录,且传播范围较广,加之很多网络媒体和自媒体推波助澜,这种博“眼球”的做法的确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但却忽视了对未成年人隐私权的保护,对未成年人今后的成长不利。因此笔者认为,此次事件中,女教师丈夫若避免公开曝光,而迳行采取举报、报案、起诉等合理合法方式维权,更为恰当。
总的来说,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法律层面的思考,也促使社会高度关注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热议师生关系和谐相处话题。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是教育事业的根本。教师身肩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更要有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师风。教师平时的言行举止和与学生的交流相处方式,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时刻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也有责任采取积极措施来保护学生的权益,以更好地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
综述,这一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我们必须从中汲取教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塑造新时代良好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呵护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保障教育行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