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塑炼设备的塑炼原理以及操作方法分析
(2016-07-05 11:39:52)
标签:
塑炼机械 |
分类: 橡胶资讯 |
开炼机塑炼,是将生胶置于开炼机辊筒之间,借助辊筒的剪切力作用使橡胶分子链受到拉伸断裂,从而获得可塑性。用开炼机塑炼属低温塑炼,塑炼胶质量好,收缩小,适用于胶种变化多和耗胶量少的工厂。比较灵活,投资较少,但生胶效率低,操作条件差。
密炼机塑炼:生胶在密炼中受高温和强机作用产生剧烈氧化,使分子链断裂而获得可塑性。与开塑机比较,机械作用复杂,生胶在密炼室中不仅在转子与腔壁之间受剪切力和摩擦力作用,而且还受上顶栓的外压,属高温塑炼,塑炼效果较大,不能从外部观察塑炼状况,只能凭借负荷电流或温度计来控制,操作较安全。密炼机塑炼的胶料可塑性一比较均匀一致,生产能力大,劳动强度低,耗电少,选用于耗胶量大,胶种变化少的工厂。但胶料会受到高温氧化裂解作用,使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有所下降。
螺扦机塑炼:与塑炼机大致适同,特点是产率高,而且连续化,耗电少,设备成本低,但易产生可塑性不均匀的现象,常需开炼机补充加工。螺扦机塑炼时由于螺杆旋转,产生强烈的机械搅拌和剪切作用,同时温度迅速升高(150℃—180℃),产生高温度氧化作用,使生胶分子链断裂,从而获得塑炼效果。
开炼机塑炼的操作方法:
1)薄通法:生胶不包辊,通过0.5—1毫米的辊距,然后让其自然地落到开炼机的低秀盘上,再将底盘上的胶拿起扭转90°投入辊筒上,反复多次,直到可塑性达到要求为止。薄通法对各种橡胶的塑炼都普遍适用。而且塑炼效果好,胶料质地均匀。
2)包辊塑炼,将生胶包在前辊上让其自然反复过辊塑炼,直至规定的时间为止。这种方法由于辊距较大(5—10毫米)胶料不易散热,温度容易升高。塑炼效果较差,塑炼胶质量不大均匀。但劳动强度较小,易于操作。
3)爬架子法:将生胶在炼机上过辊后即引上一个装有运输带的架子上,运行一段距离再返回塑炼。特点是胶料散热较好。塑炼效果比包辊法好。
4)机组连续塑炼法:将几如开炼排列组成机组,用运输带连接进行连续塑炼。此法塑炼效果高,生产能力大,可连续法地操作。但需用的设备多。
密炼机塑炼时,主要控制的工艺条件如下:
1) 转子转还:转了转速快,塑炼效率高,可以缩短时间,应尽可能选用快速密炼机。
2) 温度:一般控制在140-160℃为宜,丁苯胶控制在140℃以下。温度太低达不到预期
效果,太高易产生解或凝胶。
3)时间:密炼机塑炼以氧化作用为主,随时间的增加,塑炼效果增加。因此可根据塑炼胶的塑炼要求来确定塑炼时间,但丁苯胶和丁晴胶的塑炼时间过长会产生凝胶,可塑度反而会降低,因此要严格控制它们的塑炼时间。
4)装胶容量:装胶容量过小,生胶会密炼室中打滚,不能得到有效的塑炼;容量过大;生胶如密炼室中得不到充分搅拌,而且电机负荷过大。通常最适合胶容量为密炼室容积的48-62%。
5)上顶栓压力:密炼机塑炼时上顶栓必须加压,以增加对胶料的剪切力,压力过小,不能使胶料压紧,减少对胶料的剪切力作用,但压力过大,又会造成设备负荷过大。一般控制上顶的风压在6-8公斤/厘米2范围内。
后一篇:胶料为什么会焦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