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效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随笔

(2017-08-07 08:05:55)
标签:

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育教学评价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即教师必须把学生作为一个能动发展的主体来看待,通过各种外部诱因来满足学生的兴趣、情感的需求,点燃他们的求知、进取、发展的火花,促进学生的生动学习和主动发展,让他们爱学、趣学、乐学。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运用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现总结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目标激励 
   具体、明确、适当的目标具有较大的激励作用。教师在使用目标激励时,要把握各年段语文基础知识及技能的要求和难度,制定的目标不宜太高或过低,目标过低不会产生激励力量,目标太高学生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只能使他们望而生畏,只有制定的目标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实现为最好。就拿作文教学来说,1978年的大纲开始,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被拔高了。学生害怕作文、教师烦教作文的情况日益突出,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难区”。《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根据这一问题,突出强调放缓坡度,从写话入手,降低写作初始阶段的难度,即小学低年级(第一学段)为“写话”,小学中高年级(第二、三学段)为“习作”。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明确小学三个阶段的写作教学目标,逐步激励,激励学生向最高目标迈进。在教学中多创造成功的机会,多表扬,多激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每一个学生爱作文,会作文。 
二、语言激励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主要是通过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体态语言)来激励。其核心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热爱和期望。 
  1.口头语言激励。心理学者威廉·詹姆斯说:“人类的性情中最强烈的是渴望受人认同的情绪。”林肯曾说:“人人都喜欢受到称赞。”每一节语文课,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笔者就给予成功的鼓励,抓住点点滴滴的成功现象及时称赞,如“你真会读书,读懂了这么多问题!”“你读得真有感情,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感觉,心里很愉快,自然对学习语文就充满信心。而且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亲近,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同时,切忌使用空洞的、虚伪的言辞来客套,否则会适得其反。在评价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时,尽量不用否定性语言,而是适当降低一些要求,引导他们努力完成,并进行适时、适当的鼓励,让这些学生感受到老师热切的期望。 
  2.体态语言激励。除了用口头语言的激励,笔者还经常通过眼神、手势与学生进行交流。例如,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笔者就会充分发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及时用爱和信任的眼神鼓励学生或者向他举起大拇指,告诉他:“你能行,你很棒!”这样会给学生增添信心,使他能够更好地朗读。又如,在碰到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时,与其点名批评,不妨走近那名学生,用眼神悄悄制止,鼓励他做出教师期待中的反应。同时,切忌不当的体态语言给学生造成消极影响,起到不良的示范作用。 
三、竞争激励 
  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而持久性较差的心理特点,恰到好处地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竞争激励评价,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语文课堂的竞争激励,从数量来看,可以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竞争激励,也可以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竞争激励;从内容来看,可以是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朗读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竞争激励等。应该注意的是:要给每个同学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调动积极性,发挥其个体特长。 
四、情感激励 
   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激励方法,其关键是教师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关爱、尊重和信赖每一位学生,这能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温暖而奋发。因此,笔者在上课时尽量做到:用心表达,用情范读;尽量用小学生喜爱的语调授课,以生动的描述去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求诱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那些独到、新颖的见解,及时给予肯定,即使是错误的,也想方设法从其他方面给予肯定和赞扬。这样,学生就会把教师当作一个可亲、可敬、可信赖的朋友,把上课当作一种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双向的交流过程。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激励方法,还有榜样激励法、制度激励法、测试激励法,等等,这些方法之间不是完全割裂开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的整体。只有正确地运用激励性评价,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力,促使每个学生都走向成功。作为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艺术修养,加强自身的文学、品德等修养,努力掌握激励性评价的技巧,才能更有效地为语文教育教学服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