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随笔
(2017-08-07 08:05:55)
标签:
教育 |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育教学评价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即教师必须把学生作为一个能动发展的主体来看待,通过各种外部诱因来满足学生的兴趣、情感的需求,点燃他们的求知、进取、发展的火花,促进学生的生动学习和主动发展,让他们爱学、趣学、乐学。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运用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现总结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目标激励
二、语言激励
1.口头语言激励。心理学者威廉·詹姆斯说:“人类的性情中最强烈的是渴望受人认同的情绪。”林肯曾说:“人人都喜欢受到称赞。”每一节语文课,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笔者就给予成功的鼓励,抓住点点滴滴的成功现象及时称赞,如“你真会读书,读懂了这么多问题!”“你读得真有感情,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感觉,心里很愉快,自然对学习语文就充满信心。而且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亲近,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同时,切忌使用空洞的、虚伪的言辞来客套,否则会适得其反。在评价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时,尽量不用否定性语言,而是适当降低一些要求,引导他们努力完成,并进行适时、适当的鼓励,让这些学生感受到老师热切的期望。
2.体态语言激励。除了用口头语言的激励,笔者还经常通过眼神、手势与学生进行交流。例如,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笔者就会充分发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及时用爱和信任的眼神鼓励学生或者向他举起大拇指,告诉他:“你能行,你很棒!”这样会给学生增添信心,使他能够更好地朗读。又如,在碰到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时,与其点名批评,不妨走近那名学生,用眼神悄悄制止,鼓励他做出教师期待中的反应。同时,切忌不当的体态语言给学生造成消极影响,起到不良的示范作用。
三、竞争激励
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而持久性较差的心理特点,恰到好处地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竞争激励评价,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语文课堂的竞争激励,从数量来看,可以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竞争激励,也可以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竞争激励;从内容来看,可以是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朗读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竞争激励等。应该注意的是:要给每个同学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调动积极性,发挥其个体特长。
四、情感激励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激励方法,还有榜样激励法、制度激励法、测试激励法,等等,这些方法之间不是完全割裂开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的整体。只有正确地运用激励性评价,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力,促使每个学生都走向成功。作为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艺术修养,加强自身的文学、品德等修养,努力掌握激励性评价的技巧,才能更有效地为语文教育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