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教学随笔
(2017-08-03 10:56:04)
标签:
教育 |
一、已有研究的概况及成果
(一)关于概念界定
1、关于“作文”的概念
现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顾明远教授主编的《教育大词典》中有关于“作文”的两层涵义解释:(1)中国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2)中国清末学堂的教学科目。叶圣陶在《文章例话》中指出:“学校里作文为的是练习写作。”
以上都是对“作文”这一概念的一般性解释,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写文章这一教学活动或学生练习写的文章这一教学成果。
江苏省苏州一中的杨斌老师在《生命写作先须培育生命活力》(2008)中提到:“作文,是表达对生活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是表达一种审美感受。在这种审美过程中,自我日趋成熟,生命不断丰富。写作,是一种对话,同自然对话,同社会对话,也同自己对话。在写作中理解生活,认识社会,发现自己。在这种对话的过程中,让作者发现自我,升华自我。”[2]
而《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中关于“作文”的解释是:“作文是学生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言语,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言语形式的转化。”
2、关于“作文教学”的概念
从上面的解释可以看出:写作与作文性质不同,功能迥异,二者有很大的差别。写作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外延较小,内涵丰富,学生作文只是写作中的一部分,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的应该是作文教学,而不是写作教学。
3、关于“有效教学” 的概念
有效教学(effective
对于“有效性”(effective)的解释,具有代表性的是:
(1)足够实现某一目的;
(2)达成预期或所期望的结果;
(3)与某一事件或情况的成果有关;
(4)有实现目标的力量;
(5)反映某一行动的完成或获得结果;
也就是说,有效性反映的是预期结果的实现程度。如果某项活动在计划之后,用最少的投入达到了预期的结果,即说明这项活动的实施是有效的。[4]
(二)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1)文献法
通过自学与讨论,认真学习有关活动理论、教学设计理论、新课程理论和作文教学方面的资料,夯实理论基础。
(2)调查法
通过调查现状,找出影响学生作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症结所在,以利于对症下药,减少盲目性。
(3)检测法
通过前期检测,了解实验学生作文基础;通过实验后测,掌握具有说服力的数据,用以验证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4)比较法
通过实验班与普通班的比较,从中归纳出通过实验所取得的成效,从而吸取经验与教训,推进作文教学改革的发展。
(5)研究法
通过问题假设,实验验证,理论研讨,课堂观摩,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等研究活动,总结规律,推广经验。
(6)总结法
通过实验过程中的阶段小结与实验后的总结,及时总结实验,肯定实验成果;通过撰写实验报告、教育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总结提炼实验的成果。
2、提高小学作文有效性的主要策略
(1)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活用课后练习,增加练笔机会,利用教材,进行多形式练笔。
(2)作文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
① 提供形象的素材
② 激发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导作文同样应先从激发兴趣开始。江苏泰州的杨建成老师指出:“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主动地寻求作文素材,写出真情实感,得到教益。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从活动中激趣,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是激发童趣的另一有效手段,与此同时要充分肯定学生超常规的理解于表达,保护其鲜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兴趣的学习是被迫的,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兴趣写,主动写。
③ 激活想象思维
④ 提高点评的效率
(3)作文教学与综合实践相结合
① 观察———让学生真正做到“言之有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小学的严闯老师认为:“作文训练首先要指导学生,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学会积累材料,做到有话可说,言之有物。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作文时做到言之有物呢?在小学生的生活中,他们所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如繁星闪烁、琳琅满目。这需要我们作指导,帮助他们去发现,去观察,去积累,去写作。”
② 活水源头,注重积累
叶圣陶先生曾反复强调:“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写作是表达、是输出,如果学生腹中空空,肯定是写不出好的作文来。由此可见,知识的积累对于写作来说至关重要。江苏的吉根华老师指出:“1.丰富写作素材,扩大视野,从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吸取习作素材。如观看爱国影片后写观后感、种花栽树等。有了这些丰富的阅历,充实的内心感受,写作文时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2.厚积博发,强调积累从阅读教学中积累语言。阅读是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我们在语言教学中就必须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教给学生寻找书目的办法和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阅读的各种书刊。”这些都是一线老师的经验之谈。
(三)已有的研究方法
对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主要是奋斗在一线的教师从具体的教学课例、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对教学实例进行分析印证。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策略上,也有对作文教学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反思。而在理论层面上的研究比较少,缺乏理论分析和文献研究。也有学者从心理学角度对小学生作文的心理过程模型进行分析,如:命题作文的心理过程模型、看图作文(包括看图说话、写话)的心理过程模型、三维作文教学模式探索。总的来说,目前对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践经验的总结方面。现今为止,涉及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专门研究非常少。
二、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研究有待全面深入
2.理论分析、文献研究有待加强
3.关于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可行性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