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墨村二平
墨村二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734
  • 关注人气: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静止与速度》-博格坎普自传读后(上)

(2017-11-06 16:25:16)
标签:

体育

足球

分类: 足球故事

转自博客《asn14》

这是2014年初读博格坎普自传《静止与速度》后,发的一些帖子。读到有兴趣的章节,就习惯性地写下中文的读书笔记,可能因为是阿森纳球迷吧,一本21章的自传,读书笔记还真写了不少(括弧中是自己读书时的感受和联想)

====================================================================

《静止与速度》-博格坎普自传读后(上)

 

读书后记


《极度狂热》之后,读过两本体育传记,因为很喜欢阿加斯,所以认真读了他的《OPEN》。虽不是阿加西自己所写,但他记忆得很准确,代笔者(J. R. Moehringer)水平很高,网球天王真纯朴的个性,善良忠诚的内心,都以清晰的思路,细腻的笔法,生动地反馈在这本书中。这书已有翻译,但英语原文也很容易读。我一直是阿加西的扇子,看书后,更是喜欢这家伙。他和他的经理(幼时好友),训练师(视其为父)的友谊也很感人,读后才知道,阿加西暗恋格拉芙多年,书中关于他俩终成眷属的过程也很有意思.…

今年初,arseblohger论坛上有人介绍了这本博格坎普的自传,这是自己看过的第二本喜欢阿森纳的球迷所写的书,书中内容基本上都是我们耳闻目睹,甚至有过亲身经历的,作为一个阿森纳球迷,可以想象,读后更是会怎样地爱不释手?

英文版写得真好!也可能因为自己与作者一样,是阿森纳球迷,也比较喜欢荷兰足球,读时有许多同感。觉得因为作者对足球,对英国足球,对荷兰足球,对阿森纳的了解,他通过采访,把冰王子比较完整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其中所涉及的许多足球方面的细节,也比较有深度。

喜欢这本书,觉得无论是阿森纳球迷,荷兰球迷,意大利球迷,英国球迷,都有可能会喜欢,而且觉得对年轻球员也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于是向引进《极度狂热》的苗主编推荐了这本书(给他发去了下面这些读书笔记)

作为资深利物浦球迷,苗主编可能不会像我们这些球迷那样热诚,但他觉得他们出版社不适合出版的主要原因,还是从国内出版界的状况来考虑的。可以理解,是否盈利是出版商的主要考虑,他认为老板不会同意的,原因是国内球迷中的浮躁,他原话是这么说的:“…现在中国足球烂到底,球迷大都是骂街泄愤的,好书不见得有市场…”(注:2014420日)

虽然比较失望,但不得不认同

希望有哪个不缺钱的出版社,能尽快将这本书的中文版呈现在我们大家面前。

(注:2014年11月已出书,至今尚未阅读,看读者评论,应该还是不错的,但正如苗主编所言,反响不是太热烈)

 

作者简介:

作者:大卫·温纳尔(David Winner)英国作家,住伦敦。

他最好的著作是2005年的《脚下:英足秘史》(Those Feet: An Intimate History of English Football )和2000年的《灿烂橙色:荷兰足球神经质的天才们》(Brilliant Orange: The Neurotic Genius of Dutch Football )。

书中揭示了为什么荷兰那些足球运动员,能够踢出如此美妙的足球却总是输掉那些最重要的比赛。此书曾入Hill Sports Book of the Year候选名单(short list)。

他最近的一本书就是博格坎普传记,合作者为Jaap Visser,是基于对博格坎普(以及其他人)的采访,英文版的《丹尼斯-博格坎普,静止和速度》曾入William Hill Sports Book of the Year 2013初选名单(long list

他与Lex van Dam一起翻译了一本关于约翰·克鲁伊夫的书《阿贾克斯,巴塞罗那,克鲁伊夫》Ajax, Barcelona, Cruyff, )…


(注:温纳尔是阿森纳球迷)


英文版注释节译(A Note of English Edition)

 

我没有看过1980年的喜剧片《龙兄虎弟》(Twins),但那个影片的海报很精彩。海报上,矮胖的丹尼·德维托靠在满身肌肉的巨人阿诺德·施瓦辛格身上,剧照下方题词为:只有他们的母亲才能分清他们谁是谁

《静止与速度》-博格坎普自传读后(上)

你手上的这本书基本上可以说就是那个丹尼·德维托。而他的那个惊人的类似却完全不同的巨人孪生兄弟,就是这本书的荷兰版本,是我的同事Jaap Visser所写。

......

丹尼斯就是这两个版本的亲生父母。

......

荷兰版是一本传统的足球传记,而英文版带有实验性,全书由一系列的采访组成。


大卫·温纳尔


第一章:一面墙(The Wall  

        

(这一章是有关丹尼斯·博格坎普小时候的故事,他的精益求精是从小开始,从他二楼睡房窗下的那一面墙开始的


人们都说是克鲁伊夫和范格尔或其他阿贾克斯青训教练们培养和发展了丹尼斯精湛的触球艺术。实际上他是自学成才。我不是任何教练的产品。我最好的教练是那些让我自行其事的教练。克鲁伊夫,温格和希丁克,他们理解我。”…


足球历史上,没有一位球星 有丹尼斯这样轻柔,精确,娴熟,优雅的触球。2006年他退休的前一年,在一次有荷兰足球界权威参加的晚餐讨论中,当大家谈论到那个永久的话题:谁是荷兰有史以来的最优秀球员时,由优秀中锋转为作家的杨·穆尔德选择了一位既没有获得过欧洲年度足球先生这一荣誉(尽管荷兰曾有七人荣获此誉),也没有拿到过欧洲冠军杯的球员:博格坎普,他拥有最精湛的球艺。荷兰顶级教练胡斯·希丁克点点头,这个问题就此作了结论


博格坎普追求触球的完美,是从小就开始的,从James Rosskade他家的睡房窗户下面那一面墙开始,他对着墙练习踢球,时复一时,月复一月,年复一年


荷兰电视台曾采访过范佩西:

一次训练结束后,范佩西在训练场的按摩浴缸泡澡,浴缸在一面窗户旁,他看到户外训练场上,伤愈归来的丹尼斯在两个1516岁预备队球员和体能教练陪同下作一个复杂,重复的训练,这是一个45分钟的训练,丹尼斯像平常一样,100%地全神贯注,100%全力的射门,一切都是那么快速而准确,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完美,一直没有出错。

范佩西说:这个人简直不可思议,对我来说,这才是纯粹的艺术。我的手在浴缸里已经泡得起皱,但我一直坐在那里欣赏着,等待着,等他出一次错,但这个错误一直没有等到,这就是他对我的回答。

观看这次训练,回答了我的许多问题我意识到,我还有许多路要走,如果我想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球员,我也需要做到像他做到的那样…”


(其实,范佩西看冰王子这次训练后意识到的,也是任何希望成材的年轻球员应该意识到的?作为博格坎普的球迷,读这本书后我们对冰王子更加理解,也许有不少的启发。但在我看来,这本书对年轻球员来说,才是更有意义的。任何渴望学习的年轻球员读一读,都一定会受益匪浅?)

 

第二章:约翰(Johan

 

(有关克鲁伊夫与丹尼斯的关系,他的足球观念与全攻全守足球)

谈到约翰·克鲁伊夫,博格坎普说:他自己永远也不会这么讲,但他就是荷兰足球…”

任何具有挑战性格的荷兰球员我们大部分都是这样从约翰身上都继承了一些东西。这就是他的性格和哲学,这也成为了荷兰足球的一种风格…”                

60年代中,当克鲁伊夫还是一个小孩子时,他在阿贾克斯就经常搞得那些老球员心烦,因为他总是喜欢提出一些他们不想听的建议,指出他们什么地方做错了,而让这些老球员最为烦恼的是,他们不得不承认,这个小克鲁伊夫经常是正确的

作为球员,约翰·克鲁伊夫总是在那里喊叫,指挥,他是一位最爱叨唠的队长;而作为教练时,他可能是有史以来被引证最多的荷兰人…”(列举了一些有趣引证)

当丹尼斯12岁时,1981年克鲁伊夫由半退休状态回到了阿贾克斯,他在巴塞罗那发了财,但在一场养猪农场的骗局中丢掉了所有的钱。在回来的第一场比赛中,他那个漂亮的挑射进球,可能是对那些不看好他返回人们的最好回答。之后,他开始了荷兰足球的一场革命,至今,世界足球依然能感觉的那次革命的影响

1982-83,克鲁伊夫被当时阿贾克斯主席中断了签约

1985年,当时阿贾克斯有一个很不错的教练艾特·迪武斯,而克鲁伊夫甚至没有教练执照,但在他最好的队友范斯基普和范巴斯滕的合力煽动下,教练迪乌斯被裁掉,当时大部分人(包括媒体)都站在克鲁伊夫一边,主席在压力下,被迫聘请克鲁伊夫为阿贾克斯教练

在克鲁伊夫执教的第一个赛季,球队进球120个,范巴斯滕在26场比赛中进球37个,在对一些小队时,橄榄球比赛式的比分9-08-16-0成了常规

正是这个时期,丹尼斯加入了阿贾克斯成人队,他的处子秀是在17岁零7个月时(与22年前克鲁伊夫第一次上场时同龄)

为了磨练他,教练们有时故意对他很苛刻,甚至借口说他态度有问题”,而把他送回预备队,让他踢中后卫克鲁伊夫在谈到这点时说:我们用了很多狡猾的小伎俩,比如但丹尼斯领悟得很快,我们不用费太大劲,他就能变得更为顽强和精巧。他有一种责任感。明白他的表现有关其他球员的收入。那时收入很大部分依靠比赛的奖金他是一个很有较养的孩子,也知道球场上大家希望他怎么做。其他一些人学得没他那么快,比如里杰尔卡德丹尼斯是个灵巧的孩子。”…

但克鲁伊夫自范巴斯滕走后,遇到波动,球队在联赛中成绩上不去,而一些球员也不再对他言听信从新队长里杰尔卡德受够了克鲁伊夫没完没了的批评,在一场比赛后,让克鲁伊夫闭嘴:停止你没完没了的抱怨!然后甩袖而走,不知去向

19881月,克鲁伊夫辞职

但克鲁伊夫与博格坎伯之间还将继续有一段很长的路走在一起

克鲁伊夫对博格坎普的赞赏从来没有减少过,特别是现在,他们携手整顿阿贾克斯

博格坎普说,他很喜欢克鲁伊夫,尽管他们在讨论时不总是意见相符,但那些讨论从来都是关于技术细节,而不是原则,博格坎普说:在原则上我们从来都没有意见相左。”…

1988年克鲁伊夫转而执教巴塞罗那,筹建了巴萨的青训学院,将全攻全守的足球带到了巴塞罗那


第三章:路易斯,路易斯 LouisLouis 

     

已近午夜,上万球迷在火炬的浓烟中欢聚在莱登广场。那是在1992年五月的一个夜晚,阿贾克斯刚刚赢了欧洲冠军联赛(UEFA),但他们的明星球员却没有出现在这里,在整个赛事中踢得龙腾虎跃的丹尼斯,今晚却在昏睡中几乎错过了与都灵(Torino)的整场决赛,他被流感击倒,发着高烧在阿姆斯坦的城市剧院拥挤的阳台上,欢乐喜庆的年轻教练路易斯·范加尔有话要说,他拿过麦克风,挤到了阳台的栏杆边上,他想告诉球迷们,今晚的奖杯,他们应该感谢的功臣是谁,他一手高举,伸出食指指点着天空:一个人!路易斯的身体倾斜得几乎要越过阳台栏杆,他呼喊出了这一个人的名字:丹尼斯·博格坎普!”…整个广场在欢呼,范加尔在欢呼,聚集在广场上的每一个儿童,妇女,男人异口同声地欢呼着这个名字:丹尼斯·博格坎普!

这是第三章的开头一段,这一章通过丹尼斯的回忆,讲述了范加尔在他职业道路上的影响。


此后,范加尔再有没有在公共场合像这样激情地谈到博格坎普


在范格尔执教前后,阿贾克斯经历了一个混乱时期,有很多的麻烦:球队,税务,球迷1989-1991两年间,居然换了9个教练,9个!


而这一时期的丹尼斯,在球场上的位置也因不同教练而不断改变


最终,是路易斯·范加尔改变了丹尼斯的位置,将他的7号改为了10号。那时这还是一个没有名字的位置,后来被称为影锋 shadow striker

范加尔执教有他特殊的方式,书中,博格坎普谈到他对他的三个教练不同执教方式的看法:


  优秀球星出生的克鲁伊夫注重直觉和技巧,很少分析;范加尔则是谆谆教导,有一整套体系(“his system” – 他的体系),每个球员,每个人都必须完成他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只有这样,范格尔的体系才能工作;而温格的方式趋于两者之间,他虽然注重战术,但不喜欢谈体系,而是依靠每个球员的能力和智慧,让他们自己决定在球场上用什么体系。他不会对球员谆谆教导,需要球员自己去领悟,和克鲁伊夫一样,他也很喜欢技术型球员


用作者的话讲:他(温格)与球员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尽量避免冲突。他的冷静,严肃,智慧,都会影响到球队。(以身作则?)确保每个球员都表现得更加职业化,而大牌球星也会有较好的团队意识。但同时他又让这些特殊球星们有自己的决定权,使他们能够发挥特长,继续进步…”

范加尔的谆谆教导,并不适合所有球员,尤其是队里的主要球星,范加尔不看重球星的作用,一视同仁,球队中每一个人,都必须严格地按照他的指导去做,范加尔执教后,球队管理得很严,他的指导具体到很小的细节,每次赛后,球队都要详细讨论比赛过程,球队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虽然博格坎普在球场上最不喜欢的就是被约束,他后来与范加尔的矛盾,也是众所周知的。但在那一成长时期,他从法加尔那里,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尤其是改变了位置后:范加尔提醒我们,要考虑我们在场上的每一步动作,要有目的于是我开始通过了解与周围球员的关系,在场上选择更明智的位置。如果对方盯我的是一个中场球员,我就选择尽量靠前的位置,逼着盯人者在他自己的防守队员之间活动,而感觉不自在。如果是防守队员盯我,我就退到接近自己这边的中场,对方防守队员就会感到自己失位而不敢紧盯我喜欢这样来分析自己在场上的位置…”

范加尔执教的第一个赛季,在冬季休赛后,球队成绩突飞猛进,一场7-0战胜特温特的比赛中,博格坎普漂亮的戴帽,以及他的年轻球队的优秀,让范加尔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对此,丹尼斯说,那时我们都很年轻,都非常渴望学习,因此会有很快的提高,但如果球员们这样在范加尔的指导下踢5年的话,他这种对球员和足球战术极端的要求就会有问题。博格坎普认为作为球员,他比当时作为教练的范加尔更成熟。于是当博格坎普开始对训练或比赛有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意见时,两人之间的矛盾就日显突出

作者在书中问博格坎普:为什么你与范格尔在足球中的合作相当成功,但你们的关系却比较紧张,而在莱奥·本哈克(Leo Beenhakker)执教下,你们并不那么成功,你却至今依然与他相处非常好?

博格坎普回答说:我无法对本哈克生气,到现在也不会对他感到不悦,莱奥是个可爱的人,他指导清晰,掌管一个球队的能力很强。他会笼络大牌球星,而与预备队球员也很友好,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众教练(peoples manager),比任何人都适于执教有大牌球星的球队,这就是他与范格尔的主要区别。莱奥很聪明,很会对付媒体,与他一起很愉快,虽然他不赞同我踢10号。唉,真是的,10号就是我的位置啊!

作为球员或教练,博格坎普再也没有和范格尔在球场上合作过。
性格上与足球观念上的不同,使克鲁伊夫与范格尔在阿贾克斯的政变反政变的过程中成了对立面,而丹尼斯一直与克鲁伊夫站在一起
目前看来是克鲁伊夫胜利了,他对重建阿贾克斯的理念就是:创造新一代的丹尼斯·博格坎普们!

作为一个球迷(阿森纳球迷),作者对足球的理解深度非同一般。这章中,他很好地总结了两位荷兰教练的不同。他说,也许这两位教练的足球理念是一样的,但区别是,范加尔认为自己是球队主宰,象棋大师,球员都是棋子而克鲁伊夫则希望优秀球员能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以便能够在踢球时本能地做出最佳选择,并能与其他队友有效配合

换句话讲,作者说:路易斯认为在足球中教练是至高无上的,而克鲁伊夫则希望培养出优秀的球员,而让他们的教练成为多余。

世界杯时,我们看到范格尔在最后时刻,为扑点球,用克鲁尔换下主力门将西莱森,丝毫不顾及球员心理,说他将球员当成了棋子,真是再形象不过了。

(注:括弧中提到的世界杯,指2014巴西世界杯,记不得是哪场球了)

想起让我对足球开始感兴趣的球星里瓦尔多,当时喜欢上在巴塞罗那踢球的他时,就是范格尔在执教(当时根本不会注意到教练),虽然范格尔还认为是他自己将里瓦尔多培养为球星,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并非如此,而与里瓦尔多闹翻,也是因为他逼着这位中场去踢边路,最终,里瓦尔多被逼离开巴萨

我想按范加尔的这种执教方式,有可能继续成为他在执教曼联时,出现问题的根源

不过不是很了解他,也许现在他的执教方式有所改变?

(注:范加尔当年执教曼联,结果证明他的执教方式还是同样有问题,提拔启用新球员,而对老将名将使用不当,与大部分球员不能磨合,这是一段相当不成功的经历,之后黯然退休)


第四章: 国米的插曲(Intermezzo

       

(这一章是有关博格坎普在国米的挫折)

博格坎普加入国米时,意大利足球正经历着内战:一场防守的过去与攻势的现在之间的圣战;荷兰全攻全守与意大利传统足球之间的战争。

当时米兰双雄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在博格坎普加入国米之前,拥有荷兰三剑客的米兰,在卡佩罗(Capello)带领下,91-93赛季曾有58场不败记录。无论在经济还是球队阵势上,国米都远不如米兰,而且米兰球员传承了沙基(Sacchi)区域战术(zonal defance)的攻势足球理念,但国米还是继续意大利传统的人盯人的方式(man-marking)
在局外人看来,这也许是一个很小的理论上的问题,但对以战术主导的意大利足球来说,这一问题非常关键,影响极深!

当国米在92-93取得联赛第二后,他们认为也许加一点荷兰因素,就能赢回桂冠,于是买来了当时欧洲足坛最热的荷兰新星博格。

当问到博格坎普为什么会加入世界足球保守司令部时,他的回答是:他要走自己的路(make own adventure),不想跟随他人那样,去AC或巴萨,就像后来他加入无聊的阿森纳时的想法一样。

而问到为什么在意大利不能成功而在英国却得到了极大认可时,丹尼斯认为,首先,英国足球比较糙,比较注重力量而缺少技巧,他们当时没有马拉多纳,卡雷卡,范巴斯滕,曼奇尼,维耶里…”

所以博格坎普的到来,为英国带来了他们所缺少的东西,博格坎普得到了英国足球的认可,也得到了机会

其次(自己觉得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阿森纳,那些有经验的球员都愿意尝试新的改变(比如亚当斯等),而在国米就完全不同,博格坎普推崇的荷兰攻势足球得不到应有的支持,无论场上场外,他们都觉得丹尼斯有些不合群

书中就此对一些国米球员作了采访(很大篇幅),谈到了他们对博格坎普的一些相当负面看法,荷兰文化传统与意大利的区别,是丹尼斯与其他球员之间缺少理解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书中采访时,博格坎普没有明确指出,但从后面的回忆中可以看出,英国球迷以及英国的足球文化传统,也是博格坎普能在英国取得了在意大利不可能得到的成功的很重要的原因)

国米没有像允诺他和另一位荷兰球员维姆(维姆·琼克 - Wilhelmus Maria Jonk)的那样,去改变踢法,去踢攻势足球,而是继续维持保守的踢法。

当时的教练巴格诺里(Bagnoli)说他希望他的球队在23个传球之后就射门,丹尼斯说:这不是攻势足球,这是反攻势足球(counter- attacking ,用博格坎普的话说,巴格诺里仇恨巴塞罗那足球,希望他的球队在进一个球之后就只管防守

而在荷兰,大家都推崇攻势足球(无论是克鲁伊夫还是范加尔)。1989年,路易斯·范加尔曾带领球队观看了欧洲杯的决赛,AC米兰在巴塞罗那击败布加勒斯特星队(Steaua Bucharest这是一场被认为有史以来最精彩的表演(之一?)。

 

第五章: 球员的力量(Player Power  

(荷兰足球经常输在内讧,球员之间,球员与教练之间

1994美国世界杯期间,荷兰球员与教练间的矛盾是他们失败的原因。阵中核心球员古力特与教练艾德沃卡特就战术安排发生矛盾,宣布退出国家队。荷兰虽然在缺少古力特情况下从竞争激烈的小组中出线,但最后23负于巴西,于四分之一决赛止步。

自此后,荷兰队每逢大赛的备战状况都非常令人担忧

 

1996欧洲冠军联赛杯前,球队也是矛盾重重,教练希丁克以荷兰特有的方式来解决内部矛盾,他告诉球员:你们自己去讨论应该怎么办

于是球员们开会,开会时,球员分成3拨对峙不下(博格坎普是冷眼向洋):黑人球员与队长的矛盾激化(他们把在阿贾克斯的矛盾,带到了国家队),吵得不可开交,最后是克鲁伊夫的儿子(Jordi-祖迪)出来说话,争吵才得以平息,球员们决定求大同存小异

但为时已晚,最后荷兰4-1输给了英国。

托尼·亚当斯回忆那次比赛时,觉得虽然赢了比赛,但似乎报仇报错了对象,因为在1988年欧冠,范巴斯滕曾击败22岁的亚当斯戴帽,导致英国被淘汰。

当时教练希丁克知道荷兰输在内讧,球员之间的矛盾影响了比赛,但他对此无能为力:我觉得我是在一辆失控的火车上,我们闯过了一个个站台,我无法将它停下来…”

(没有看过作者2000年的那本:《灿烂澄色,荷兰足球神经质的天才们》,但这一章通过博格坎普的经历来看荷兰足球,可能也是那本书的一个侧影?对荷兰足球感兴趣的话,他的另一本书《阿贾克斯,巴塞罗那,克鲁伊夫》估计也很有意思,可惜这两本书都没有中文翻译)

 

第六章:湍流(Turbulence


(这一章是有关恐飞症,博格坎普说他的恐飞症,是在国米两年留下的后遗症

美国世界杯的失败经历,飞机上的折磨,让博格坎普几乎崩溃

(博格坎普小时有一些读书障碍,而这种因一次迫降而得的恐飞症,和后来因一次失点球而在阿森纳不再罚点球这些,多少反映出博格坎普可能有轻微的自闭症,他应该属于那种有高功能的自闭症天才?了解这一点,也许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博格坎普?)

================

2014年10月17日于墨尔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