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路·那景·那万里——回望2020贵滇桂粤琼自驾行·完整版·天书印象(2)

(2022-04-10 16:13:44)
标签:

贵州黔南三奇

天眼天书天坑

救星石形成上亿年

2003年中科院院士确认

天书救星石很有来头

分类: 游记
回望2020贵滇桂粤琼自驾行·完整版·贵州黔南平塘天书印象(2)
2020年10月28日    贵州黔南平塘天书印象
那路·那景·那万里——回望2020贵滇桂粤琼自驾行·完整版·天书印象(2)
                                                                   (摄于10月28日11时47分)
       此行是奔着天书去的,而天书仅为其中一个景点,其全称应为平塘国家地质公园掌布景区。该景区位于贵州省南缘中部,距贵阳市193公里。公园内可溶碳酸盐岩岩分布广泛,岩溶占全区80%,主要有峰林盆地、峰林洼地,峰丛洼地和峰丛漏斗四种地形地貌,并形成颇富价值的地质景观。该公园包括“玉水金盆”景区、六硐景区、龙塘湖景区、掌布景区、甲茶景区、按安景区、大窝凼景区,总面积350平方公里。像我们10月27日去的天眼就在大窝凼景区,那里的地形就属于巨型天坑。
那路·那景·那万里——回望2020贵滇桂粤琼自驾行·完整版·天书印象(2)
                                                                 (摄于10月28日10时31分)
       其实,当地人所说天书、藏字石都属于同一景点,仅为叫法不同而已。
那路·那景·那万里——回望2020贵滇桂粤琼自驾行·完整版·天书印象(2)
                                                                (摄于10月28日10时31分)
       中科院院士题词碑留有刘宝珺“世界地质奇观,旷代天赐珍宝”,李廷栋“扬世界地质奇观 展华夏山川风采”两位院士2003年12月来此鉴定时的题词。
那路·那景·那万里——回望2020贵滇桂粤琼自驾行·完整版·天书印象(2)
                                                                  (摄于10月28日12时56分)   
       救星石外观。
那路·那景·那万里——回望2020贵滇桂粤琼自驾行·完整版·天书印象(2)
                                                                    (摄于10月28日12时55分)
       远看藏字。
那路·那景·那万里——回望2020贵滇桂粤琼自驾行·完整版·天书印象(2)
                                                              (摄于10月28日12时47分)
      近看藏字。出于保护的需要,游客只能透过类似玻璃罩来拍藏字了。因类似玻璃罩个人无法擦拭,自然会大大影响拍摄的清晰度。
那路·那景·那万里——回望2020贵滇桂粤琼自驾行·完整版·天书印象(2)
                                                                                              (摄于10月28日12时59分)
       藏字石简介写道:藏字石景观为掌布峡谷风景区最具吸引力的景点,经中科院院士、国内资深地质专家考证,位于峡谷风景区中部的崖壁上,一巨石从悬崖上坠地座地,此石重约170吨,平均宽3.2米,高2.6米,坠地后沿节理一分为二,右边巨石石壁内所含的古生物化石和生物碎屑天然凸现文字图案,其文字竟赫然显现出阳刻的酷似“中国共产党”五个大字。这五个字排列有序,大小一致,间隔相当,字体长24厘米,宽17厘米,文字一字排开,无人工雕琢、塑造、粘贴。此石左部还天然镶嵌由无数颗大小不一不等恰似五角星形状二氧化硅晶体,右下角还有一排类似落款的小字,天然形成一幅完整的书法艺术作品,故民间命名为“救星石”。此石神韵天成,实为罕见奇观,国之瑰宝,极具科学考察和鉴赏价值。
那路·那景·那万里——回望2020贵滇桂粤琼自驾行·完整版·天书印象(2)
                                                                (摄于10月28日12时56分)
       以上为2003年8月18日由贵州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就“救星石”所下的鉴定结论。
那路·那景·那万里——回望2020贵滇桂粤琼自驾行·完整版·天书印象(2)
                                                                                    (摄于10月28日13时01分)
       藏字石旁修一院士台,以示后人更加清楚这里的前世今生。
那路·那景·那万里——回望2020贵滇桂粤琼自驾行·完整版·天书印象(2)
                                                                         (摄于10月28日13时11分)
       中国名家科学文化考察团中科院院士李廷栋、刘宝珺谈平塘地质奇观。
那路·那景·那万里——回望2020贵滇桂粤琼自驾行·完整版·天书印象(2)
                                                                                          (摄于10月28日13时11分)
        《救星石字迹成因简介》摘自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其将“这些字迹笔划的原生物是在二亿七千万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海棉和珊瑚的化石……由于贵州古时候是海洋,后来经过陆地的抬升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由于岩石中的碳酸钙容易被水侵蚀裂开,断面在统一化时层的海生物化石则不易被侵蚀。于是,便留下了形象,'中国共产党'海生物化石字迹,这正是地质上的巧合。专家把它称为地质上的小概率事件。‘’
那路·那景·那万里——回望2020贵滇桂粤琼自驾行·完整版·天书印象(2)
                                                                                          (摄于10月28日13时06分)
那路·那景·那万里——回望2020贵滇桂粤琼自驾行·完整版·天书印象(2)
                                                                 (摄于10月28日13时11分)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在《觅渡》(修订版)曾收录此文,这篇写于2003年10月8日后来题为《平塘藏字石记》,收录该书的第227—229页。
那路·那景·那万里——回望2020贵滇桂粤琼自驾行·完整版·天书印象(2)
                                                                    (摄于10月28日13时19分)
       见一水堤很有情调,立马随拍。
那路·那景·那万里——回望2020贵滇桂粤琼自驾行·完整版·天书印象(2)
                                                                    (摄于10月28日12时04分)
       三株不同品种的树生于同一石缝间,取名“石上相依”,可谓名副其实。
那路·那景·那万里——回望2020贵滇桂粤琼自驾行·完整版·天书印象(2)
                                                                                         (摄于10月28日12时35分)
       掌布山青水秀,以石称奇,以水增寿。当地流传着一首脍炙人口的山歌:“浪马山脚长寿泉,富含矿物在其间;小孩喝了快长大,老人喝了在百年。”
那路·那景·那万里——回望2020贵滇桂粤琼自驾行·完整版·天书印象(2)
                                                                      (摄于10月28日12时37分)
       在长寿泉,我撩起泉水意欲营造点儿浪漫是假,想借机品尝水质方为真。
那路·那景·那万里——回望2020贵滇桂粤琼自驾行·完整版·天书印象(2)
                                                                                               (摄于10月28日14时02分)
       石非岩,亦不成块,而是被生生挤压成片状,由此您可想象亿万年前地壳产生剧烈变化的瞬间出现过多么惨烈的碰撞。
那路·那景·那万里——回望2020贵滇桂粤琼自驾行·完整版·天书印象(2)
                                                                                      (摄于10月28日13时55分)
        谁能想到,在曾经山崩地裂之地芦苇却能在深秋自由自在地疯长着。
                                                             那路·那景·那万里——回望2020贵滇桂粤琼自驾行·完整版·天书印象(2)
                                                                    (摄于10月28日12时34分)
       在这片地质年代可追溯至大约2.7亿年之地,一巨石在水的映照下给人以明镜感。
那路·那景·那万里——回望2020贵滇桂粤琼自驾行·完整版·天书印象(2)
                                                                                              (摄于10月28日12时29分)
       说不上这儿水畔该叫什么,只觉着流水潺潺,鸟鸣声声,静美难得,只管留影。
       10月27日,才为历经22年得以建成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所震撼;10月28日,就又不得不为“天书”所称奇。其实,贵州黔南“三天”(天眼、天书、天坑),因“天眼”所在的大窝凼景区就是“天坑”,故此行堪称在闪电般拾遗补缺了。让我们相伴贵州这片神奇土地上诞生的世界之最:国之重器“天眼”、天作之合“天书”和自然馈赠“天坑”的美好记忆,向前,再向前。只因前方的路还有很长,明天的景还会很美,万里征程还会有更多未知等待着去见识,于是,我们抖擞精神向前,再向前。
       (2022年第6篇    文字    图片   幅组    发布于4月10日    存档于4月1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