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短线高手的实录:高效炒短线,只需谨记以下三大点就够了!

(2017-02-15 21:54:37)
标签:

波段操作

财经

技术指标

解套

买卖点把握

分类: 财经

短线操作是一种短期获利行为,如果操作得当,收益还是十分可观的。一般来说,短线操作是指一周左右,或者两三天的操作。

短线操作手法是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即正确的炒股理念),选股又选的正确(即选中了每轮行情的龙头股),再加上买入点及时正确,卖出点及时准确,这样波段操作,从而达到集无数匹个股的波段小黑马,集合组成一匹快速升值的资金大黑马,从而使帐户资金加速升值。短线操作交易佣金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交易成本。

短线操作股票如何买入?

一般来说,应注意股票以下十大信号:

1.股市大的趋势是在上涨,而且行情刚开始。

2.大盘调整时间结束,明天、后天肯定不跌,个股又有机会。按时间周期算,大盘也该涨了。

3.最好在上涨家数>下跌家数。第一板面有涨停个股出现。第一板面最后一只股票的涨幅不低于3%。这样当天肯定有机会,均价线角度大于30?。角,大盘30分KDJ发出买入信号。

4.大盘能连涨2天吗?若没有此机会要尽量少动。

5.上行3%没有阻力,下面有强支撑(珠江控股)。

6.最好是平开高走,高开高走,均价线角度大于30。角。

7.千万别买早了、买高了,买入当天最好够手续费。

8.所选个股应当是龙头股、强势股。

9.根据均线布林带和5分钟线确定买入点,买在布林带中轴上最好(周、日K线)。

10.个股已经调整到位,且止跌启稳,并出现了启稳信号。

短线操作股票如何卖出?

在进行短线操作股票卖出时,投资者需考虑以下几点:

1.一定不要受自己买入成本的盈亏的影响,应该根据大盘政策消息及涨跌的节拍规律以及涨跌的幅度等信息综合判断,如果是该下跌了,则无论是赔是赚一定要无条件地出局。

2.主动卖出点:你买的股票已经有了一定的涨幅(3%—30%),并且感觉该股已经出现上涨乏力现象,且量能不能持续放大了,没有上攻动能,这时应考虑逢高卖出了。

3.连续3—5天的中阳线,一旦上涨无力,则应果断出局。

4.拒绝中阴线和大阴线的出现,一旦出现,马上卖出。

5.大盘明天又要向下调整了,应卖出暂时回避。

6.阴线吃掉原来阳线的1/3,则考虑随时要卖出,吃掉一半则卖出。

7.破5日线卖,破10日线更得卖,破5周均线更得必须卖。

8.利空的突然出现,要在第一时间卖出。

9.买进后感觉受骗上当,则立即逢高出局。

10.破强支撑线,立即卖出。

11.30日均线拐头向下,全部清仓出局。

12.股票卖出之后应当休息2—3天(最少),然后再等大机会涨的猛的个股。

对于短线的差价操作,不少投资者十分热衷,在具体操作时,投资者应注意以下三个基本的技巧:

第一,投资者可以参照个股30日均线来进行反弹操作。同大盘一样,个股的30日均线也较为重要,在股价上升时它是条支撑底线,个股下挫后反弹它又是条阻力线。如果个股在下调后企稳,向上反弹时冲击30日均线明显有压力,上攻30日均线时成交量也没有放大配合,股价在冲击30日均线时留下的上影线较长(表明上档阻力强),那么投资者可以进行及时的减磅。相反,如果个股上攻30日均线有较大成交量支持,股价冲过30日均线后是可以再看几天的,也就是说在个股于30日均线处震荡时是投资者进行差价操作的好时机。

第二,注意对一些个股的操作应有利就走,这些个股就是那种累计涨幅巨大或是在反弹时涨幅较大的个股。有些个股的确在一段时间内有较大的下挫,反弹之后一些持股的投资者就认为不立即抛出风险不大,这种观点有偏差。对一只个股,我们要整体地看,绝不可单看某个时间段的表现。有些个股累计升幅大,下挫后出现反弹,不及时抛出是有风险的。这些个股在开始从高位下跌后都有过反弹,但反弹后的下跌仍是非常大的,此类个股的短差要做到有利就走。对于一些在大盘横向整理时出现较大涨幅的个股也不要恋战,而那些原来就未大涨,下调却较猛而且质地并不坏的个股,股价出现反弹后不及时抛出风险倒不是很大。

第三,做短差讲究一个“快”字还讲一个“短”字,要避免短线长做。有些投资者介入原本做短线的个股后的确马上获利,但此时往往产生获更大利的心理,因此改变自己的初衷,也打乱了原来的操作计划,一旦被套,获利转为亏损,会大大影响投资者的操作心态,这是十分不利的。长期按计划进行操作可以养成投资者良好的操作心态,形成稳定的操作思路,对投资者长期立足于股市是有很大益处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