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辉专栏】原创:走近诗圣杜甫

(2018-10-14 21:00:37)
分类: 教学课例


 

走近诗圣杜甫

——《望岳》、《春望》说课稿

汉中市第四中学  罗辉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汉中市第四中学的罗辉,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杜甫诗三首》的第一课时《望岳》、《春望》。接下来我将从指导思想、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指导思想

(一)语文新课程标准

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课前预习请学生初步理解诗歌大意,查找有关背景资料,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引发情感共鸣,获得有益的启示。

(二)语文核心素养

1.文以载道。以意象状摹抒发心志高远之美,家国情怀。着眼审美素养。
     2.
思以缀文。诗之思维在想象,思运则象联。如《望岳》的空间思维和《春望》得通感思维等,着眼思维素养。
     3.
文以达意。此文为诗之表达技法。山河山是象,无物是意。草木深是象,无人是意等,着眼语言积累,。
  
     4.
情境学习。情景学习着眼于语文素养,也是素养用于生活的通道,联系诗人落第和释放的境遇,结合生活体验,拉近情感距离,先情景而后素养。

(三)新课程教学理念

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品味诗歌有表现力的语言并大胆交流,尊重个性化体验,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并重。

二、教材简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杜甫诗三首》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初中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本单元的五篇古代诗文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单元学习要求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课文内容,思想内涵并领会课文精美的语言,培养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得出自己的见解。《杜甫诗三首》是诗人在不同时期的作品。时间跨度达二十多年。《望岳》描写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赞美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感情基调热情奔放。《春望》写诗人历经战乱,目睹国衰城败之象,身感离乡背井之苦,表达忧国伤时念家悲已之情。诗歌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显露。《石壕吏》明写老夫妇悲惨遭遇,暗写差役逼征之暴,诗情沉郁而忧愤。这三首诗,是诗人从理想走向现实的见证,体现了诗人思想发展的轨迹。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杜甫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思想和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语文核心素养、新课程理念的指导思想,结合教材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熟读成诵。

2.把握意象,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结合作者经历,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诗人表达的志向与情感情感,知人论世。

4.学习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深切感受诗圣杜甫的家国情怀。

结合八年级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不高,认知、品析诗歌还欠火候,以及年龄尚小、阅历尚浅,品悟诗情须要点拨的学情,特确立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结合生活体验,体会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鉴赏、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把握文章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四、教法学法

教法:

朗读指导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培养语感、把握意象。

情景教学法以图片创设情境,一字切入。引导学生用比较阅读法,直观感受两首诗不同的意象与情感。

评价激励法贯穿始终,用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语言、评价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信心。

学法:

   资料助读法: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课中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

   朗读感知法:反复诵读,把握诗意、体会情感;

自主品读法:品析诗句,读出个性化理解突破难点;

情感体验法:联系生活体验,体悟作者情感,把握重点。

三、教学过程

《新课标》要求教材内容的安排要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质疑导入,背景介绍。
     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往往用来形容那些在某项学问或技艺方面的集大成者,例如“书圣”王羲之是书法成就最高的人,“画圣”吴道子是画画成就最高的人,那么“诗圣”,就是诗歌艺术成就最高的人了。中国诗坛群星璀璨,为什么“诗圣”的桂冠却单单落在了杜甫的头上呢?本课我们通过学习杜甫的两首杰作,《望岳》《春望》,或许,能获得一些启悟。这两首诗分别代表了杜甫不同历史时期(即安史之乱前、后)诗歌的创作风格。谁来介绍一下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明确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更明确地了解作者的诗歌成就,有助于激发学生融入课堂的兴趣。请学生介绍写作背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二)诵读感知,把握诗意

一读:自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

二读:听教师范读,把握朗读的情感。(《望岳》豪迈、高亢;《春望》低沉、抑郁、伤感)。

三读:个别读,师生互评。(通过互评提高诵读积极性,提升诵读水平。)

四读:集体朗读(要求读出两首诗歌不同的语气、语调。)

(设计意图)紧扣教学目标,在诵读过程中培养语感、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为进一步品悟诗歌做铺垫。

(三)比较品读,体悟诗情

看杜甫的图片,用一个动词形容杜甫的神态。(望)由“望”字切入,比较阅读。

1.望景物

两首诗中分别从不同角度“望”到了那些景物?

(《望岳》:山、云、鸟…… 《春望》:山河、草木、花鸟、烽火、家书……)

出示图表:

 

望岳

春望

的对象及其特点

 

 

望的“视角”

 

 

望的“所感”

 

 

望的“所寓之情”

 

 

设计意图:抓住两首诗题都有的“望”字,一字切入,牵动全诗,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现巍峨泰山与破败国都的景象。)

2.品诗句

你从《望岳》中感受到怎样的泰山,从《春望》中的感受到怎样的都城长安?请联系诗句或有表现力的字词,发挥联想和想象谈一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突破本课的难点。进而提升学生的赏析诗歌的能力和人文素养。)

3.悟情怀

从《望岳》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境?写作《望岳》是杜甫落第之后,相当于现在的高考落榜,想象如果你遭遇类似的挫折(如考试失利),又会是怎样的心境,由此你对作者是否有新的理解呢?

 安史之乱中诗人被叛军俘虏,因官职卑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如此境遇之下,透过字里行间,你能读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感悟这一环节,直观了体验作者的创作主题,调动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展示学生赏析诗歌的个性,进而突破本课的难点,并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激情背诵,巩固积累

师:一首《望岳》写尽了泰山高远幽深,神奇秀丽的形神;展现了诗人青年时代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面对神圣的事物,我们要学会崇敬,遥想杜甫当年望岳的神采,齐声背诵《望岳》。

师:战争,带给人民无尽的苦难。“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情景交融,物我为一,在这样的愁肠百结中,虽然诗人这一年才45岁,但忧国,伤时,思家,悲己,都使他未老先衰。带着对山河破碎的痛心,对诗人的理解齐声背诵《春望》

(设计意图:新课标的评价标准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熟读成诵,达成相关知识与能力目标。)

(五)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这两首诗歌写作的时间,横跨二十多年,是杜甫人生中最美好的青壮年时光。他没有像当初面对泰山时发誓的那样登上人生的顶峰,却在经历了重重战乱后一步一步滑向了社会的底层。诗人的个人境遇往往影响诗歌的写作题材、创作风格、主题思想的差异。           杜甫之圣,圣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豪情,圣在 白头搔更短, 浑 欲不胜簪的忧国忧民,还圣在诗歌创作的集成传统、开辟新风。杜甫一生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描摹出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国运,被后世称为“史诗”,也勾画出他一步一步攀升“诗圣”的巅峰的心路历程。杜甫,用诗歌把自己浇铸成一座圣像,矗立在大地上和后人的心田里。而我们,都在朝圣的路上。        

 (齐读)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1.分别写出八个字来描绘两首诗中杜甫不同的形象特点。

  如《望岳》——登凌绝顶,意气风发。

    《春望》——有心爱国,无力回天。

2.用本节课学习的诗歌赏析的方法自学《石壕吏》。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才能对作品做出正确评价,通过小结强化“知人论世”的阅读意识,作业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内化学习方法,学以致用。

(六)板书预设

【罗辉专栏】原创:走近诗圣杜甫 【罗辉专栏】原创:走近诗圣杜甫 【罗辉专栏】原创:走近诗圣杜甫《望岳》              泰山巍峨      登顶豪情

            “望”

【罗辉专栏】原创:走近诗圣杜甫 【罗辉专栏】原创:走近诗圣杜甫 《春望 》             国都破败   忧国思亲

(设计意图:理清教学思路,巩固本课所学知识,直观感知两首诗不同的意象与情感,体会杜甫在不同时期诗歌风格的变化。)

各位评委,回顾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诵读,理解诗意,再比较阅读这两首诗歌,品味诗句、体悟诗情,从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知人论世,提升语文素养。感谢各位的聆听,欢迎各位评委专家指正,谢谢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