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河网易作品整理集|西海固-苦涩的秋天(2011)
标签:
365文化原创西藏六月河专栏 |
分类: 授权发布在水心居的作者作品集 |
西海固-苦涩的秋天
西海固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分布在黄土高原丘陵区的西吉、海源、固原、彭阳、同心等7个国家级贫困县。这里自然条件恶劣,长年干旱,雨水奇缺,植被极弱,大部分地方生存条件极差,被清左宗棠称为"苦瘠甲天下"之地。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考查后结论说,这里不适合人类生存。1920年的8.5级海原大地震也使这块土地因其灾难而名闻遐尔,在这次大震中,当时地广人稀的西海固地区竟有二十多万生灵消失于一瞬,这里受固有的伊斯兰教的深刻影响,使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又有着鲜明而又独具的穆斯林文化风貌和生存方式。近年来,西海固地区已和西藏一样,引起了外界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文化人的关注。使我们因此得知,有这样一块土地,有这样一群人,有这样一群人生活在这样一块土地上。她千沟万壑旱渴荒凉的地貌,要人看到的是西海固的贫瘠,西海固的干涸。同时也要人看到上天没有因为西海固的贫穷而眷顾西海固的人。但我还看到的是在这块土地上,西海固人在贫穷清淡的生活中乐观而自信地活着,倔强而又善良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因为这里的回民有着她们自己坚定的信仰,也有着这块土地倔强和多情执着的千年相伴。
我听说2011年初,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在“十二五”期间投资105亿元,准备将几个生存条件极差地区的贫困群众,搬迁安置到近水、沿路、靠城等地。此后,将再用5年时间帮助这些搬迁移民发展致富。 “即将搬出的35万生态移民,涉及宁夏9个县(区)91个乡镇、684个行政村、1655个自然村。这就意味被纳入移民范围的村民将告别世世代代居住的村落,告别这片贫瘠干旱的土地,在大山之外重新安家落户,开始新的生活。
今年秋天土豆收获的季节,我和朋友们西征踏上了访谈西海固之路,应该说地里的土豆是丰收了,大麦是丰收了,但我感觉不出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我眼里西海固的秋天是寒瑟的,丰收是苦涩的。原因是唯一可种的土豆堆积在地里,那么大的个两毛钱一斤都卖不出去。(去年七毛钱一斤卖的还可以)人们脸上的双眉是紧锁的,表情是无奈的。以往很多摄影家拍了不少表现西海固贫穷题材的好照片(破房子,土台子,泥孩子,驼水,干旱等),因为这类的照片视觉上的冲击强烈,本身就是一种对弱视群体重视的呼吁,目的是唤起人们对贫穷、贫苦、贫脊认识和同情。今年我想换一个概念来拍西海固,既不要失去她本身的三贫,也不要人们看了你拍的照片心情太沉重,我尝试想叫人们理解这两句话“西海固人在贫穷清淡的生活中乐观而自信地活着,倔强而又善良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以下图片不代表这回的全部图片)
整理发布于网易博客2011-11-08
作者/摄影:六月河
六月河已授权水心居发布其在网易博客发布的相关图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