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集《呓语呢天籁》|关于世界的本质

(2019-03-01 11:43:25)
标签:

365

文化

散文随笔

呓语呢天籁

郭璧尘专栏

分类: 授权发布在水心居的作者作品集

散文集《呓语呢天籁》|关于世界的本质
 
散文集《呓语呢天籁》
作者:郭璧尘
散文集《呓语呢天籁》|关于世界的本质

 

    

  每每路过洞凝视良久,看洞似墙之眼,洞如猫眼,可观外面之人,而外面之人却不能看到门内之人,带有窥,带有隐。此时思绪也仅仅是如一丝如一缕;洞开于墙,墙为屏障,墙为遮挡,为藩篱,为阻隔。后来走近洞,看物豁然,与洞里景色迥然不同,思绪如绵……洞可谓清楚地,透彻地看到物,难怪有洞若观火之语。洞如果在与山涧,洞外峭拔飞云,而洞内可幽深,可有室,有栏,也可有溪水潺潺,也可有楼台亭阁,可谓是别有洞天。洞若开于地下为穴,其他动物之穴可能就是藏身,生儿育女。而鼠穴则非同小可,可谓是地下宫殿,有居室,居室男女分住,等级有别;有粮仓,粮仓也是分门别类储藏,不可混杂;有大厅,大厅用于议事;有回廊,回廊用于走动;有洞房,老鼠严格计划生育,在粮食储藏期不得生育,待春暖花开,可以采食的时候洞房才花烛齐然。不像人类无时无晌,毫无节制,本来校园是“粮食储藏”期,不到育龄也可花烛……井,井也可视为洞,这让我想到了井底之蛙,蛙的视野受到了局限,如果蛙踉踉跄跄爬出井口,那视野也就豁然了。

 

  而我如绵的思绪好像不仅仅如此,拉拉杂杂,林林总总,如果洞是挣破了墙的阻隔或者藩篱,那也仅仅是心情与眼界与内心,也仅仅是停留在“思”的范畴,而真正穿越出去,跨越了自己的藩篱,那需要勇气,需要时间,需要面对,而“思”与“行”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本质的结果,也许“思”是可丰富了你的内心,但越为丰富,越为苦恼;“行”,也许很难,很曲折,但走了,它践行了“思”,让思与行成为了一体,既然思已思过,那么对于行所面临的一切也就释然了。

  墙让我想到了长城,长城那是农耕者的心理屏障,也是农耕人的典型文化心态,其实在根本上长城抵挡不了草原的狂飙民族,抵挡不住摧枯拉朽的马蹄横扫…… 

 

  我们是不是应该这样思索,历史上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人民,平原大片肥沃的土地让他们创造了农业文明和极具包容力渗透性的文化,但也把他们束缚着卷入沉寂的依赖性里。北方游牧的各民族能超越士地限制,迅速地壮大,以其耐人寻味的自由实现着自己的意愿。但他们永远是无根的浪子,离开了马背,离开了草原便丧失独立存在的任何标志。我想这丧失的过程一定是痛苦的。墙、洞依然不绝于思……

  哲学地看待“洞”——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的思维与存在的根本关系的理论体系。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规律,思维与存在的根本关系,世界观,是概括,是观与方法的统一。

  有了如此的认识,洞也就洞开了……



散文集《呓语呢天籁》|关于世界的本质

散文集《呓语呢天籁》|关于世界的本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