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场馆教学——一个未曾被重视的教学秘方

(2016-05-31 13:51:05)
标签:

k12招生

教育培训

教育招生

校长关注

招生项目

分类: 招生方案

“上海有各类科普场馆两百多家,你去过几家?”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教师的答案不超过20 家。上海的学生虽然去过的场馆不少,却有较多人认为这些场馆去过一次就可以了,没必要再去。反观欧美的场馆,正越来越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场馆教学的概念在国内还比较陌生,而这也恰恰是需要中国教育界应深思并革新的教育方式。

1为什么关注场馆教学?

场馆所提供的学习形态有其特殊性。场馆中的学习既不像学校学习那么结构化,也不像家中晚餐时的谈话那么“随意”,这也是场馆教学的优势。场馆是有意识地、为一定教育目的而设计的物理空间,创设了学校和家庭难以提供的情境。场馆通过实物、模型的布置,配合图片、文字说明构建出一个结构化的学习内容。


但场馆里没有固定的学习流程,学习方式通常是非结构化的,是参观者可以根据各自的经验、兴趣自由选择的。场馆学习的研究对于学习科学之所以重要也正在于每个学习环境的独特性。


非正式学习环境有其独特的学习形态,对非正式学习环境的研究能补充我们对整个教育图景的认识,并对教学的研究具有反哺作用。


2学校教育者为什么需要关注场馆学习

关注场馆学习对于教育的实践者,学校教师和家长十分样有益。通过研究场馆学习我们可以更系统地理解教育,同时反思学校教育的不足。学习科学的研究者发现,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并不简单决定于教师的教学过程。


学习是一个社会互动的历程,包含长时间的父母与子女的兴趣协商、家庭活动的选择、各种教育情境中学习资源的提供。比如,孩子的学习兴趣往往是在学校以外的情境中激发的。


研究者对孩子专长知识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早期兴趣(比如,关于恐龙、火车、太空等主题)是通过与父母的互动、观看电视、参观博物馆、去图书馆借阅等活动形成的,进而产生深度学习,积累大量专题知识,逐渐形成类似学科专家的知识领域。


场馆学习对学生的早期学习经验形成有独特的作用。另一个关注场馆学习的理由是我们身边有着丰富的场馆资源。根据2012 年底的数据,全国建有3589 所博物馆。而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博物馆更为丰富, 博物馆、纪念馆的数量达到120 所,其中行业博物馆达43 所,科普教育基地达到270 多家。场馆资源可谓丰富多彩,是城市教育的优质资源,但这些场馆是否被充分利用了,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3场馆中的学习有哪些特点?

理解场馆学习的特点,有助于我们了解场馆学习与常规学校学习的差异性,并思考如何将这种学习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


1、兴趣和内在动机驱动的学习


博物馆被称为“好奇心的陈列柜”。在场馆中, 令人惊叹、大体量的展项或可以动手操作的展品往往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按照海蒂(Hidi)关于兴趣的研究,场馆中的兴趣激发过程从激发起的情境兴趣到情境兴趣的维持,进而发展到涌现出的个体兴趣和稳定的个体兴趣。从学习动机上看, 学校中的学习会受成绩、他人表扬等外在动机影响。而场馆中,学习的发生和维持主要依靠好奇心和个体兴趣的驱使。


2、情境化的学习


学校教育常常被指责为抽象的、去情境化的。情境学习理论的研究者们认为,知识是情境性的。学习是处于某种情境中的学习,它是活动、情境和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场馆利用其多样的展示手段、实物和实地,营造出教室无法提供的空间环境和学习中介。这对学校主要依靠纸质教材和网络资源的教学方式是很好的补充。


3、自由选择的学习


当下的学校仍带有明显的工业时代特征,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结果都有严格的限定和要求,学习者没有太多的自主空间。场馆中,学生通常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什么、怎么学、学多久、和谁一起学。因此,美国学者福尔克(Falk) 也把场馆学习称为自由选择的学习。


4如何将场馆学习的经验整合到学校学习中去?

作为学校,我们关注的是场馆学习能为课堂教学带来什么?如何进行场馆教学的操作?场馆和学校学习的整合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物理环境的叠加,单纯地带领学生去参观一次博物馆并不能带来多大的成效。


连接两种或多种学习环境的目的是对学习经验的整合。美国教育家戴尔曾提出其著名的经验之塔理论(如下图所示),将学习的经验分为抽象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做的经验。不同的学习场景和媒介提供了独特的学习给养和经验类型。


学校作为设计者,主要的工作是通过参观和课程的设计帮助学生把不同的情境中的经验联系起来。从学校的角度出发,目前最切实可行的方式是经过设计的实地参观和结合课程两种方式。


1、实地参观


参观场馆是很多学校都会进行的一项活动。但我们在实际研究中发现,不少参观还停留于一次性的春秋游模式,学生的参观行为和参观旅游景点类似。教师对学生也少有引导,全权交给讲解员负责。而从国外的研究和我们的本土实践中发现,参观前如何设计导引活动、参观时如何提供学习支架和参观后如何与课堂连接都是需要设计的。


相关的场馆学习研究表明,如果教师在参观前为学生预先准备必要的先前知识,学生在参观中注意力会更集中,且学习效果也更好。参观时,如果教师能引导性地提问或设计辅助学生参观的学习单,则能帮助学生在纷繁的展品中聚焦合适的学习内容。而参观后回到课堂的回顾活动能帮助学生巩固场馆学习的效果。


2、结合课程


另一种整合的方式是与学校的原本课程或常规课结合。如果对照上海的综合型、专题型和行业及高校博物馆,常能发现对口的场馆。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可以反复参观同一个场馆,深入学习同一个专题;或围绕一个学习内容,参观多个场馆中的相关展项。目前上海也有部分以场馆学习为特色的学校,依托校外的专家资源,设计主题式的学习课程,将高校的研究所、博物馆、企业作为资源,围绕探究内容设计成系列的参观课程。


这两种设计方式点面结合,都能让学生认识到书本上的学科知识在生活、行业领域的实际应用,体验从接受者到发现者的学习身份转变。


场馆下的教与学,是现代国内教育的短板。该如何将教学与情境相结合,如何将场馆融汇于学科之中呢?场馆的主要功能就是构建学习情境。所以,一米智联提供了一些列场景化、场馆化的教学方式给培训机构,帮助学校进行教学、教育改良,其中更包含不同年龄层、不同学科的不同情景化教学:

1 阅读城堡

阅读城堡(Reading Castle),是一种不拘泥于框架的英语教学模式,它是让学生浸润在自然舒适的环境中,如同置身于阅读的城堡,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活学活用的英文能力,并设有配套课程,让英文能力更进一步。

2MIGO培生全英图书馆

Migo培生全英图书馆,为学校提供了一种将拥有自己的场馆变为可能的方法。用浸入式的全英图书环境为学生营造学习外语的最佳情境,能够为学生更自主更实用更个性化的学习提供完美的场所。

33D打印创客实验室

3D打印创客实验室,用3D打印机为学员创造一个科学创新的场馆情境。在这个情境里面,让孩子结合3D打印机进行有趣的知识探索,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可结合多种其它情境,例如博物馆等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学习模式,让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未来,一米智联还会继续推出适合培训学校的场馆情境化建设课程,也会不断深化对这一领域教育的探索与创新。为中国的素质教育发展提供动力,为培训机构的发展转型提供有效方案,让孩子用兴趣引导尽情的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