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十九首》的作品风格和表达的情感思想

(2016-06-21 20:03:09)
标签:

研修作业

《古诗十九首》的作品风格和表达的情感思想

    《古诗十九首》共由十九首诗汇集而成的,可以说是一本小小的诗集。在这个小小的诗集里,却容纳了大大的特定朝代的社会百态和民声民情。

一、内容主题的多样化,表达情感的统一性。

   《古诗十九首》是五言诗,在汉代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却少了“歌”欢快愉悦的节奏,情调转而变得低沉许多。这便反映在它的内容上。

《古诗十九首》在内容上主题呈现不一的特点:所包含的十九首诗中,其内容有的写游子思妇来反映爱情生活,表现人们的离愁别恨;有的写彷徨失意来倾诉志士无奈,表露他们的艰难处境;有的写事态变迁来映射人生的无常变化……

然而,《古诗十九首》虽内容主题各异,却有着内在情感思想的统一性,那就是——思想相对消极,情调相对低沉。另外,诗文在创作上善于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和事物作为烘托主人公和主题内容的载体与媒介,在长于抒情的手法中,寓情于景,寄情于景,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进而让诗文的内容“散而有和”。

以《迢迢牵牛星》《涉江采芙蓉》《渔家傲(七夕)》和《鹊桥仙》为例。同是反映爱情生活的诗篇,内容不尽相同:《迢迢牵牛星》《渔家傲(七夕)》和《鹊桥仙》都是以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故事作为主题,表面上看是写牛郎和织女被王母娘娘用银簪划成的天河分开,从此困于两岸不得相守终生;实际上,不同的作者都在表达相同的主题,那便是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所以说,被天河水隔开的是千千万万个因社会动荡不安而夫妻分离的众多百姓,对水而思绪万千的也是他们久离后产生的真实情感。再者,无言对河水也罢,内心寄语一丝自我安慰也罢,喜鹊搭桥也罢,只不过是他们内心抑制不住的思念对方的情感映射。这情感是离愁,是别恨。至此,牛郎成了游子的化身,织女成了思妇的化身,他们结合起来又成了整个社会现状的化身。

二、推陈致新的作品风格

1.首句为标题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作为诗文的标题。如:《迢迢牵牛星》便是以本诗的首句“迢迢牵牛星”为标题,《涉江采芙蓉》也已首句“涉江采芙蓉”为标题。为何核实此种想法的合理真实性,笔者特地在百度上查阅相关的资料,发现其十九首诗皆是如此特点。

2.沿袭五言诗体,独树一帜。

     五言诗体,大约兴起于汉代,《古诗十九首》却将其发展到最高峰,使五言诗体达到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

3.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古诗十九首》在修辞手法上也使用了诸如“白描”、“比兴”、“象征”等,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它是继承《诗经》的艺术风格。而《古诗十九首》也不是一味的生搬硬套,却在诗文的创作中凸显创新的一面。

4.语言的表达上讲究神韵

     如同《诗经》般的情景交融艺术风格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在创造的空间,《古诗十九首》亦是如此。语言的表达,文字的使用,没有刻意的精雕细琢,而是近似于平铺直叙,又如同白话文,浅显易懂,质朴自然。文字的精炼使用,诗句的押韵风格,无形间给人一种“寥寥数笔道尽其中事”的感觉。

    总之,《古诗十九首》不论在作品风格上,还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上,都有对过往文学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咫尺即天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