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干货】2021年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备考指南

本文目录
一、学院专业介绍
二、招生目录
三、复试线
四、录取名单
五、考研经验
六、考研真题
一、学院专业介绍
参考20招生
学习方式
全日制
研究方向
0 1. 现代文学
0 2. 当代文学
0 3. 新闻与媒体研究
考试科目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53 法语 或 254
德语
618中国现当代文学
832中外文学基础
考试科目包括“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个部分,考生根据报考方向选做。考试科目内容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民间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基础知识 。本专业按照研究方向分为二组 , 01 、03为一组 、 02为一组,分别择优确定复试 、录取名单 。
2020:55/90
2019:55/90
2018:50/90
2020录取:
2020录取(上图)与2020复试(下图)对比
7人进入复试(最低分数为365)
5人最终录取(最低分数为366)
2019录取情况
以上3人进入复试,最终录取以上3人
2018录取情况
黄菊
马哲
黄文涛
林峥
程琰
中国现当代文学:
以洪子诚老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书为纲,先按书本的章节顺序,梳理全书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有些同学比较喜欢参考前人的阅读笔记,但是个人认为第一遍还是应阅读原书,检验既有的知识基础并找寻自己的节奏。第二遍依照先前整理的大纲,逐个回忆知识点,补全薄弱之处。第三遍复习时,可结合往年考题和当代文学方面的专著(尤其是教研室老师们的论著),来拓展、深化知识。例如,参照往年考题——可以尝试着运用“名词解释”的题型去归纳知识点,譬如“文学流派”往往包括背景、人物、作品、特征、影响、评价,有时还会涉及关键文学事件、命名缘由等。一言以蔽之,“名词解释”是综合性非常强的题型。“简答题”和“论述题”则考验基础知识、逻辑和论述技巧的结合,当然更好的是有个人的创新见解。而专著能用来加深对一些重点的理解,譬如我在复习过程中翻阅了朱寨老师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李扬老师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陈晓明老师的《表意的焦虑》和《无边的挑战》等书,能补充洪本讲得较少或未提之处。同理,现代文学方向可以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作为大纲,来进行整理。
中外文学基础:
这门科目没有给出具体的考试范围或参考书目,与“文学”有关的皆可入题。因此,在复习时,可以参考北大中文系本科阶段的课程安排,去把握基本的知识分布,否则会茫然无措、胡乱看书。按,中文系本科的课程大致可分为“四大金刚”——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学史、西方文学理论;“两大件”——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三小件”——文学原理、民间文学、比较文学。与专业课一不同,文学基础求广而不求精,为了避免考试时遇到全然不知的考点、致使交白卷(或者考点辨认错误、答题方向完全偏离)的重大失误,切记加紧复习节奏、广泛涉猎,莫要弃甲取乙。但也不要面面俱到,纠结于过细碎的小点,而要掌握某一学科的重点或说经典知识,例如中国古代文论必须把握刘勰、钟嵘、司空图、王国维等大家,过偏僻的作品或流派看过有印象即可。
2020真题
832中外文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5分)
1.歌队
2.文学的四要素说
3.东北作家群
二.简答(35分)
1.论民歌的政治功能 10
2.箫统《文选序》:“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凛。何哉?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
论述什么样的文体现象,用一两句话总结 2
结合时代变化写一种文体的变迁 8
你认为是进步还是倒退,写出你的看法 5
3.刘勰《文心雕龙》中说“楚之骚文,矩式周人。汉之赋颂,影写楚世",结合战国楚地文化的文学成就,源流和特点谈谈对汉的影响。10
4以《三国志演义》为例,说说中国古长篇章回体小说是“世代积累”特点。15
三.论述(80分)
1.试论八十年代新诗潮的缘起,特点; 20
2.简述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特征; 20
3.举例说明在中外文学史上文学观念主要有怎样的变迁,试论述其原因,特征和影响等; 20
4.论述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 20
2019真题
832中外文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元嘉体
2西昆体
3卢梭
4《歌谣》周刊
5新写实小说
6礼拜六派7《美狄亚》
8《故事形态学》
二简答
1审美体验在文学创作和欣赏上的特殊功用
2《儒林外史》对《水浒传》的继承发展
3曹禺戏剧创作及艺术特征
三论述
1如何看待“《诗经》最大之艺术,就在于没有艺术”
2试评论汪曾祺的小说写作
文章来源于新祥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