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逛|梁绍基:海溟溟
标签:
艺术展览文化 |
分类: 文化艺术 |
一茧一宇宙,一蚕一世界,一丝一菩提。
年纪将近80岁的艺术家梁绍基在华南地区以及大湾区近三年首场个展,用蚕的生命织造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艺术新世界。
3月25日,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SWCAC)今年首场开年大展《梁绍基:海溟溟》已重磅启幕,展览以海为题,以蚕为媒,呈现了艺术家梁绍基的十二件涵盖装置、影像等作品,其中六件为艺术家结合深圳地缘文化而创作的全新作品。作品分别在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二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展馆、一楼文化广场以及文献展区多个地点共同呈现。
关于艺术家
梁绍基
梁绍基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中,最为持久思考自然如何成为艺术的艺术家之一。他一直在养蚕,以蚕相伴数十年,他的创作之路有着与蚕类似的艰辛和奉献。好物小队往期采访报道艺专访梁绍基
梁绍基隐居浙江天台三十多年,从养蚕实验开始,对蚕的习性、生命周期、蚕丝的特点以及蚕的基因学和蚕的人文史,进行了深度的观察和思考,引导蚕的行动轨迹,通过蚕的吐丝布阵,创造出自然的艺术品。他将蚕丝视为时间和生命的结点,在蚕漫长延绵的旅程中显象,创作出具有疗愈作用的艺术作品。
蚕是梁绍基度测这个社会、理解自我和这个世界的通道。他借助蚕和蚕丝这样微小的事物,表达出艺术家对生命的脆弱、自然与人的关系、战争灾难等人类发展的宏大命题所进行的持续思考。
离开展厅后,我们还看到展览设有文献区,陈列了艺术家梁绍基几十年创作生涯中,水墨绘制的大大小小的手稿和对于蚕深入研究的文献资料,非常完整。想更进一步了解关于艺术家创作的理念和展品背后的故事,可前往!
开幕式当日在三楼境山剧场也开展了“丝的虚实:材料、意象与语境”论坛,围绕艺术创作中的材料,现场艺术家与嘉宾们共同探索材料是如何成为哲学思辨的容器,如何保持人类社会及自然世界永恒的链接
好物小队在论坛现场也收获满满!
艺术家梁绍基独特的艺术语言,极富表达力作品唤醒了我们对美好生活勇往直前的冲劲。趁展期在即,赶紧到现场感受一下!值得提醒一下看完展的各位亲们,不要错过展馆门外那片湛蓝的海,吹着海风,慢悠悠地感受近距离的海,真切地呼应一下观展感受,祝大家看展愉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