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年必看大展「回溯·未来」现当代艺术经典佳作全收录!

(2022-10-17 23:28:12)
标签:

艺术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66845a1afc584d109abc18b75c6a3a33.jpeg

本期大师展以澎湃闪耀的20世纪10年代为起点,回溯过去百年中艺术大师的超前视野,快来跟小编一起游览这场深圳现当代领域的世界级艺术盛会吧!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71a96701e8374a008fee3cffdb430403.jpeg

# 5大现代艺术板块

# 44位现当代艺术大师

# 140余件现当代艺术作品

# 1000全方位沉浸式展厅

这次展览是一场不能错过的深圳极具影响力的现当代艺术大师原作群展,在这里,我们可以与留名百年历史的艺术大咖对话,回溯过去,连结未来,开启一场时间倒流的艺术之旅。如果给你一架时光机,你最想去到哪个时代呢?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5db2f1242b9441218130139b0a286ced.gif

我们从一楼楼梯拾级而上,身边是大师们的名言语录,仿佛穿越时空。我们将在这部历史的拼本中,走进彼时艺术家们眼中的未来,切身体会「站在时代的尖峰」所带来的震撼与蓬勃生命力。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28ed0e893d58409a832571f1db3aa12a.jpeg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1d0e013976e24ad98237a663d00a6794.jpeg

借助ARTECHALL天然的全景天光,展览以城市景观为背景交相呼应,密集而重叠地呈现出一幅幅艺术图像,形成一个神圣、空灵、充满未来感的造物殿堂。在超高的玻璃幕墙上铺陈了满面灵感来源于光之教堂的大面积窗贴,让展厅的光线呈现出更多色彩,为整个素净简约的展厅增添了几分活力与趣味。

1924~1945 超现实主义

梦境还是真实?

走进超现实主义展区,目所能及的白墙、镜面和玻璃让我们有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158e7f09cd6643e49042c0f19885e628.jpeg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10754394ca8f434181f1eda6bf0eb9d0.jpeg

当潜意识与梦境、现实与本能相糅合,我们已踏足超现实主义境域;对于人类潜意识和梦境的无尽探索,让超现实主义成为一个经久不息的艺术流派。

我的目标从来不是要记录梦境,而是决意要触碰梦境。

It has never been my object to record my dreams, just the determination to realize them.

——曼·雷 Man Ray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f1fee1643cce4ebd971f8bc78a84de8f.jpeg

礼物,曼·雷,1921/1974

美国艺术家曼·雷的代表作《礼物》,是最著名的超现实主义雕塑,他选择的是那种普通到几乎视而不见的物品:一块熨斗,但他在下面加了一排钉子。如果说熨斗这一意向是让纷乱的事物得以回归到平整的秩序之中,那么钉子则增加了一种反向的破坏性。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1c3ad4120c8e4f47a87dce01807a6d75.jpeg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30088463aba14d6abc31c1dc1c468891.jpeg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8d7df23eec9447b6b8005f08f6941b62.jpeg

西班牙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以其充满狂想的作品和传奇的个人形象,一直被视作超现实主义艺术的象征。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451bedac302f40389a29e99f757ffa27.jpeg

堂吉诃德(左)1975,光之雕塑(右)1950/1981,萨尔瓦多·达利

自1940年代以来,达利曾多次为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名著《堂吉诃德》创作插图,未尝不是因为他在堂吉诃德癫狂、格格不入的形象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另一件达利与著名摄影师菲利普·哈尔斯曼合作的摄影《光之雕塑》创作于1950年代末,这件作品通过延时摄影的方式,记录下达利在暗室中以光为画笔,凭空画出的一个充满未来感的人体,其中可以看出达利高超的绘画造型能力。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9f863f5c1f4c49f9ad917bb08a5f585e.jpeg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35732482383c41d88d64e8066b8637d2.jpeg

神曲 - 希望、信仰与爱的舞蹈,萨尔瓦多·达利,1964

1950年代,意大利政府为纪念但丁诞辰700周年,邀请达利创作《神曲》系列作品,这一计划却遭到意大利民众的反对,他们不能接受由一个外国艺术家来演绎这部意大利最伟大的文学名著。但深深被《神曲》所吸引的达利仍然以水彩为底稿创作了100幅木刻版画,本次展览展出了其中的六件。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179bd186ab6e4f3b90f12f1817916444.jpeg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20086741f8cc45519f64fa371e19d758.jpeg

值得一提的是,这组浩瀚的巨制总共雕刻了6000余块木刻雕版,制作极尽繁复,代表了版画技艺的最高水平,此次展览特意展出了其中《天堂篇·启示》的工作室制作步骤分解版本,为了获得微妙、富有绘画性的色彩,仅仅这一幅木刻版画,达利就进行了多达32道的分版套色印制,这也是这组珍贵作品首次在中国展出,从中小编深刻感受到了版画艺术的魅力,以及艺术家们为此所需要付出的艰辛投入。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ce828cdfefe6416e9168699fbf9583fb.jpeg

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8f550aa15e7843fdb08b13deea51b4a5.jpeg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dca6df10d0cc4834a9ab4256ddb7cf04.jpeg

1943~1970 抽象表现主义

自我愿景可以有多旷远?

来到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的抽象表现主义展区,白墙按有机序列呈现于眼前,让我们感受到来自东西方不同审美方式的冲击。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5878a8b71032456f9e499eb333d8b861.jpeg

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89e62a5cd94840e1baab7993060e6757.jpeg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6e4f5c425b1847a498e5af8155fa9831.gif

在这个时期,东方美学甚至书法开始深入抽象艺术创作中,在抽象表现主义兴起的过程中,东西方艺术完成了第一次深刻的冲撞与交流,东方式的精神表达找到了一种新美学的范式。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6438653e90bc425dadf8d7c3f2e577a1.jpeg

形而上的涂料,安东尼 ·塔皮埃斯,1986

西班牙艺术家安东尼·塔皮埃斯是综合材料绘画的先驱。他将油彩、上光油、沙子和大理石粉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肌理性的浮雕效果。

他的作品充满了深沉的愤怒和狂喜,有着格列柯式的宏大的悲剧感和虔诚的战栗,即便表面看上去依然云淡风轻;对东方艺术的热爱使得他的作品有了禅宗般的畅快意境,空灵感时刻充斥着他的画面,成为他作品深邃意境的一部分。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caab0fe261ce4ccbbdd2549be5ed69dc.jpeg

我们站在画作前,感受艺术家们如何将心中的呐喊以画布为媒传递至无限辽远。

1956~1970 波普艺术

艺术一定要「高贵」吗?

在波普艺术展区,粗粝未经打磨的木板和色块完美交织,营造出波普艺术所追求的可复制性、日常感与街头的商业气息。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394021b7fa004052a1121d8d6126d120.jpeg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e8edda7cf3be47399990a0a4b694df19.jpeg

当艺术拉下神坛,狠狠地丢在这片垃圾与现实组成的风景中——于是我们看到,艺术终于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成为了可复制的、「廉价」的存在。

公众需要艺术,‘自诩为艺术家’的人要意识到此点,而不是为少数人做资产阶级艺术而忽视群众。

The public needs art, and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a ‘self-proclaimed artist’to realize the public needs art, and not to make bourgeois art for the few and ignore the masses.

——基斯 · 哈林 Keith Haring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643fad55719f495bad7a18766ce543cc.jpeg

芝麻街,基斯 · 哈林 ,1990

虽然艺术经常出现在博物馆,但基斯·哈林的艺术却在地铁和建筑物之上,他用城市作为画布,被称为纽约地铁站里永恒的灵魂。地铁,广告海报、彩绘火车和街头的人流都是他的灵感来源。

他使用简单的轮廓线条,一根白粉笔,创造出许多与传统画作不同,简单而直接的卡通式的小人、婴儿、狗和飞碟等简笔图案。他反复的使用这些看起来天真单纯的图案,去传达他关于爱,希望和平等的信息。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db843301583f407d8475355166385326.jpeg

艺术家肖像,阿历克斯 · 卡茨,1982

纽约画家亚历克斯·卡茨擅长精简的肖像画与风景画,他的作品尺幅巨大、色彩鲜艳,仿佛路边的广告牌,在平涂的画面上保留了简洁的细节。

卡茨把家人和自己描绘成了广告图像,但是不同于广告所展示的冰冷的物质世界,卡茨的画作提供了商业宣传以外的人性的温暖,展示了当代中产阶级令人愉悦的日常生活。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283a38569fdf43fdbefda71b531b956d.jpeg

1952~1975 观念艺术

艺术的定义由谁决定?

由白墙和银质金属材质构成的观念艺术展区可以让人瞬间冷静下来,静下心去思考:自己转瞬的灵感、深入的思考,是否也是艺术本身?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f760cd757275480a9594f7a9ee57ab90.jpeg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d0b020ed6f4d49bcb4a315e3458a20c4.jpeg

观念艺术家们率先向艺术的本质提出疑问。当艺术不再必须与美有关,它更多的关乎理念,这些理念现在可以由艺术家选择任何媒介来实现。

1985年,美国作家尼尔·波兹曼提出“娱乐至死”,这句话意思并非要批判娱乐有害,而是提醒社会大众:传播媒体会限制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随着电视取代传统印刷品,新媒介取代旧媒介,它将改变人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而这种介入却往往不为人所注意。

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ece82be00b0148c79789b21d62655669.jpeg

奥威尔,这只是1983,白南准,1983

在这件向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致敬的作品里,白南准模拟电视上的雪花噪点,以表达他对媒体对人们生活与思考所造成影响的担忧。

“媒介就是信息”,在电视媒介对人们娱乐内容的偏好的影响下,人们在电视中只能听到一种声音——娱乐的声音。随着这位艺术家在2006的逝世,电视仿佛也随着另一股媒体力量的兴起而慢慢走向了历史。以白南准的话来说:未来,显然已经到来。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28daa1970eac4a5fb6a2a90bfd93e6e9.jpeg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a82f133f133b4caaaba8d16b4eabf72b.jpeg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f75dc277ec034ab6b53165199a35908b.jpeg

新绘画 & 1988年以后的艺术

未来,艺术的方向在哪里?

在新绘画&1988年以后的艺术展区,白色的展墙与回归经典的画作展陈设计,让人在充满危机又孕育希望的当代,冷静体会绘画本身具有的多种可能性......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5afc9a19e7a747d491767a0b5d7016ad.jpeg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ff883ff4b7ed42bf8d6bededa946572a.jpeg

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41029db30856471fa32c22bcb8882c66.jpeg

20世纪初,当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用敏锐、前沿的觉知,通过不同的观察角度和表现形式,冲破旧日审美范式,大胆进行艺术变革,不断把艺术从传统框架中拓展至全新领域,同时也在思考着绘画的可能性与在这个时代的道德责任。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6c96fd03906a4d5ab7082ef71d2f2bd8.jpeg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0406a45bac3e49e68c56d61429c314d8.jpeg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5a85081099dd4d7087610fe0bf9c2d47.jpeg

More →

1980年代以来,以达明·赫斯特为代表的“年轻英国艺术家”群体开始活跃,他的作品敏锐的记录着当代文化在资本与信息浪潮下产生的愉悦与虚无。他的旋转绘画系列以抽象绘画的形式聚焦于他一直关注的主题:生命与死亡。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1ce3fdba15f24dbd9a29efc67d4b4f26.jpeg

自画像,达明·赫斯特 ,2008

在赫斯特看来,任何一幅绘画从绘画到完结的过程都是从生命走向死亡的过程,因此他把当代社会想象成一个飞速旋转的离心机,当每一块笔触与色彩被投入其中,都会因为其高速旋转的离心力被投射为一束射线一样的轨迹,在这种充满能量的表达中,个性并不存在,而当画面停止旋转,留下的将是一个被记录下来的戈雅式的暴力现场、一幅绚烂的死亡图像。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f0b78c37723d4c1598fcaef2a584dd40.jpeg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c72eb8b9ef7e42aea714bf01543b684b.jpeg

被侵蚀的断臂维纳斯,丹尼尔 · 阿尔轩,2009

美国观念艺术家丹尼尔·阿尔轩的《未来千年考古》系列,将视角锁定在一千年后,未来文明通过对地球进行考古,重新发现这个时代的生活遗迹,这些遗迹上已经因大地的侵蚀而结出不明晶体。阿尔轩以他的方式,将对当下的审视,放置在了无限的未来与时间中。

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7a928ea7d02d4e1d9c86a49468b97200.jpeg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30d3cd8e77664bbb84a056472db0f6ba.jpeg

当下的世界仿若热带雨林,生机勃勃但也危机四伏。一切皆无定论,然而提出正确的问题、持续保持敏锐的自省,或许是艺术通向未来的唯一道路。

眼下,处在全球后疫情的阵痛当中,我们不得不坚强面对世界呈现的多重危机,弥散及无形的未知感让我们有时惘然若失,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更需塑造自身——回溯过去、记录当下、探索未来。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21009/716f2a75b0ef40f188c16bf685ffadd6.jpeg

「天安云谷回溯·未来——从马格利特、达利到当代艺术大师展」

展期:2022.9.26-12.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