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经验】2017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最全初复试专业指导(一)大全必看
(2017-05-29 11:49:29)
标签:
教育历史旅游时尚文化 |
分类: 艺术硕士考研经验 |
二.推荐书目
1.摄影:
《世界摄影史》北电版,
《张益福摄影教程》北电版(非常基础的书),
《摄影作品分析》北电版,
《论摄影》,
《明室》,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中国摄影杂志》(2016.6-2017.3)
(除此之外还看了《人像摄影》北电版等等一些杂七杂八的)
2.艺术与电影:
官网上有参考书,如果今年没变,那就是原来那5本。
三.自学经验技巧及两试
1.关于初试
摄影:摄影史+摄影技术知识=高分;
艺术与电影:艺术史+艺术理论知识=高分。
考摄影和艺术:
我的战略技巧是这样的:答题时间非常有限,为了节约时间,我不想等到上了考场,看到具体的题以后才开始在脑海里组织语言,尤其是写图片分析题,论述题的时候,这样的话会在本来就很紧张的氛围中增加压力(对我而言),所以怎么办呢?
在此,我要补充我个人认为回答近乎完美的主观题公式组合:
北电书本的知识+网上或者课外书名家的言论+自己的理解+逻辑清楚以及辩证的表达=高分答案。我在上考场前的一个月,把摄影和艺术,分模块的准备了好几十个论点,论点与论点之前相互是有联系的。每个论点300到800字不等,重要的是这好几十个论点都是自己组织的话!背别人的话很难记,背自己的总结该轻松很多且还好记。临考前背的滚瓜烂熟,而不再去看厚重的书本了。这就是所谓的厚书读薄吧!
在此郑重其事的建议大家:
顺便说一下,摄影我考了130,试卷上唯一拿不准的问题就是:论述题有一道问你什么是像素?此题25分,当时我把这道题放到最后写完图片分析题后还有30分钟去写。
【答题时间、答题字数的相关事项】
在北电的题型分布中,虽每一套题的分值每年都时有波动:总的来说就叫看分答题!
以2017年考研为例:
摄影:考试时间180min,满分150。
分为:
名词解释题x5(20分);
简答题x2(30分);
论述题x2(25分);
图片分析题x1(50分),
如严格按照分值比例划分答题时间话,
图片分析题占总分的1/3,要求写1500字以上,所花时间按比例换算,就得60min。每道论述题则需30min,所需字数就得约750字左右,以此类推。会答的题就多答点,不怎么会的即使想不出也要想办法编出对应的字数!一定要有一种拼了命也要分的精神。
艺术也是同理。
2.关于复试(自己的经历)
在这里我必须重点说一下复试。
时间:2017.3.28
实际操作(占复试比重百分之60,)+
英语面试(占复试比重百分之10)+
专业面试(占复试比重百分之30),
且英语面试和专业面试是同时进行,英语老师和专业老师坐在一起,问完英语,问专业。
2017年摄影学院选报导师6名
(在此我括号里面标注的是我从我所能了解到的导师们的方向和职务,因为有些老师,网上资料确实少,官网介绍陈旧,文献有些甚至还找不到,复试期间我已经尽力找了,如果有校内的同学可以进一步补充的话请留言):
朱炯(纪实与艺术);
程铁良(新闻报道);
吴毅(数码后期);
曹颋(读作:
唐东平(人像,纪实);
宋靖(院长)。
平时除了看理论书籍以外,自己专研的是商业时尚摄影(人像居多)以及商业后期修图(人像居多),所以我第一志愿报的导师就毫无疑问是曹颋,可以说是唯一对口的老师,第二志愿是吴毅老师,第三志愿是唐东平老师。(商业时尚--数码后期---人像,这就是我选报导师的原因)
英文自我介绍准备的熟练,但很有可能复试现场你根本不需要你自我介绍,对面英语老师就直接问英语问题,建议加强自己口语能力,应变能力,礼貌回答。
简单谈复试准备看的专业书:
中国摄影杂志(2016.6-2017.3每一期):这几本杂志非常重要,可以拓宽你的视野
至于作品
我是整理成一本类似杂志的画册,内含:时尚摄影作品,商业作品,纪实作品,人像作品,家庭照片以及旅拍,
共计56页.尽可能客观的还原复试当天的过程:
15个人被分成两批人,到了2个教室,教室通过桌子和椅子分为纵向3列,(就和高中考试情况差不多),第一列靠窗,第三列靠门,第二列中间,每列2-3个人,只能在以自己为圆心,以1m为半径的区域活动。我坐在中间一列最前面。
拍摄环境。
靠窗的那一列,有阳光进来,光比非常大;靠门的一列基本上全是环境光,光比最小。中间一列刚刚好,光比不大不小。(分座位是老师念名字,随机的。)
拍摄内容:监考老师明确强调:只能拍老师所给内容:
每人一个黑色垃圾袋,里面装着木偶人,一张报纸,一个陶瓷杯。
拍摄要求:
1.利用光影构图体现空间感;
2.体现影调;
3.表现出视觉秩序;
4.要有一定的创意;
5.最终相机里面的SD卡只能保留10张照片;
6.答题时间是2h,9:30am-11:30am。
(不能使用电脑,哪怕编辑照片也不可以!)
大家听听这个题,你们觉得是想拍什么?
刚好监考的老师就是我报的老师:曹颋,当时离我不到2m的距离。搞得我一开始还怪紧张的,一直看着我,吓得我一直不敢停下来。
(不管怎么样,我说说我的想法,大家也就参考下)
这样的题目,初步分析:审题
得知这类拍摄肯定不是拍什么纪实啊,揭露社会啊啥的。
我的想法很简单:审了10遍题,估计也就是拍一些平面构成的东西,有点类似极简主义的作品,利用点线面去拍,传达一点理念,一些视觉引发的情绪。
虽然老师强调只能拍这加上垃圾袋的4样东西,但是可以利用桌子椅子,地面作为背景,勾勒出一些线条啊,块面啊等等,弄一些对比出来,结合用光构图啥的。最后留下20min在相机里面很小心的删除照片,因为一不小心删错了就没了!!
顺便一提,我用的是黑白模式。当时旁边的同学都很认真,都拼命想要拍出点啥的样子,当时看到真的挺感动的!另一个好朋友队长(化名),他以为是去外面拍路人,带了个sorry卡片机(小巧轻便不容易被路人发现,避免尴尬),看到是在室内拍静物整个人都不好了。当时我和阿秋就在那嘲笑他哈哈。(当然复试这么紧张的场合我们表现的没有很夸张啦)11:30拍完。
和队长,阿秋一起去北电饭堂吃饭,吃完立刻回到摄影学院教室等待发落,时间是12:15。
13:00就开始面试了,大家伙15个人坐在同一间教室等着喊名字进去,我是第4个,后来交流得知和我报同一个导师(曹颋)的还有2个(我指的都是第一志愿,因为你网上第一志愿报哪个老师,哪个老师就问你问题,剩下的5个几乎不会问的),报程老师的应该是1-2个,报吴老师的应该是1个,报唐老师有1-2个,报宋老师的应该有1个,朱老师的应该有6-8个。虽然是说15个人进复试最终选5个,但实际上平均下来一般就是一个老师选一个,而且是从第一志愿选,所以说,即便报同一专业,报的老师不同,竞争程度也不一样。
其实对于身边的“对手”,我更多的是作为“同道中人”的目光去看待,我承认我们之间存在着竞争,而这曹颋老师再上午实操的时候多次强调“别忘了你们可是竞争对手”,但是后来我明白,决定你能不能最后考上的完全在于老师!(前提你是进了复试),请注意,是完全在于老师!不得不承认,一起去考试的15个人,有些人的确很高冷,甚至有些傲,但是大部分,只要是真心交流,都是很nice的同学!从以上角度来说,我觉得我们与其说是对手,倒不如说是战友!是和你拥有同样的目标,志同道合的战友。心胸放宽一点,做人才轻松啦哈哈。如果备考室坐你旁边得同学很紧张,真的可以互相鼓励一下!说真诚的说句:“别紧张放轻松,你一定行”,短短几个字在此情此景真的有很大power,人与人之间是不是该多一点真诚呢?
好了,等我面试一进去,离我5m多的距离做了一排老师,起码15个以上,说好的7个老师呢,后来得知,除了有6个北电摄院老师以及一个英语老师以外,还有些是别的学校老师(上海师范大学的教授,写北电《新闻报道摄影》教材的曾璜老师)。根本不需要英语自我介绍,上来我把我准备的作品(我准备了8本,人手一本,现在看来还是不够唉,但是大家不用紧张,作品老师们会互相传阅得啦)递交给老师以后,坐到座位等候发落。
“How do you balance your study and your life?”第一遍因为紧张以及因为距离太远,虽然很简单的问题,但当时真心不知道老师问了啥,又不好意思请老师再说一遍,于是就把自己背的自我介绍读上几段。然后老师知道我没听懂,又问了一遍,这回我听得很认真,但是距离真心有点远,加上老师声音确实有点小,连发音都没听清楚,就又说了一句“Pardon?”老师说了第三遍这才听清,最后还是顺利回答出来。(英语面试环节因人而异,有的人问的问题少,有的多的也可能5个哈哈。)期间除了英语老师,所有在座的老师都在认真的看你的作品。以下我尽可能的回忆当时的情景对话,大致如下(有想看我作品的可以私信我):
曹老师:“这组照片是你在2015年8月北京右视觉摄影机构的毕业创作?”
我:“是的”
曹老师:“那你跟我说一下,这组照片是你亲自拍的还是别人把灯光布好,你来拍的?”
我:
片子,毕业创作由两组,拍摄的都是外模,这一系列中,主光是前侧光上下两个雷达罩,下
面一个八角柔光箱作为补光,左后方有个侧逆光。
曹老师:“你跟我说说这些照片是你拍着玩的还是.外面接活的?”曹老师指着我的作品的问
道。
我:“拍着玩,练手的”
曹老师:(翻阅了前后两个系列的作品问道)“为什么这组系列作品和后面这个作品差别这么大?”
我:
曹老师:“那你跟我说说这张照片你是怎么拍的”
我:
曹老师:“这张照片你是打灯了还是纯自然光拍的?”(另外一张)
我:“这个是利用自然光拍的,后期再高光加了点青色”
A老师:“你平时看什么关于摄影的书?”
我:
A老师:“你不用说那么多,你平时看了什么书?”
我:“《张益福摄影教程》,《明室》,《论摄影》,《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国摄影杂志》,以及了解了一些今年1月去世的约翰伯杰的名著《观看之道》,《另一种表述方式》,《看》...”
A老师:“约翰伯杰的书你也有看?”
我:
曹老师:“你跟我说说,你平时后期是怎么修饰皮肤的?”
我:(对于这个问题我是非常非常自信的,因为在商业后期中,自己最擅长的就是修皮肤,所以回答的时候最自信)“老师你好,我非常擅长商业后期修皮肤,我用的方法有:第一,中性灰,双曲线;第二,高低频,并且我知道两者在操作过程之中的关系,比重,以及人物脸部的结构明暗关系”(我看曹老师一直在点头,我就没继续说了)
A老师:“除了有关摄影的书,你还看别的书吗?”
我:(当时一脸懵逼,心里想备考这么紧张哪有时间看别的书,于是就只能老实交代,现在想想为什么不把小时候看过的《花季雨季》说上,光说个没有还真有点尴尬):“没有...”
曹老师:“你说说这张照片是怎么用光的?”
我:(其实心里当时一直在嘀咕为什么问了这么久都是在问作品,哎,就想用简短的语言直击核心)“在室外,通过相机参数把环境光控好,用雷达罩,一个比较集中,光质比较硬的光照亮模特。”
B老师:“你平时的业余爱好是什么?”
我:“打篮球...跳街舞...健身...差不多就这些,剩下的时间差不多都在学摄影”
最后一排老师互相对视一下“好了没有问题了,下一个同学”,结束了短短20min不到的面试!我的考研之旅也真正的终结。可以说这段复试,我复试准备的百分之95都没有问着。
(5)关于初试前的准备
(一点个人情况:本人本科于广东海洋大学读的是计算机专业,2014年6月大一结束初步接触摄影,于2015年8月在北京右视觉摄影机构进修学习商业摄影,初步学习了商业摄影以及商业后期,大三正式决定考研,而后通过考研论坛,以及一些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电影学院里面的师兄师姐,从没有参加过任何正式的北电考研进修班。这里我奉劝大家,千万不要上淘宝,买一些什么所谓的专业复习笔记,我之前就买过900块,大大的3本,什么北电考研专业一复习资料,淘宝店家不知道改名没有,我记得叫什么“八斗学长”,那些资料非常冗长,甚至连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分不清,关键是很多错误,水印非常非常大!千万不要以为捡到宝,每年都有人这样以这样的方式赚钱的!因为后来我看很多人都追加评论都在骂,所以那个八斗学长已经把书撤掉了。其实关键是靠自己真的没错!的确,如果考上,研究生3年,租房子加生活费,加学费,没个20w以上恐怕很难。就考研来回飞机酒店都花费了7000至少。所以在校学生很多人会选择卖笔记。
一对一辅导(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
45课时常规+全套资料
60课时两科保线+全套资料+复试全程
90课时两科保分(240分+)+全套资料+复试全程
全科一对一辅导180课时(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
咨询老师:
手机/微信:13366254592 咨询QQ;3364342286
机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长远天地大厦B1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