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体周围炎

https://q2.itc.cn/q_70/images01/20240827/5e6616db4307405a9e9569b2c67a0436.jpeg
种植体周围炎是一种常见的种植体并发症,以下是关于其病因、风险因素、患病率和治疗措施的详细信息:
1. 病因
种植体周围炎主要由菌斑生物膜的形成和感染引起。种植体表面的菌斑生物膜形成与天然牙表面相似,但可能受到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化学处理的影响。其他风险因素包括:
- 口腔卫生不佳
- 糖尿病,特别是未控制的糖尿病
- 吸烟
- 酗酒
- 基因特征
- 治疗后维护不当
- 种植体表面特性
- 有牙周病史的患者
2. 风险因素
- 不良口腔卫生习惯
- 糖尿病
- 吸烟
- 酗酒
- 基因特征
- 治疗后维护不当
- 种植体表面特性
- 有牙周病史的患者
3. 患病率
种植体周围炎的患病率较高,特别是在有牙周病史的患者中。种植体周围疾病的患病率为2%~10%,而在牙周健康的患者中,种植体周围炎的患病率较低(≤10%)。有牙周病史患者的患病率可高达30%~80%。
4. 治疗措施
- 全面的牙周状况评估:包括探诊深度、牙龈健康状况等。
- 机械性菌斑生物膜清除(刮治):通过洁治和根面刮治等方法去除菌斑生物膜。
- 药物治疗:辅助使用全身和局部抗生素,但效果有限。
- 改善口腔卫生:定期洁牙和使用牙线等。
- 正畸治疗:在必要时进行正畸治疗以获得足够的间隙。
- 激光治疗:使用激光辅助治疗,可能有助于杀菌和促进愈合。
- 定期随访:进行定期的牙周支持治疗,包括激光治疗和传统的牙周支持治疗。
5. 治疗目标
成功的治疗目标是减少炎症、减少探诊出血、阻止进行性骨丧失,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次要治疗目标是增加牙龈或黏膜软组织量、增加根部或暴露种植体的覆盖面积、提升美观效果。
总结
种植体周围炎是一种常见的种植体并发症,涉及多方面的病因和风险因素。通过全面的评估、机械性菌斑清除、药物治疗、改善口腔卫生、正畸治疗和激光治疗等措施,可以有效管理和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提高种植体的长期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来源:网络
部分资料和图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企业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 1、本文系本网编辑或转载,感谢所有为本网提供相关文章的媒体和作者,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3、转载本网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