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意象和意境分析

(2016-06-02 23:28:09)

“超于象外,得其环中”

——试论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中的景与境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本词着重的应是人事,而开篇即写景,我们常说“寓情于景”,可是如何做到情理和物理相一致呢?词人在此选取“梅”、“柳”之物,首先这是驿站常栽之树。其次梅花这个意象,也有着相思的意味。如陆凯的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便是蕴含思念故友的意味;而“溪桥柳细”也是离别常见之景。《诗经》中也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句,至唐代,折柳送别之风盛行。而在唐更早之前,《乐府诗集》中有一篇《折杨柳歌辞》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也描绘出依依惜别之境。所以,梅柳的出现不仅合乎逻辑,也符合充当抒情媒介的条件。

另外,“草熏风暖”展现的是初春的美好景象,而这春景是记忆勾惹游子情思的。本已饱和的思念之情,遇见这景,便发生了反应,情与物便达到了交融的地步,实现“物我同一”的境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大部分人认为这两句讲述的是行人念及迢迢路程,顿感愁绪的加深。而我觉着,这里应该也包含着下文“盈盈粉泪“的女子的情感。或者说,这一阙奇妙地展现了游子自己的所见所思与女子的所想所思的一致性,并将二者杂糅与同一句中表达,不仅有行人的愁,还有女子因想起自己当时送别的场景,想起远方行人种种情形的愁。可以说,这里出现的时空交错,转换更为复杂。

在此借用影视制作中的一种表现技巧——化出化入(dissolve)来说明。化出化入也称“溶出溶入”、“溶变”,或简称“化”、“溶”。这是电影中表示时间和空间转换的技巧之一,指前一个电影画面渐渐消失(化出)的同时后一个画面渐渐显现(化入)。两者隐显的时间相等,并且在银幕上呈现一个短时间的重叠,即经过“溶”的状态实现交替。也常用以表现现实与梦幻、回忆、联想场面的衔接。“化”的方法,比较含蓄、委婉,并往往有某种寓意。“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也有类似的表现方式,游子想到山迢水阔,自己不知何时才能停止羁旅的生活,此时我们却也可以从中看到下文中“盈盈粉泪”的女子形象,当年离别,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可是自己的一怀愁绪却随着时间,空间的延伸,如这一江春水般永无止境了。游子,思妇的情感都已表露,这并不是简单的一语双关。二者的情感再次融合为一体,“愁“便是贯通两者情感的核心,使之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离愁”本是抽象的情感,在此运用“春水”的意象将它具体化,而行人与思妇情感的相接叙述,确切的说,是二者使用同一话语的表现方式,使得“离愁”更有感染力。

第二阙“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在《从“柔肠”到“断肠”:一个词学主题的多维考索》 1 一文中提出,柔肠是较为平和的意象,具有“哀而不伤”的情怀。“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这里的“柔肠“也是如此,没有“断肠”情感爆发的迅猛,然而它所蕴含的情感如临堤的河水,再多一点,便有决堤的可能。“楼高莫近危阑倚”便是试图阻止词中女子情感的溃堤。“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在解释“莫近危阑倚”原因的同时,展现给我们一幅辽阔的画面,高楼处远眺,似乎能鸟瞰一切,可是却有青山拦住这纵览“平芜尽处”的视线,行人呢?他流浪在春山的另一边。这虚设中的远景,却使一触即发的情感有了足够的空间慢慢疏导,“春山外”使用三平声结尾,语调平缓,致使饱和的情绪不致于郁积,又造成韵味无穷的效果,从“平芜尽处”的无限中,选取了“春山”的有限,而有借此有限,连接到“春山外”的无限之中。空间延伸颇有层次,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情感和画面的相通。至此,女子思念行人,行人触景伤情的惆怅意境便完整呈现。

前面我们将词句拆解,品位部分流露的情感。然而意境的形成断不是残瓦碎片的简单集合。综观全词,词人用具体的“梅残”、“柳细”、“春水”、“春山”去使“离绪”现形,变得具体可感,而这些简单的,不同的意象,因着“愁”这一共同的情感发生联系,贯穿全文的“愁”使得这些不用的意象融合,创造出别样的宇宙天地,在这天地中,行人,思妇的愁构成这里的每一分子。意境由此创造出来。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词所创造的意境,在细细品味中。则有更多难以言说的韵味,即“言不尽而意无穷”。

 

附:①郭守运. 从“柔肠”到“断肠”:一个词学主题的多维考索.[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作者:14级汉语言文学3林愉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