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意境分析

电影简介:为了料理父亲的后事,“我”回到老家——三里屯,回忆起了父亲和母亲年轻时的浪漫爱情故事。最后,“我”实现了母亲要把父亲抬回三里屯的愿望。回城的最后一天,“我”站在了父亲生前的讲台上,为孩子们上了一节课,完成了父亲母亲对“我”的希冀。
一.黑白现实
父亲去世了,母亲的世界下雪了。电影用黑白色调叙述了“我”和母亲为父亲送葬的整个经过。此时三里屯冰天雪地,母亲常常坐在村子的学堂外发呆,思念着父亲。雪花飘落在这个年迈老朽的身上,她就像一座冰雕,在这个黑白的世界里茕茕孑立。母亲默默无言,但是却把所有的悲伤和孤独都体现在场景里。我们看到的这个黑白冰冷的世界,实则是母亲内心的世界。母亲和父亲相爱一生,相知相识,相濡以沫,母亲的怀念、孤寂和悲痛渲染了环境,而冰封世界也增添了生死离别之悲。
寒风呼啸,在城镇到三里屯的小路上,我和母亲走在送葬队伍的前面,把父亲的尸体抬回了家。所有人的表情都庄重而肃穆,对这个献身于乡村教育的老先生的离世感到悲痛和惋惜。仍旧是黑白色调,灰色的天,灰色的树,灰色的路,可谓情景并茂,情景交融。黑白,是死亡的色调,体现了生者对死者的怀念和吊唁。
http://s16/mw690/006q9DDngy72aKjAhWf2f&690
二.绚丽的回忆
http://s7/mw690/006q9DDngy72aKm3X1Q66&690
1.初见
母亲十八岁,初秋的一天,蓝蓝的天,黄土路,黄色树,母亲穿着大红棉袄挤在人群中对马车载来的父亲一见钟情。父亲亦在人群中注意到了身穿大红棉袄的母亲,几个心领神会的眼神,为浪漫故事拉开序幕。在这个淳朴美丽的村庄,在这片黄土地上,母亲和父亲从此系上了一条纽带。这个场景十分令人感动,满足了观众对一见钟情所有的美好幻想,言有尽而意无穷。
2.暗恋
傍晚时分,父亲常常送放学的孩子们回家,母亲则偷偷地跟着父亲。当时已是深秋,夕阳绚烂,金黄的大树,父亲带着孩子们唱着笑着走在相间小路上,这些美好的东西,连同她眼中的欣赏人,一同流动在她闪亮的眼眸中。母亲跑跑歇歇,保持着一段父亲看不见的距离。这漫天的秋景,和母亲人生中的前十七个秋景没有区别,却因为父亲在其中,而变得温暖迷人了。一个害羞而又勇敢追求爱情的乡村女子的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3.离别
父亲被打成”右派“被带走时,母亲带着抱着一碗热腾腾的蘑菇馅饺子追着他走了好远的路。她为了抄小路,漫山遍野地跑,她的红围巾和小辫子在风中飘荡。母亲摔倒了,把青花瓷碗摔破了,饺子撒了一地,她坐在山边上哭,看着父亲的马车越走越远,最后消失在滚滚烟尘里。那一刻,秋天不再孕育出浪漫,而代表悲伤和离别了。
4.盼望
父亲走后,母亲总是站在小路上等着父亲。严冬已到,她穿着红棉袄,就像雪地里的一束火把。冬天的风带着雪和霜,她的围巾上眉毛上结了薄薄的一层霜,眼神一刻也不敢离开那条父亲来时的小路。白茫茫的雪地上,大地是静止的,母亲也是静止的,只有风在动。这幅画面,让我感动很久,母亲坚定不渝的盼望和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