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有的原籍保山城区的学生须当知青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而不愿意下乡,有的原籍保山农村的学生却想当知青而不可得。
我的一位农村籍的同学就是当了知青后被分到国营工厂的。徐延祺先生原籍保山板桥。一九六九年和同学们下乡当了知青,返城分到原保山县农机厂工作,英年早逝时任副厂长。徐延祺先生曾在云南省保山一中就读,勤恳好学,擅拉二胡,曾练习作曲唱给我听。我与徐先生交换钢笔练字。
上世纪刮过一阵风,省吃俭用花三、四千元也要为农村籍的人买城市户口,用钱可以解决问题。现在反过来了,城市籍的人想买农村户口而不可得,用钱也不能解决问题。
后来才知道,农村籍的学生想当而知青不可得。
有的知青研究,对老红军、老八路有过专门的优惠,对老工人、老贫下中农、老知青为什么没有?结论是,老工人、老贫下中农、老知青太多,等稀少时可能会有。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