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六大传世名画---画马大师你知道多少

标签:
国画马徐悲鸿收藏文化 |
古往今来以马题材为画的名家可谓不少,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热衷于画马呢?其实原因有二:
五匹马体格健壮,虽毛色不一,姿态各异,但显得驯养有素,极其温顺。五个奚官则因身份不同,或骄横,或气盛,或谨慎,或老成,举手投足,无不恰如其分。李公麟虽由吴道子入门,但其线描功夫,称得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今人感叹古代的汉人及异族有那么美妙的服饰,以致单是描绘衣服的褶纹就有“十八描”之称。
http://s16/mw690/006q8jnEzy7l2MUjcir8f&690
《五马图》局部细节五
而李公麟以其“行云流水”般的线条,飘逸而行止如意,虽只是白描勾画,却非常具有质感。你看马的轮廓,似乎感觉得到其骨骼肌肉,略加烘染后,又似乎能感觉到其皮毛、斑纹。人物的面部刻画很简单,但结构异常准确,状貌极其生动,须眉之间,不但可视其年龄、身份、民族,甚至从表情可以窥其内心。衣褶自然是线描最优美之处,观者打开画卷,无不立即就被这些流畅圆润而又凝练劲挺的线条所吸引,不能不为其造型之精美而折服。后人推其为宋画中之第一。
《昭陵六骏图》之六
http://s8/mw690/006q8jnEzy7l2O1XcFN47&690
卷首有乾隆皇帝书“深得稳意”4大字,后面还有它的题诗。画上留有赵孟頫和16位藏家题记、清代乾隆皇帝手书,盖有历代藏家印记近200方,显示出收藏家们对这幅画的喜爱。清《石渠宝笈续编》、《穰梨馆过眼续录》著录。
http://s16/mw690/006q8jnEzy7l2O1OT031f&690
其一
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极高,具有一系列的象征和寓意。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祖先们认为,龙马就是仁马,它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马又是能力、圣贤、人才、有作为的象征。古人常常以“千里马”来比拟。千里马是日行千里的优秀骏马。相传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常常骑着他巡游天下。周穆王的八骏其实比喻着他的人集团,才华卓越,本领非凡,各自用特殊的能力在共同辅助周天子的天下大业。
其二源于对马的喜爱,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争西征大宛----汉武帝因喜爱汗血宝马而发动战争。周穆王最好宝马良驹,霸王项羽的乌骓,秦始皇的七匹名马等种种传说。
熟悉中国画坛的人都知道,唐朝画家韩幹绝对是“画马界的鼻祖”。擅长肖像画,但是最有卓越成就的还是其骏马图作品。韩干着重描绘马的风采神态,对后世的影响很大。骏马作品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是《牧马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后代画马名家如李公麟、赵孟頫都曾向他学习。画马比较出色名家有唐朝曹霸、韩幹、北宋李公麟、宋金赵霖、元赵孟頫、清郎世宁、近代徐悲鸿。
一、韩幹《牧马图》
http://s12/mw690/006q8jnEzy7l2MgYV3tdb&690
《牧马图》描绘骏马肥硕雄骏马的英姿。图中画黑白二马,一奚官虬髻戴头巾,手执缰缓行。此图线条纤细遒劲,勾出马的健壮体形,黑马身配朱地花纹锦鞍,更示出其神彩;人物衣纹疏密有致,结构严谨,用笔沉着,神采生动,纯是从写生中得来。《牧马图》原为《名绘集珍》册中之一帧,左有宋徽宗赵佶的“韩干真迹,丁亥御笔”题字。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牧马图》描绘骏马肥硕雄骏马的英姿。图中画黑白二马,一奚官虬髻戴头巾,手执缰缓行。此图线条纤细遒劲,勾出马的健壮体形,黑马身配朱地花纹锦鞍,更示出其神彩;人物衣纹疏密有致,结构严谨,用笔沉着,神采生动,纯是从写生中得来。《牧马图》原为《名绘集珍》册中之一帧,左有宋徽宗赵佶的“韩干真迹,丁亥御笔”题字。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为了深入了解马的习性,他常痴呆地观察上几个时辰,把别的画家不了解的具体细节都弄得清清楚楚,并牢记心上。这样时间久了,马的各种体貌,奔跑雄姿,千变万化的动态,作画之时自然而然就展现在纸上。所以人们都称赞韩干笔下的马是能跑动的马。
二、李公麟《五马图》
《五马图》画卷描绘了北宋元佑初年西域边地进献给皇帝的五匹矫健的名马,前四匹为“凤头骢”、“好头赤”、“锦膊骢”、“照夜白”,第五匹是“满川花”。每匹马前面均有一牵马人。此画中的马及牵马人,均是画家根据真实对象写生创作的,前3位控马者为西域少数民族的形象和装束,姿态各异,无一雷同,其精神气质亦微有差异,有饱经风霜、谨小慎微者;有年轻气盛、执缰阔步者;有身穿官服、气度骄横者。五匹毛色状貌各不相同的马,或静止,或缓步徐行,比例准确,神完气足。画家用纯熟的白描技法,把盛行于唐代吴道子时代的“白画”发展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画种----白描,这幅画就是确立这一画种的标志。
http://s2/mw690/006q8jnEzy7l2MOnapzc1&690
《五马图》局部细节一
http://s2/mw690/006q8jnEzy7l2MOnapzc1&690
李公麟是北宋著名画家。他画的人物,能区分出人物的不同身份、不同地域和不同种族的特征,使人一看即能辨别出来。不过,李公麟最著称的画法是一种“扫去粉黛,淡毫轻墨”的“白描”,它的效果是“不施丹青而光彩动人”。
http://s1/mw690/006q8jnEzy7l2MOhvkk00&690
《五马图》局部细节二
http://s1/mw690/006q8jnEzy7l2MOhvkk00&690
该幅就是确立这一画种的标志。虽不着彩色,仍可使观者从刚柔、粗细、浓淡、长短、快慢的线条变化中感受到富有弹性的肌肤、松软的皮毛、笔挺的衣衫、粗厚的棉袍等各不相同的质感和量感。
http://s7/mw690/006q8jnEzy7l2MOkuDYa6&690
《五马图》局部细节三
http://s7/mw690/006q8jnEzy7l2MOkuDYa6&690
在白描的基础上微施淡墨渲染,辅佐了线描的表现力,使艺术效果更为完善,体现了文人画注重简约、儒雅和淡泊的审美观。自此之后,几乎所有的白描人马画无不源出于李公麟的白描艺术。
http://s14/mw690/006q8jnEzy7l2MOzAiV2d&690
《五马图》局部细节四
http://s14/mw690/006q8jnEzy7l2MOzAiV2d&690
http://s16/mw690/006q8jnEzy7l2MUjcir8f&690
三、赵霖《昭陵六骏图》
《赵霖昭陵六骏图卷》是金代画家赵霖创作的一幅设色画。此图依据唐太宗昭陵六骏石刻而绘,全卷分六段,每段画一马,旁有题赞。骏马的形态既忠于原作,又注意发挥绘画之长,通过遒劲的笔法和精微的设色,将马匹的毛色表现得更加真实自然,战骑驰骋疆场的雄姿也刻画得十分生动。无论是奔驰、腾跃,还是徐行、伫立,都能曲尽其态。
http://s5/mw690/006q8jnEzy7l2NgAEewe4&690
《昭陵六骏图》之一
从画风看,此图明显吸收了汉族艺术传统,继承唐和北宋时代的画马技法,尤多唐代韩干遗韵。造型准确朴拙,线描柔和匀细,设色浓重沉厚,渲染富有质感。每段题赞为金代著名书法家赵秉文所写,赵的流传书迹也甚少。唐昭陵六骏浮雕在宋初被勒石摹刻,此画与石刻拓片的线条结构几乎一致,赵霖很可能参酌了北宋的石刻拓片(原石刻现藏陕西省博物馆)而作。
http://s11/mw690/006q8jnEzy7l2NgsSSefa&690
《昭陵六骏图》之二
http://s11/mw690/006q8jnEzy7l2Ngyq5I9a&690
《昭陵六骏图》之三
http://s12/mw690/006q8jnEzy7l2NgNZ6rdb&690
《昭陵六骏图》之四
http://s8/mw690/006q8jnEzy7l2NgEOG397&690
《昭陵六骏图》之五
从画风看,此图明显吸收了汉族艺术传统,继承唐和北宋时代的画马技法,尤多唐代韩干遗韵。造型准确朴拙,线描柔和匀细,设色浓重沉厚,渲染富有质感。每段题赞为金代著名书法家赵秉文所写,赵的流传书迹也甚少。唐昭陵六骏浮雕在宋初被勒石摹刻,此画与石刻拓片的线条结构几乎一致,赵霖很可能参酌了北宋的石刻拓片(原石刻现藏陕西省博物馆)而作。
http://s11/mw690/006q8jnEzy7l2NgsSSefa&690
http://s11/mw690/006q8jnEzy7l2Ngyq5I9a&690
http://s12/mw690/006q8jnEzy7l2NgNZ6rdb&690
http://s8/mw690/006q8jnEzy7l2NgEOG397&690
《昭陵六骏图》,绢本,设色。纵27.4厘米,横444.2厘米。摹画“昭陵六骏”刻石。六马皆为战马,其中有三匹身中箭伤,姿态生动有力,执马者为丘行恭。人马画法,浑厚古朴。描绘凝重有力,颇具石刻风味。有的昂首挺立,有的延膊缓步,有的奋蹄疾驰,各俱姿态。笔法苍健有力,设色淳厚自然。此图每段有金赵秉文书写大宗赞辞并跋,称作者为赵霖。
四、赵孟頫《人骑图》
http://s10/mw690/006q8jnEzy7l2O0IwQ179&690
《人骑图》为赵孟頫四十三岁时所作,是其鞍马题材的早期作品。《人骑图》中多用铁线描及游丝描绘,细劲秀润,造型生动自然,体现出浓郁的唐代遗风。作者在此图中表现出对唐人画法的刻意追求和对古人精华的继承发扬。
《人骑图》为赵孟頫四十三岁时所作,是其鞍马题材的早期作品。《人骑图》中多用铁线描及游丝描绘,细劲秀润,造型生动自然,体现出浓郁的唐代遗风。作者在此图中表现出对唐人画法的刻意追求和对古人精华的继承发扬。
http://s8/mw690/006q8jnEzy7l2O1XcFN47&690
卷首有乾隆皇帝书“深得稳意”4大字,后面还有它的题诗。画上留有赵孟頫和16位藏家题记、清代乾隆皇帝手书,盖有历代藏家印记近200方,显示出收藏家们对这幅画的喜爱。清《石渠宝笈续编》、《穰梨馆过眼续录》著录。
http://s16/mw690/006q8jnEzy7l2O1OT031f&690
画中自题:“吾自少年便爱画马,六岁得见韩干真迹三卷,乃始得其意之。”这既能说明画家长期坚持专研,又体现其从古人身上得到精髓之“意”。
他以刻意的追求和长期的实践,取得了高超、精湛的技艺,他曾经说:“宋人画人物,不及唐人远甚,予刻意学唐,殆欲尽去宋人笔墨。”而在自题中更写到:“此图不愧唐人”,说明他对自己这幅画艺术成就的肯定。
五、郎世宁《百骏图》
《百骏图》是意大利籍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创作的绘画作品,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此图稿本为纸质,原作分别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纸质稿本) 和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绢本)
。此图共绘有100匹骏马,姿势各异,或立、或奔、或跪、或卧,可谓曲尽骏马之态。画面的首尾各有牧者数人,控制着整个马群,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间的和谐关系。
http://s13/mw690/006q8jnEzy7l2OhJ9xObc&690
《百骏图》局部细节
http://s2/mw690/006q8jnEzy7l2Ojbscx11&690
《百骏图》局部细节
http://s3/mw690/006q8jnEzy7l2Oj1Ldoe2&690
《百骏图》局部细节
http://s2/mw690/006q8jnEzy7l2Ojbscx11&690
http://s3/mw690/006q8jnEzy7l2Oj1Ldoe2&690
《百骏图》,该稿本为纸质,纵102厘米、横813厘米。目前保留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意大利人郎世宁1715年他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就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百骏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六、徐悲鸿《八骏马》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徐悲鸿的马独步画坛,无人能与之相颉颃。在他个人的艺术成就中,也以画马的成就最为卓著。他一生致力于国画的改革,而体现他国画改革最高成就的就是他的国画奔马。他非常注重写生,关于马的写生画稿不下千幅,学过马的解剖。对马的骨骼、肌肉、组织了如指掌,同时,他还熟悉马的性格脾气。在技法上,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
http://s14/mw690/006q8jnEzy7l2UPRcC1ed&690
http://s14/mw690/006q8jnEzy7l2UPRcC1ed&690
简单科普下八骏之名:绝地、 超光 、超影 、奔菁、 翻羽 、腾雾、逾辉 、挟翼。徐悲鸿画的马既有西方绘画中的造型,又有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融中西绘画之长於一炉,笔墨酣畅,形神俱足。那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八骏图》是徐悲鸿以画马见长
,是新中国第一批到苏联列宾美院学习的画家,集国画的写意风格与西画的严谨结构于一身,画出的马不但有中国画的意境,也有西画的严谨结构关系。其他代表作还有《田横五百士》。
后一篇:初清六大名家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