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文本教学价值的思考

(2016-04-13 18:14:12)
标签:

教育

分类: 语文之美

关于文本教学价值的思考

——《17 梦想的力量》教学反思

http://s6/mw690/006q7HXGgy70IBO32HX15&690

南海小学 陈才英

一、什么是文本的教学价值?

探讨文本的教学价值,首先要追溯文本自身的价值。一个文本当它还没有成为课文散落在纸张上时,它不外乎有三种作用,亦可称为三种价值,一是知识信息传播价值,例如一些新闻报道、公告等;二是情意交流价值,例如一些励志文学、美文等;三是休闲娱乐价值,诸如一些娱乐杂志等。这三种价值是文本自身的价值,也有专家称之为“原生价值”。

但是,语文教材是文选型教材,当文本进入教材成为阅读教学的内容之后,除“原生价值”之外,又产生出了另外一种价值,即“教学价值”。李海林专家认为,这种“教学价值”就是“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即“言语智慧”。胡立根专家认为:“语文学习主体关注的焦点不在于弄懂教材直接传输的内容,而在于‘怎样’才能正确、快速地接受教材直接传输的信息;‘怎样’像课文作者那样综合社会各种信息并进行整理加工,形成自己的思想情感;‘怎样’像课文那样准确、自然、简洁、巧妙地传达自己想要传输的信息。”这亦是对“言语智慧”的一种诠释。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也大声疾呼“为言语智慧而教”。他在文章《言语智慧:语文课堂的自觉追求》 中写道:“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在获得课文所传播的信息的同时,获得‘如何传播信息’的‘言语智慧’才是更为本质的行为。”

如此看来,我们的语文教师面对教学文本时,不仅要关注文本蕴涵的信息、情感、思想、内涵等原生价值,更要以自己敏锐的言语和感知能力捕捉到文本传递信息的言语智慧,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一系列语言实践中去品味文本语言的“温度”、感受文本语言的“力度”、思考文本语言的“深度”、领悟文本语言的“宽度”,从而形成丰富敏锐的“言语智慧”。

二、文本教学价值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具有一定的内隐性,但一般来说更多地可以从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表达效果等方面考虑,看看课文有哪些语言形式可以转化,有哪些语言点需要揣摩体会,有哪些语言实践点可以训练,看看课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为什么用这样的表达方式等。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这样落实。

1.关注文本语言的表现力,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

语言是有“温度”的,触摸不同的语言,我们能感受到语言不同的温度;语言是有“力度”的,掂量不同的语言,我们能感受到语言不同的力度。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就读的方面说,若不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味,哪里会‘真知’读?哪里会‘真能’读?”因此,语文教学要特别关注文本语言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一字一词一句,乃至一个标点的玩味、比较、揣摩中积淀语感、发展语感,提高鉴赏能力。

例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学 《猫》 一课中猫“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给抓痒”中的“蹭”字是这样教的。

师:能说说“蹭”在这儿的意思吗?

1:是“摩擦”的意思。

师:那老舍先生为什么不用“摩擦”而用“蹭”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体会其中的不同。“蹭”虽然有摩擦的意思,但绝不仅仅是“摩擦”那么简单。大家联系上下文,看看对这个“蹭”字还能找到什么新的感觉。 (学生自由读课文)

2:我觉得“蹭”是一种温柔地“摩擦”。因为课文中说,猫高兴的时候,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猫蹭主人的腿,那是在向主人表示亲热呢。

3:我觉得“蹭”还有一种撒娇的味道。猫在老舍爷爷面前撒个娇,要求给抓抓痒。说明猫和老舍爷爷的关系特别好。

师:体会得真好!大家看,猫这样轻轻地、温柔地、撒娇似的蹭着老舍爷爷的腿,还蹭出了什么呢?

4:蹭出了可爱。猫的样子实在是太可爱了。

5:蹭出了乖巧。

6:蹭出了相互之间的感情。

师:说得多精彩啊!同学们,一个“蹭”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猫的可爱,而且还让我们看到了一幅“人爱猫,猫爱人”的动人画面。是的,在老舍爷爷看来,猫就是他的孩子;同样,在猫的眼中,老舍爷爷就是它最可信赖的亲人。一个“蹭”让主人和猫之间蹭出了友谊、蹭出了感情。而一个“蹭”也蹭出了学生智慧的火花、独特的体验。这启示我们,文本中有许多含义深刻或意蕴深远的词句,需要我们去“煮”,只有引导学生走上语言的桥梁,潜心涵泳、潜心化解,才能使语文教学血肉丰满、有滋有味,才能提高学生语言的感受能力。

2.拓展文本语言的空间,实现个体语言的再造

尽管语文教学承担着多维的教学目标,但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是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所以,语文教学必须要强化本体地位,为学生搭建丰富多样的语言实践平台,扎扎实实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具体来说,就是要以文本中的字、词、句、段、篇为语言材料,发掘语言空间,寻找实践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实现由文本语言向再造语言的发展。

在《画家与牧童》教学中,我们建构了以语言为核心取向的语文课堂,通过对“语文现象”的关注,从而最大限度发挥文本的语言习得功能。在教学商人和教书先生夸奖戴嵩的《斗牛图》时,第一步:让学生阅读以下两句话,重点读出夸赞的语气:一位商人称赞道:“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第二步:让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语言上的比较异同,“称赞”与“赞扬”,“太像”和“画活”,“绝妙之作”和“神笔”之不同。第三步:能否将商人和教书先生的话换过来,从而让学生领悟角色不同,地位不同,用词也不同,这就是语言的精妙。第四步:如果你也站在《斗牛图》边上,请用上一个称赞的词,想想你会怎么赞扬这幅画?

出示:画得太( )了,画得太( )了,( )。词语:栩栩如生 活灵活现 惟妙惟肖 出神入化 上乘之作

在这样的语文阅读活动中,教师将教学情境与文本语言价值功能的发挥巧妙的连结在一起,注意语言价值的发掘和语文现象的关注,抓住语言的特点,感受语言的特色,从而体味语言的魅力,让学生从对语言现象的关注、阅读与运用中,品味人文内涵,实现语言和人文的发展,从而实现文本价值的最大化。

3.强化学法指导,发展语文学习的能力

薛法根老师说:“语文教育的重心要从课文的思想内容转移到语文能力的发展上,通过课文内容学习其中的语文知识,进而通过相应的语文实践,形成并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改变当前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重要途径。而强化学法指导,养成“反三”的能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在更为广阔的语文背景下进行自我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梦想的力量》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阅读第六段,教给学生圈关键词的方法以及列举典型事例的方法。教学实录如下:

为什么说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把你找到的原因,咱们一个一个说,你先开始。还有哪些同学也关注了第六自然段,请你举手,这个自然段太重要了。你从这个自然段当中了解到了什么?你六岁的时候在干什么?都在玩,也未必。但肯定没有像瑞恩那样一件一件地做事。

快速地圈一圈,瑞恩一共做了哪几件事?圈是一门学问,要圈关键词,可圈可不圈的,我们坚决不圈。

看看陈老师是怎么圈的?你发现了什么?第一种是可以直接圈,第二种是用两个圈,然后中间加一条连接线。第三种是课文中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就用自己的词语来概括。

就这样,瑞恩为实现“挣足70元钱”这个梦想不懈努力着。他只做了这五件事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在会读书的孩子的眼里,省略号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六点,而是一幅又一幅生动的画面。请你想象一下,为了实现梦想,瑞恩还有可能在做什么事情?用上屏幕上的句式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像这样的事列举得完吗?

可不能想当然。要从课文中找依据。

既然举得完为什么不举完呢?

看来同学们都很会写作文。是的,咱们要选择几件典型的事情来写,不要像记流水账那样把所有的事情都列举出来,要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那么陈老师选择这样五件事情,你们想想可不可以。我选择,瑞恩拖地板,瑞恩擦桌子,瑞恩擦窗户,瑞恩洗碗,瑞恩洗衣服。把陈老师选的五件事,跟课文选的五件事,你们比照一下,那种选法好?

是的,咱们在选择典型事例的时候,如果能够选择不同类型的事例,那就会使我们的文章更有说服力。

遗憾的是课后写话作业设计不当,如果能设计一个写话情境,然后迁移课堂写到的方法就更好了。

语文教学到底要教什么?语文教材的功能到底是什么?这是急需澄清的一个问题。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实现学生“言语智慧”的发展,无疑是对以上问题的一个响亮的回答。

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使一篇篇课文的教学价值最大化,实现学生“言语智慧”的发展。合理利用文本的课程价值组织教学,落实课程目标,包括从大到小,由宏观而微观,从课程教学目标、学段教学目标、学年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文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六项。不一味从文本的原生价值角度去组织教学,避免做无用功,重复以前所学,或者超越具体学情,将未来内容提前化。努力争取用最少的教学消耗,使最大范围内的学生理解掌握课程目标规定的相关内容的教学,从有效教学进入高效教学的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