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佛洞真容寺位于台怀镇杨柏峪村西山角处,背山面水。这座寺院曾于抗日战争前重修,挖土时发现佛像万余尊,故寺院修好后以万佛洞名之。此寺系唐贞元年建,为唐武宗灭法时所埋藏。现寺院已毁,只留元建六面六层弘教大师灵骨塔一座常有僧众礼拜。
根据《文物法》的16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五台山管理局恭请当代高僧大德梦参长老住持修建,期望在长老智慧的引领下,把万佛洞真容寺建成一座如理如法,质朴典雅的当代木建精品工程,更能够发挥长老深厚的佛学功底为五台山佛学文化传承作出贡献,为五台山佛教精神内涵注入新的活力。
参长老也希望藉由教法深入的教导和修法的实践体验,带领僧众学修并进,重塑僧格。让法运得以重光,正法宝幢重竖清凉,更让千年古刹再现生机,为五台山的建设和文殊精神的传播略尽绵薄之力。
上夢下參老和尚苦行一生,五湖宣法,中興地藏法門,兼承華嚴道場,法嗣信徒數萬眾,尋遇佛宗道源近百年,曾隨慈舟、倓虚、弘一、虛雲學修研法。歷經近代變遷,鑒閱風雲滄桑,親受重重磨難,識悟世野眾相。畢生無持一道場。被譽為深山中的一盏明灯。今已百歲餘年,駐錫於真容寺長老院,依課課精進,普修弘法。
时经两年建设,真容寺殿宇巍峨,宝像庄严,诸废并兴,规模初具,这仰赖十方檀越护持三宝之力,也是梦参长老及座下弟子度生愿力的展现。复兴后的真容寺庭院宏阔,布局严谨,建筑考究,焕然一新,一一陈设都体现庄严道场的用心。
眞容寺自貳零壹貳年八月重建以來,一瓦、一椽、一梁皆來自於眾善發心。為了最大程度還原古址的原貌,真容寺嚴格依從『營造法式』,為純木製唐代建築,在修建過程中由於受到地形、面積等諸多因素的限制,設計與建設者們解決了無數的難題,這一切的努力,凝匯成我們今日所看到的這座與自然相生且如法典致的禪庭。
责任编辑:冉文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