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昆明的雨》同课异构反思

(2019-12-28 21:41:53)
标签:

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讲了无数次散文课,依然感觉上不好,总感觉不能很好的诠释出作者要抒发的情,表达的意。但还是会有不同的收获,这就好比一块玉,在不断的打磨后就会一次比一次圆润,相信自己只要有兴趣再加上不断的努力去学习、探究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首先来谈这节课我所预设的教学三个教学任务。第一是画思维导图,让学生去达到对课文内容的深层理解,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第二是赏一处美景,突破散文的“形散神聚”的特点。第三是赏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汪曾祺的写作语言特点。

其次来谈一节好课要需要把握的条件。一节课上好真的是太难了,它要把多种元素揉和在一起。文本内容的深层解读、课标内容的正确把握、考点内容的正确诠释、学情的了解、学法的正确指导、课堂环节的齐全、课堂时间的合理把握……

今天这节课的亮点如下: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所生成的思维导图很具有想象力。

2、我从大出着手,首先让学生找到这条情感线“我想念昆明的雨”,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这条线索去从课文中找到所描写的人、事、景、物。

3、从课堂学生表现可看出多数学生能跟随老师引导进入文章的意境。

失误之处:1、首先我认识到自己最大的失误还是和性格习惯有关,不注意细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我应该做到做事有周密的计划,提前备考上课所需要的一切素材和工具。

其次、是对文本没有一个深层的解读,对课文内容的挖掘不够深,这样对问题的分析就不够详细透彻。

再次、在备课时只备了教材而忽略了学生,这样在学法指导上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使学生不能很好的参与课堂。

而且要从不同的点去品析,需要自己的知识储备有一定的广度,达到一种全方位理解,这样思维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这节课,我在切入点上是有线到点,先让学生了解本文的线索,然后结合“我想念昆明的雨”这条情感线索再去找一些小载体,比如写仙人掌、还有菌子、杨梅等,其实就是想让学生了解到这些东西作者在写的时候显得很“散”,但又通过了解“情感线”后会明白原来文章结构还是如此紧密的,从而达到学生对散文结构“形散神聚”特点的掌握。但在课堂生成时演绎的不够完美,学生因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彻,所以回答的问题的答案显内容显得太单薄,这样就不会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因为我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透彻,所以在开头第一段理解就比较浅显,只是简单的去从昆明的民风民俗来谈,而没有去从深层的带学生去理解为什么“宁坤”要他去画画而他却从掉在门头的仙人掌写起呢?听了王教授点评后才知道这幅画的另一中意味,原来作者的文风和画风是相对的,都是如此的含蓄,也是如此的耐人寻味呀!接着谈到了雨的特点: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在谈雨的特点时只有使人动情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重点,作者随着他的回忆慢慢的展开,由仙人掌、吃菌子、杨梅、以及卖杨梅的人再到缅桂花这一段,最后写在雨中赏景,并和德熙一起喝酒,这段回忆正是他人生中一段重要的时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心静如水
后一篇:夜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