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丨讲座回顾同济大学张德顺教授来我院做学术交流

(2019-06-26 11:14:56)
转自公众号:裕哲讲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系

2019年6月18日下午2:30,同济大学张德顺教授在我校建筑学院东楼做了题为《风景园林文化性提升的规划策略与设计对策》的学术讲座。


主讲人介绍

张德顺教授

同济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生导师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IUCN/SSC专家组成员

中国植物学会事

中国风景园学会园林植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多年来一直关注于气候变化与风景园林响应方面的研究,由于自身扎实的园林植物学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擅长于选择不同的园林植物来应对气候环境变化问题。

 开场致辞

本次讲座是裕哲讲堂举办的第八期学术讲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系系主任董芦笛教授对此次讲座进行了简短的介绍并表示热烈欢迎。在这场讲座中张德顺教授分享了他自己对景观文化的理解,并通过规划实践案例进一步阐述具体的策略与对策。

转载丨讲座回顾同济大学张德顺教授来我院做学术交流

董芦笛教授主持开场


讲座内容

张德顺教授从中国人缺乏对世界公理定理的认知,点出我们应该提升中国的文化自信,要加强园林对中国文化的感染力,通过丰富人文气息,传递出中华文明的精神。

转载丨讲座回顾同济大学张德顺教授来我院做学术交流

讲座现场


01. 景观内涵的文化性定义

张教授首先阐述了“文化”的复杂性,在不同学科角度下“文化”的定义不同,对文化的理解也不同。而景观文化,它的本质特征是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景观特质。风景园林设计注入文化才能富有更深的价值和效益。

转载丨讲座回顾同济大学张德顺教授来我院做学术交流

张教授讲解景观文化的定义

通过对文化追根溯源,张教授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实体文化与虚体文化组成的统一体。其中,实体文化与虚体文化的统一体对园林设计非常重要。岳阳楼与《岳阳楼记》、兰亭与《兰亭集序》,将这种建筑的实体文化与文学的虚体文化相统一,使其价值远远超过了建筑本身,提升了它们的文化附加值,延展了经典的影响力。


02. 景观内涵的文化性提升策略与对策

接下来张教授分别从十个方面对园林内涵的文化性提升策略与对策经行阐述。


园林植物的拟人化表达 是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生动形象的类人规划设计,使游客感受到的物种更加活泼亲近,使园林作品更加丰富有趣。如梅花不畏严寒,松柏万古长青,竹子虚心有节等等。

转载丨讲座回顾同济大学张德顺教授来我院做学术交流

园林植物拟人化设计

借视觉、听觉、嗅觉等营造感人的典型环境 可以延展园林景观的时空体验,调动了人与园林之间的互动关系。如苏州拙政园的“听雨轩”、“留听阁”,借芭蕉、残荷在风吹雨打的条件下所产生的声响效果给人以艺术感受;承德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是借风掠松林发出的瑟瑟涛声而感染人的;苏州留园的“闻木樨香轩”是借桂花的香气而抒发情感。

转载丨讲座回顾同济大学张德顺教授来我院做学术交流

借视觉、听觉、嗅觉等营造感人的经典环境

诗词书画、园林题咏的点缀和发挥 许多园林景观都有赖于诗词书画、园林题咏的点缀和发挥,更有直接取材于诗文画卷,在丰富景观欣赏内容的同时,也增添了意境之美。

佛教文化 在佛教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常用七叶树、暴马丁香、银杏等植物来代替菩提树烘托佛教文化的内涵。

转载丨讲座回顾同济大学张德顺教授来我院做学术交流

佛教文化

书法文化 是自怀素芭蕉练字之后,在“中华书林”的设计中,将书法引申到造园艺术中来的。

诗经文化 《诗经》在两千多年前记录了70多种植物,先民将触目可及的植物虔诚的礼赞,歌颂生命涌动的忧伤和欢愉。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可以深度挖掘植物与中国文化之间的联系,结合植物配置展现科普教育、绿色生态的意义。

生肖文化 是植物与文化结合的另一种体现。许多植物的名称可能依据其形态特征、利用情况、人类情绪或配合当地风俗习惯而取。

转载丨讲座回顾同济大学张德顺教授来我院做学术交流

生肖文化

成语文化 如“南橘北枳”、“投桃报李”、“胸有成竹”等,无不在说明植物浓郁的文化色彩。

豆科植物 上海浦东新区有一个以“豆科植物”为主题的特色公园,以“豆文化”为特色,将生态、观赏、游憩、文化等集于一体。

花语文化 是各民族根据各种植物的特点习性,赋予不同的人的语言。花语虽无声,却此时无声胜有声,其中的含义和情感表达甚于语言。


03.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意境美

之后张教授讲就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意境美,从自然之声、自然之象、自然之文、自然之神四个方面讲解风景园林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情感、联想、理解等审美活动获得的内在美的体验。

转载丨讲座回顾同济大学张德顺教授来我院做学术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观



04. 景观内涵的文化性提升案例

最后,张教授讲解了文化性提升的相关案例,指出真正的园林作品,是根植于生活,是宣扬正直、正义、慈爱、包容的普世价值。其能量可以传世,成为人类文明的明珠,能激发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

转载丨讲座回顾同济大学张德顺教授来我院做学术交流

现场观众认真听张德顺教授讲解


 提问答疑

精彩的报告也激起了现场同学们的浓厚兴趣,大家纷纷就讲座内容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疑问,并与张教授共同探讨。在张教授的引领下,同学们对于风景园林学科,对于园林的文化内涵的思考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

转载丨讲座回顾同济大学张德顺教授来我院做学术交流

现场观众提问环节

转载丨讲座回顾同济大学张德顺教授来我院做学术交流

张德顺教授解答观众疑问

转载丨讲座回顾同济大学张德顺教授来我院做学术交流

报告结束,张德顺教授和董芦笛教授以及我校师生合影留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