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的家》教后感
(2019-10-14 22:15:04)《蝴蝶的家》教后感
黄巧红
《蝴蝶的家》是第二单元的略读课文。本文是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情感真挚。阅读本文,我们能真切感受到作者为下雨时蝴蝶能否安然无恙而担心的急切之情,也能体会到作者对幼小生灵浓浓的关爱之情。
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成功之处: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为了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我利用电教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一上课,我先播放一些有关蝴蝶的图片,一下子学生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为整节课乐于参与,学习兴趣浓厚打下基础。
本文文辞极其优美,不断提出问题并进行思索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这一点正好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相吻合:“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本文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通过前面三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树立起了问题意识,能够主动提出问题,有了提问的意识和习惯,并且懂得了有些问题可以从整体上问,有些问题可以就某一部分去问;有些问题关注的是课文内容,有些问题则要关注语言表达,关注写作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都是让学生以读为主,读后自己提出问题,再相互探讨,得处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将读与问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通过反复诵读,齐读、领读、师生配合读、分读,去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都能说充分。这样既注重了面向全体学生,又注意了说的层次性,帮助学生积累课文语言,提升语文素养。
二、存在不足及改进之处:
1.在理解词语“轻盈、柔弱”时,通过出示蝴蝶的图片,让孩子体会出蝴蝶的身体是那样的柔弱,翅膀是那么的单薄,还可以适当补充蝴蝶的翅膀能承重多少,一颗雨点落下来就相当于两个保龄球落在身上的感觉。带着这种感觉再去想一想,这样轻盈、素洁、柔弱的蝴蝶在那样的大雨中简直让人不敢再想下去了,真是让人着急。
2.对课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尽管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说的训练,但思考和问题过于浅显,对学生的思维素质没有很大的促进和影响,生成性的东西较少,提问的训练还显得较为薄弱。
语文课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一课教下来,既有令我欣慰的地方,也有对自己的设计处理不满意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认真备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