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的应用专题课教学设计(一)

标签:
365 |
分类: 优秀教学设计 |
勾股定理的应用
段海锋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数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质疑能力,提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情感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强,思维活跃,对于真实情境及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极大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历了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又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充分认识了勾股定理的本质特征,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观察、分析的能力。初步具备了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的能力。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
2.学法分析:
五.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它有哪些用处?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内容是什么,它有哪些用处?
精讲互动
知识点1:(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1.
2.
(二) 知识点2: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
1.直接给出三边长度;
下列几组数能否作为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3,4,5:6,8,10,5,11,12
2.间接给出三边的长度
知识点3: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
例1、如图,四边形ABCD中,AB=3,BC=4,CD=12,AD=13, ∠B=9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变式训练 :有一块田地的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AB⊥BC,试求它的面积。
(三)达标测评
1.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1cm,2cm ,则斜边长的平方为_____.
2.请写出两组勾股数,第一组是连续的自然数(
3.在RtABC中,∠C=90,若ab=34,c=10, 则RtABC的面积是多少?
(四)拓展提升:利用方程解决翻折问题
1、小红折叠长方形纸片ABCD的一边AD,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
求EC的长.
(五)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
A组:复习题一,3,4,5
(七)教学反思
1.课堂时间把握不好,前松后紧;
2.小组合作学习组织不得力,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学困生没有照顾到位;
4.拓展提升中,解完题后没有对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思路做以总结;
5.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待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