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一生的时间来学习做人

(2016-03-25 11:59:35)

翻拣十多年先后用心血积攒下来的三大本读书笔记,无意中发现一个规律,在平日里不经意间随手辑录的这些文字当中竟有七成以上的内容与为人处世、修身养性、待人接物、自重自省等这样一些学习做人的警句有关。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无论自觉与否,在潜意识当中,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好人。

纵观人生或长或短的游历,浑噩一生枉然一世,来了看了走了,直至终了,仍然还是没有弄清做人的道理,岂不悲乎哀哉!

匆匆行色,滚滚红尘,诸多的懵障,诸多的蛊惑,我们会用怎样的姿态和定力来为这个世界留下痕迹或色彩?

客观上讲,岁月稍纵即逝,在有限的时日中,人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眼花缭乱头绪繁多,但是只有聪明的人才会懂得把学习做人当做人生众多追求当中最为重要和最为根本的追求,从而让学习做人的理念支撑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习做人的意识伴随自己的终身知行。

做人是需要学习的,而且这种学习应随着岁月的流逝陪伴生命的全部过程。因为世界是流动的,人生是多变的,我们得靠三省吾身来整理心灵的妆容。

大雁南归,秋虫低鸣,日月经天,春花缤纷,冥冥中万物起落,百事枯荣皆有定数。然而人类社会的景致却远比自然界的原始律令要复杂许多许多。

台湾高僧星云法师曾有一位得意弟子在台大毕业之后,又到海外求学,先后分别在夏威夷和耶鲁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学成归国拜会大师时求教师父:我现在已经是博士了,以后还要再学习些什么呢?大师淡然一笑,意味深长地回答他“学习做人”!

看来无论你是妙笔生花汗牛充栋的才子,还是诗书万卷才高八斗的佳人,学习做人都是一辈子不能间断的修行。

如果说学习和修行是一条路,那么,路的尽头就是一种难得的智慧和圆满,就是一种从必然王国通向自由王国的不二佳境。

《弟子规》里讲“有余力,则学文”,它强调了做人重于做事的道理,要人们先学习做人,继研习知识,再企求成佛。反过来讲,一身过人本领却不是一个好人,那又该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http://s12/bmiddle/006pJJ72gy70o0QzqsP8b&690

有一个儿戏竟与此劝世箴言的内蕴不谋而合:作家对四岁儿子不停的吵闹不胜其烦,遂将一本杂志的封底撕碎,告诉他,如果你把上面的世界地图拼接完整,我就陪你玩儿。不到五分钟儿子拼好了。作家大异,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儿子却说,地图的背面是一个人像,只要这个人好了,他的世界就好了。瞧!就是这么简单。

“子欲为事先为人圣”,这是孔老夫子在数千年以前就告诫我们的话。在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人生进修的阶梯。何为“修身”?其实就是讲学习做人,只有学会做人,才能最终成事。“欲做事先做人”这虽是一句非常古老的话语,但它却蕴含了极其深刻的人生哲理且永不过时。

为什么在整个人生过程中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做人,这是因为人性有弱点,浮世有诱惑,社会有恶行。无论多么绚丽的人生,都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如何在风雨飘摇电光石火当中去锤炼自己的意志,如何在苦乐参半悲欣交集当中去完善自己的德性,这都是需要我们用穷尽一生的时间来感悟和思考,从而矫正自己律行的做人根本。所谓眼光要远,脚步要近,瞻前顾后精益求精,这既是求学的态度,也是做人的原则和品行。

然而,庙堂之高,市井之狭,理想和现实间往往会蹦闪出某些令人尴尬的杂音,谁都否认不了人“天使与野兽”融汇共存的特性。浮躁与堕落、异化与沉沦、人性的泯丧、良知的缺损,对功名利禄的垂涎膜拜、对他人苦难的置若罔闻、对不公不义的熟视无睹,更有为蝇头小利恩将仇报丢弃人格,为芥蒂官爵认贼作父贱卖良心。

毫无疑问,在人生的某些时段和视点交织的经纬上,眼睛耳朵和大脑常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疑惑和困顿。

做人需要不断地学习,譬如正直、譬如包容、譬如舍得、譬如感恩、譬如超脱、譬如承受、譬如坚持、譬如淡定。

汉语释“做人”词义大致为:“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解事、懂得心意,不失面子;正直无私,对事情把握分寸,不乱来;执行自己的义务,遵守法纪”。

作为布衣百姓,你得接受一个事实,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比如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不做坏人!如是,知事明理奉公守法则定当是须臾不可违忤的基本前提。

伊斯兰教早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就号召人们终身学习。穆圣用“求知,从摇篮到坟墓”这句简洁明了的话语直截了当地表达了使人向善的意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如果对做人不加学习,不加教化,不加规范,那么孩童时期善良纯真的本性也会在邪恶的熏蚀下走向反面。那些图财害命、制假贩毒、甚至剜眼摔婴等极端案例的主角,未必天生就是恶贯满盈罪大恶极,无知放纵为所欲为使然也。

看来,需要学习做人者,还不仅是黄口小儿,有时恰恰更是我们这些自以为万物皆备,无所不能的成年人。

朱熹讲“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做人”,我们不能糟践了老祖宗苦口婆心留存下来的那样一些金玉良言。

人品决定着做人的格局和格调,提纯自己的品质需要不懈的剖析与思考,觉悟和反省。世界从来不生产完人,所以我们只有拂净高台明镜,清洁菩提素心,纳新吐故反躬自省,才能不断地使自己的人格趋于完美。

伏尔泰在回顾自己写作生涯时曾感叹:“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学习做人,就是要在人生道路上学会随时倒出鞋里的那一粒“沙子”,用孜孜不倦的追求去彰显做人的尊严,体验做人的快乐,实现做人的价值,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