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关系》教学设计

《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关系》教学设计
宿松县松兹小学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2页例4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关系》属于“空间与图形”的领域。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和具有稳定性的基础上探索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大家知道,在平面图形里,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但并不意味着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它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后继学习的基础,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践、观察、猜想、分析、验证等方法探究新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发现和应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难点、关键】
2、难点:探究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关系,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问题。
3、关键:(1)通过实物操作结合数据观察,引导学生初步猜想、感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关系。(2)借助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验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2、学具:5根纸条(长度分别为3㎝、4㎝、6㎝、7㎝、10㎝)、表格。
【教学过程】
1、学生说说各自上学的方式以及需注意和考虑的问题。
2、小明从家去学校走哪一条路最近?为什么?
其中蕴含了什么样的数学知识呢?——引入新知探究。
二、小组合作,动手实践
1、明确要求:
(1)小组活动:从3cm、4cm、6cm、7cm、10cm的纸条中任选3根围一围,看能否围成三角形。
能围成三角形的3根纸条(单位:cm) |
不能围成三角形的3根纸条(单位:c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想一想:用3根纸条围三角形时应注意些什么?
2、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填写的表格数据。
三、观察数据,探究发现
1、观察数据,引导猜想。
(1)3根纸条能否围成三角形可能跟什么有关系?
(2)能围成三角形的3根纸条长度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不能围成三角形的3 根纸条长度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2、验证猜想,归纳发现。
(1)利用数据分析,验证猜想。
(2)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验证猜想。
(3)质疑,完善猜想。
(4)进一步验证猜想。
(5)归纳发现: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两条较短的边的和大于较长的边。
四、运用知识,形成技能
1、练习提高:
(1)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课本第66页第7题)
学生判断,说明依据。
(2)用6根小棒,你能摆出几种三角形?(课本第66页第8题)
2、解决问题:
(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情境图中的问题:小明从家去学校走哪条路最近?依据是什么?
(2)生活中的数学:
小明想给小狗做一个房子,房顶的框架是三角形,其中两根木条的长度分别是3分米、5分米、
① 另一根木条的长度可以是多少呢?(取整分米)
3分米
② 你认为其中哪种更实惠美观?
五、回顾分享,课堂总结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板书设计】
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