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十二年(1873),许廷询69岁,按风俗要逢“九”做寿,可他劝儿孙不要做寿,要为来往东梓关的过路百姓建一凉亭歇脚。同治十三年(1874),许廷询病故,当年,亭子完工,取名“继善亭”,意在继承许廷询遗志。为纪念许廷询,儿孙们在继善亭石梁上刻“遗命建亭”四个大字,并刻有“先考许公讳延询七十寿亭”等字样,后边还刻有116字的亭记。亭记结尾处的文字是“谨述数言,以示后嗣。继承修葺,毋忘先人善志。云尔”。
2015年2月初,继善亭修缮完成,亭子粉墙黛瓦,“继善亭”三字朱笔细描,熠熠夺目。
(本组图片摄于2021-10-04)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
铜鉴湖之行(19)-新旧交错的民房
同治十二年(1873),许廷询69岁,按风俗要逢“九”做寿,可他劝儿孙不要做寿,要为来往东梓关的过路百姓建一凉亭歇脚。同治十三年(1874),许廷询病故,当年,亭子完工,取名“继善亭”,意在继承许廷询遗志。为纪念许廷询,儿孙们在继善亭石梁上刻“遗命建亭”四个大字,并刻有“先考许公讳延询七十寿亭”等字样,后边还刻有116字的亭记。亭记结尾处的文字是“谨述数言,以示后嗣。继承修葺,毋忘先人善志。云尔”。
2015年2月初,继善亭修缮完成,亭子粉墙黛瓦,“继善亭”三字朱笔细描,熠熠夺目。
(本组图片摄于202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