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逍遥梁周边湖面开阔,夏日有大片的荷花可赏
眉山岛位于湘湖岸边,连接眉山岛与眉山路的两座桥是窑影桥和逍遥梁。对了,离眉山岛最近的停车场就是我们停车的窑影桥停车场。
窑影桥坐落在眉山岛东北端,为7孔渐变式多心圆弧拱桥,是连接眉山岛与眉山路的主要通道。桥长35.00米,宽4.20米,因桥在眉山岛的几座老砖窑旁,每当风平浪静时,窑似水中升,水映窑更秀,窑影桥之名由此而来。桥面由青砖侧面铺成,略成弧形,两边桥栏采用青砖作拱,14对石狮望柱,桥身用青砖贴面。
清代汪继培有诗云:茅屋濒湖三百家,抟泥弄瓦作生涯。窑中火候炉口决,细看浓烟几缕斜。
民国时期,据周易藻《萧山湘湖志》载:“沿湖各村大半以陶为业,故砖瓦为湖中大宗出品。”民国14年(1925),据沿湖11村统计,有砖瓦窑63座。民国19年(1930),《萧山政治汇编》湘湖窑业调查表明,当时大窑51座、中小窑9座。从事砖瓦制作的人数达5200之多,年产砖1250万块,瓦560万张。
眉山岛上至今还留有几座老砖窑,窑影桥畔的水中有晚清及民国时期的土窑,过桥岛上有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轮窑,砖红色的大烟囱直冲云霄,成了湘湖边一道标志性的独特风景。每当风平浪静时,水中砖窑倒影,形成了一道特有的美景。
逍遥梁在眉山岛东南端,是连接眉山岛与眉山路的又一条通道。桥长54.40米,宽4.20米,高7.40米,为11孔石梁桥。桥面由石板铺成,略呈弧形。桥上建廊,廊长36.60米,为木结构,置美人靠,供游人观景、休憩。桥廊连接眉山岛与湖岸,故《湘湖风景桥梁》一书称此桥为“眉廊桥”。桥廊一侧为游步道,可通行电瓶车。
廊两端各设一亭,每个亭子长4.20米、宽3.00米、高5.00米,歇山顶,飞檐翼角。桥亭上有联:
联一:谁见世尘如野马 自知其乐等游鱼(高瞻撰 潘美华书)
联二:出岫片云自来去;翔天一鸟任东西(方白撰
陈进书)(本组图片摄于2022-07-03)

图2.逍遥梁

图3.窑影桥

图4.荷花

图5.荷花

图6.荷花

图7.荷花

图8.荷花

图9.映日荷花别样红

图10.逍遥梁远看是个亭子,近看是座长长的廊桥
走湘湖(32)-说说窑影桥与逍遥梁
图1.逍遥梁周边湖面开阔,夏日有大片的荷花可赏
眉山岛位于湘湖岸边,连接眉山岛与眉山路的两座桥是窑影桥和逍遥梁。对了,离眉山岛最近的停车场就是我们停车的窑影桥停车场。
窑影桥坐落在眉山岛东北端,为7孔渐变式多心圆弧拱桥,是连接眉山岛与眉山路的主要通道。桥长35.00米,宽4.20米,因桥在眉山岛的几座老砖窑旁,每当风平浪静时,窑似水中升,水映窑更秀,窑影桥之名由此而来。桥面由青砖侧面铺成,略成弧形,两边桥栏采用青砖作拱,14对石狮望柱,桥身用青砖贴面。
清代汪继培有诗云:茅屋濒湖三百家,抟泥弄瓦作生涯。窑中火候炉口决,细看浓烟几缕斜。
民国时期,据周易藻《萧山湘湖志》载:“沿湖各村大半以陶为业,故砖瓦为湖中大宗出品。”民国14年(1925),据沿湖11村统计,有砖瓦窑63座。民国19年(1930),《萧山政治汇编》湘湖窑业调查表明,当时大窑51座、中小窑9座。从事砖瓦制作的人数达5200之多,年产砖1250万块,瓦560万张。
眉山岛上至今还留有几座老砖窑,窑影桥畔的水中有晚清及民国时期的土窑,过桥岛上有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轮窑,砖红色的大烟囱直冲云霄,成了湘湖边一道标志性的独特风景。每当风平浪静时,水中砖窑倒影,形成了一道特有的美景。
逍遥梁在眉山岛东南端,是连接眉山岛与眉山路的又一条通道。桥长54.40米,宽4.20米,高7.40米,为11孔石梁桥。桥面由石板铺成,略呈弧形。桥上建廊,廊长36.60米,为木结构,置美人靠,供游人观景、休憩。桥廊连接眉山岛与湖岸,故《湘湖风景桥梁》一书称此桥为“眉廊桥”。桥廊一侧为游步道,可通行电瓶车。
廊两端各设一亭,每个亭子长4.20米、宽3.00米、高5.00米,歇山顶,飞檐翼角。桥亭上有联:
联一:谁见世尘如野马 自知其乐等游鱼(高瞻撰 潘美华书)
联二:出岫片云自来去;翔天一鸟任东西(方白撰 陈进书)(本组图片摄于2022-07-03)
图2.逍遥梁
图3.窑影桥
图4.荷花
图5.荷花
图6.荷花
图7.荷花
图8.荷花
图9.映日荷花别样红
图10.逍遥梁远看是个亭子,近看是座长长的廊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