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湘湖(14)-政通人和政和桥

2022-06-17 17:04:58
标签: 湘湖
 图1.出家门,上高架。乐见杭州高架第一景:月季护卫

政和桥建于2011年,大致呈东西向。桥长210米,是湘湖一百单八桥中最长的一座桥。桥宽21.50—17.50米,高12.71米。桥名取“政通人和”之意,也为纪念杨时在北宋政和年间修筑湘湖。杨时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师从北宋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被推为“程学正宗”。政和年间任萧山县令。当时百姓苦于屡旱,杨时“以山为界,筑土为塘”,建成了一个人工水库,即湘湖。用湘湖的蓄水,灌溉九乡14万亩稻田。

政和桥造型古朴庄严,远看如长虹卧波,宝带浮水。整桥不设立杆式景观灯,在望柱上设计了石灯笼,夜晚如明珠串联,光辉流转。政和桥为21孔渐变式半圆形公路石拱桥。从中央主拱开始,两侧桥拱的跨度和高度逐次下降。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2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翩若游龙。

政和桥位于湘湖路巡越台与香炉水景之间,桥两边置石栏板,间有望柱190余根。其中桥顶两侧各有4根望柱柱头,雕有神态各异的大象,石雕精工,栩栩如生;其余均为方形浅雕柱头。

桥东堍北侧的绿荫丛中,矗立着用青石筑就的高高的巡越台。台上立着秦始皇塑像。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志》载,秦始皇于公元前 210年南巡会稽祭大禹,回归至钱塘江边的连山,“欲置石桥渡浙江”。但因钱塘江水波险恶,秦始皇想在钱塘江上造桥,最终不能如愿,只留下“石柱数十列于江际”。清康熙《萧山县志》载:“今俗呼连山为青山。”青山,在今闻堰镇境内。巡越台上,秦始皇手扶御刀刀柄,双眼随右手所指炯炯有神地凝视着青山方向。他似乎已看到如今有九座大桥横跨在钱塘江上,天堑已成通途。

图2.政和桥
图3.政和桥
图4.湘湖风光
图5.湖畔芦苇
图6.政和桥
图7.湘湖路
 图8.巡越台附近有送青阁
图9.送青阁
图10.政和桥
 图11.送青阁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