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元璋命名的村落——婺源大畈村

(2018-07-27 09:47:10)
标签:

历史

http://s14/mw690/0017E13Rzy6LIYBZD41fd&690

大畈村,位于上饶市婺源县东部,皖、浙、赣三省的交界处。自唐至今为汪姓族人聚居之地,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命名的古村落,是百个“中国生态民俗古文化村”之一。大畈自古文风鼎盛,科第蝉联,历史上有“千里来龙归大畈”之誉;大畈是“婺绿”名茶产地,宋代称之为绝品,明代列为贡品;大畈还是歙砚石材主要产地,建“砚台一条街”产品畅销国内外。因此,大畈是婺源“书乡、砚乡、茶乡”并存的千年古村。

皇帝命名古村落

大畈,原名“鳙溪”。相传尧舜时期,洪水泛滥,有群鳙鱼溯洪而上,后来水退而鱼留在小溪之中,故而这条小河就得名为“鳙溪”。村因以“鳙溪”而名。相传,元至正年间(1341—1367年),转战皖南的朱元璋领兵途经此地。他率众将领登临村后山勘察地形时,千亩田畈闯入眼帘,庐舍翠野尽收眼底,顿时情绪振奋起来,大声笑赞:“好大一爿畈!”明朝建立后,乡人想起开国皇帝的这句话,遂将村名改成了“大畈”。

http://s7/mw690/0017E13Rzy6LIYDztjw86&690

大畈建村于唐朝末年,始迁者汪中元,为唐大中年间婺源镇都虞侯汪道安之孙、御史大夫汪濆之子。唐大中十年(856年),歙州人汪道安(越国公汪华十三世孙)以衙前兵马指挥使领兵镇婺,驻来安镇(今清华),后移兵弦高(紫阳镇)。卒年三十七岁,墓在三都武口,为婺源汪姓始迁之祖。道安生三子,长子汪源居还珠里,三子汪淦早逝,次子汪濆于先后授婺源都镇政左横卫都尉、东州团练击讨使、殿中侍御史、都知兵马使。汪濆长子汪中元,次子汪高(迁段莘)。中元痛父殁于王事,生逢唐乱,历梁唐晋四朝,抗志不仕。奉母避居于大畈,时约公元895年,为大畈汪氏始迁之祖。

千里来龙归大畈

http://s7/mw690/0017E13Rzy6LIZf8KWX8f&690

大畈,四面环山,中旷平原。其东面是莲花山主峰海拔1155米,子峰东山尖海拔401米。西面芙蓉山(灵山)主峰997米,子峰屏障山约300米。北面笔架山,子峰鸡公尖432米。南屏石耳山1260米。村居四面环田千亩,素来自给自足。大畈为汪姓聚居的村落。汪姓始迁之前有马姓居湖坦、赵姓居赵家坦、金姓居畲田、黄姓居黄家坦、江姓居狮形前等十余姓居民。

http://s3/mw690/0017E13Rzy6LIZr1ZwS72&690

汪氏建居大畈,重视培育人才,由唐至清六百多年间,相传登进士36人(已考证进士有33人);七品以上文武官员103人(已考证了91人)。其中官居显位的有宋参知政事汪澈,与宰相陈伯康同辅朝政;宋端明殿大学士汪立信抗元为国殉难;明抗击暹罗兵的陕西左布政使汪进;明首倡师夷制夷,第一次打败葡萄牙,收复澳门的柱国大冢宰兼大司马汪鋐;以及户部左侍郎,卒赠户部尚书汪玄锡;兵部右侍郎、卒赠兵部尚书汪道亨。龙图阁大学士汪大猷;太仆寺卿汪以时;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汪舜民等。历史上,大畈有文人学士32人,著书71部。还有书法家汪道全;画家汪徽、汪都、汪曾志;国手名医汪继昌等。

中国砚村物产丰

http://s8/mw690/0017E13Rzy6LIZikURh27&690

在物产方面,婺源素以茶叶著称,名冠中外。大畈四山归向,山涧汩流,气候温湿,雨量适中,麻沙土壤,一年四季云雾缭绕,是得天独厚的茶叶生长基地。大畈绿茶列古代婺绿四大名家(大畈、济溪、溪头、砚山)之首。以“色泽翠润,叶肉柔软肥厚,香气高馥,滋味浓厚淳爽,汤清叶绿”而见称,宋代名之为绝品,明代列为贡品。明清鼎盛时村中开设茶行、茶号多所,特别是1917年汪序昭的“陆香森”茶号,以《双狮国旗》商标注册,产品行销欧美及俄罗斯,外商多预付定银订货。

大畈是歙砚石材主要产地,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歙砚的产地在婺源龙尾山(包括砚山、大畈、济溪等村),歙砚十大北宋古坑有两个就在大畈,至今还在出产砚石;宋代大畈籍进士、文学家汪宗臣曾作《砚歌》以赞家乡产的歙砚。大畈村是集砚石出产、雕刻,砚台油漆、包装,及文房系列等全方面一条龙的生产基地,如今的大畈歙砚是婺源一道文化风景,被誉为“歙砚之村”。大畈村砚台生产总量达200万方,歙砚的生产和销售占全国90%,从业人员1300 余人,产值达1.3亿元。现在,村里从事砚台雕刻制作的大小作坊有百余家,大多集中在村西“婺休”公路两侧,人称“砚台一条街”。http://s15/mw690/0017E13Rzy6LIZlN44uce&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