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白瓷四特瓶赏析

(2017-02-12 17:11:48)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白瓷四特瓶赏析作者:玉皇大帝999
四特酒具有“亮似钻石透如晶,芬芳扑鼻迷逗人,柔和醇甘无杂味,滋身清神类灵芝”四大特色,并因此而得名“四特酒”;在中国白酒香型分类上,四特酒属“特香型”,是中国白酒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四特酒:是以整粒大米为原料,优质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传统的“三进四出”继渣混蒸的生产工艺,分层蒸馏,按级摘酒,经理化、色谱检验、品评、分级、贮存和勾兑等道工序,精心酿造而成,具有发酵期适中、技术性强、出酒率高、质量稳定等特点,在白酒行业自成体系。四特酒晶莹清澈,香气清雅,浓郁协调,入口优雅舒适,柔绵醇净,悠长回甜。
         据清江县《县志》记载,四特酒已有1700百余年的酿造历史。早在明.清时代,四特酒已畅销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等地。
     四特酒厂位于赣江与袁水会流处的樟树镇。该地酿酒历史悠久,在樟树镇附近的多处古文化遗址中,有商代早期的酒器,如青铜器的觚、原始瓷釉的樽等,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在元、明两代,樟树镇以药业和酒业著称于世,为当时全国33个著名的大工商城镇之一,镇中的望津楼是有名的酒肆茶楼,为酒翁骚客必登之处。不但酒家酿酒,连民间亦有佳酿,称之“谷酒”。在《清江县志》中载有:“稻,种类不一……有早糯、晚糯,并堪酿酒。”明清时,四特酒原名高梁酒,因按酒质分级,以四个特字标明为最优之品,畅销于湖、广、浙、闽等地。
      1933年,酒产量达到40余万斤,较有声望的酒坊有集义、万成栈、娄源隆、吴万成等10余家,尤以集义、娄源隆两家酒质最佳、产量最大,远销省内外各地,并在长沙、汉口等地设有分店。但解放前夕,酒业萧条,濒于停产。1952年成立樟树酒厂,请回了散失的酿酒技师,于1958年正式恢复四特酒生产。1959年经中央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注册为  望津楼 商标。同年周恩来总理品尝四特酒后称赞道:“清香醇纯,回味无穷。”1982年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注册为  四特牌 商标。1983年6月更厂名为 江西樟树四特酒厂。
        樟树镇东南隅有阖皂山,素以“泉杂两则,香闻四处”闻名天下,以九龙泉、漱玉泉、玉华泉等泉水最佳,清洌甘爽,终年不涸,历来为酒家酿酒用水,现四特酒厂所用之水系就来自阖皂山泉之水脉。
 
 
   四特酒此种白瓷瓶为70年代末开始生产至90年代末停止,江西樟树酒厂推向市场的产品之一。商标望津楼  烤瓷标。此类四特酒的背标,采用了近百种不同的图案,据称这些图案绘画当时均为景德镇知名画师之作品,这些图案或山水人物,或花鸟虫鱼,或名山大川,或福禄寿喜,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望津楼 商标的白瓷瓶为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生产。
 
 
      此类烤瓷四特酒应是在  1982年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注册为  四特牌 商标。1983年6月更厂名为 江西樟树四特酒厂  之后生产。
 
 
     此类标有54度的烤瓷标四特酒瓶我的猜测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所产。因为现在还没有见到关于此类的酒瓶的记载,不知我的猜测对不对。
      烤瓷标白瓷四特瓶从1977或1978年开始到90年代初结束生产。
纸标的白瓷四特瓶是从1988年开始的,到90年代末停产。前后汇总白瓷四特瓶生产了二十多年。
      白瓷四特酒瓶背面图案众多,正面的酒标就有十种,若是以每种酒标的瓶子都有100种背面图案算,得有1000个瓶子,我这还差的远呢。我把背面各不相同的瓶子拿出来供大家欣赏。
 
   纸标的四特酒是在1988年开始的,执行标准有88年的,91年的,94年的,和98年的共四个年代的执行标准,其中又各有不同。因为执行的企业标准,断代相对容易些,如执行91年的标准,那么最早不会早于91年的。最早的纸标上已经标有54度了。执行91年及98年标准的纸标上已经改成500ML了,94年标准的纸标上标注的是52度,98年标准的纸标上标注的是45度。纸标的酒瓶不易保存,带标的较少,酒标完整的更少。现在酒标完整,带有原盖原盒的白瓷四特酒瓶,被制售假老酒的把价格抬得老高,有的瓶子甚至能达到三四百元一个。当然喜欢此类酒瓶的人也是愈来愈多,无形当中也抬高了价格。
      上图是
最早的一种纸标四特酒,还是注册商标,仅标注54°,及江西樟树四特酒厂出品。http://s4/middle/003Wfbbyzy75S6zMcN503&690
   第二种纸标四特酒,执行标注为88,及1988年的执行标准。®代替注册商标四个字,并标有注册商标号173001,此后各年代的纸标一直如此标注。在54°的下方标有535ML。在江西樟树四特酒厂出品下方标有,中国江西樟树市。
 
 
 第三种纸标四特酒,与第二种不同的是在执行标准后加注了  配料 大米 四字,中国江西樟树市一行字改为江西樟树市药都大道。并标有 电话 32201,注意电话号码是5位数。
 
   第四种纸标四特酒,与第三种不同之处是加了 酒精度三个字 还是54度,变成54%(V/V).执行标准改为91 ,即1991年的执行标准,并在91后加注优级二字。容量改为500ML。电话号码改为332201,  成了6位数了。
 
 第五种纸标四特酒,与第四种不同之处是执行标准改为94,即1994年的标准。酒精度52%(V/V)。不过从此以后背图就不精美致了。
 
 第六种纸标四特酒,与第五种的不同之处是增加了执行标准四个字,另外还增加了  香型 特型 四个字,由原来的配料 大米,改为 配料  大米  水。电话7333209,成了7位数了。
 
 第七种纸标四特酒,与第六种的不同之处是 执行标准改为1998,加注一等品, 把香型改注为 特香型 三个字,把配料  大米  水,改为 水  大米。电话增加了区号。
 
 
 
各种花卉图案的瓶子还是很多的。每个瓶子的背面都有竖行的“亮似钻石透如晶,芬芳扑鼻迷逗人,柔和醇甘无杂味,滋身清神类灵芝”诗句。
 
 
 
 
 
 
 
 
 
 
 
 
 
 
 
 
 
 
 
 
 
 
 
 
 
 
 
 
 
 
 
 
 
 
 
 
 
 
 
 
 
 
 
 
 
 
 
 
 
 
 
 
 
 
    后期的图案,明显粗糙的很。这里没有上传。

       四特酒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优质的产品,不仅获得了伟人的赞誉,在市场上也有非常良好的表现,但是从建国初一直到1984年,四特酒始终在国家组织的白酒评比活动中未被提名。

             通过研究,四特人最终明白问题出在香型上。当时中国白酒界公认的白酒香型有五大类:清香型、酱香型、浓香型、米香型和兼香型。四特酒虽然品质优良、工艺独特,但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香型,而所有被评为国优的白酒都有自己独特的香型。

            四特酒的香型归属于哪一种呢?

            四特首先找到了中国白酒界的泰斗、时任中国白酒协会副会长的沈怡芳。1987年4月,沈怡芳特意品尝了四特酒。经望、闻、品之后,沈怡芳认为四特酒确是好酒,但对四特酒到底应该属于什么香型也颇感迷惘。

            虽然沈老先生一时也难下结论,但由此勾起了他强烈的好奇心。四特酒的香型问题不仅为四特人所关注,也成为沈怡芳关注的一个问题。

            1988年1月26日,沈怡芳亲自来到四特酒厂进行了考察。通过察看四特酒生产车间和与技术人员的交流,沈怡芳对四特酒独特的酿造工艺有了深刻了解了。对这次考察,严谨的沈先生得出的结论是:“四特酒既不像浓香型,也不像酱香型,清香、米香都不像,是个‘四不像’的酒。所以,应该考虑其他香型。但该定什么香型,现在还定不下来。”

             1988年3月8日,四特酒厂在北京召开了四特酒质量汇报会。沈怡芳在会上首先系统介绍了自己在四特酒厂实地考察的情况。然后,到会专家对四特酒从色、香、味、型各个方面进行了品评。对四特酒的香型,专家们争议颇多。有的认为:四特酒清香、优雅,可以名之为优雅型;有的认为:应该叫清雅型;还有的认为:四特酒产于江西,干脆就叫赣型。最后,中国首席白酒专家周恒刚先生提议道:“叫特型最好,四特酒就是特嘛。”周恒刚的提议,获得了到场大多数专家的初步认同。

             1988年4月26日,周恒刚、沈怡芳、曹述舜、于树民、金凤兰、金佩璋、陶家驰等全国知名白酒专家齐聚四特酒厂,对四特酒的香型进行确认。经过3天的实地考察,在同年4月29日召开的“四特酒风格研讨会”上,专家们最终做出了四特酒香型的结论:四特酒的香型就是“特型”。同时,专家们还总结了这种香型的风格:“整粒大米为原料,大粬面麸加酒糟,红褚条石垒酒窖,三香俱备犹不靠。”


        1997年3月,经国家轻工总会审查并推荐,全国标准化委员会审定批准,四特酒香型(特香型)成为全国白酒五大香型之外“其他香型”之一。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